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 第166章 雪梅赶制武器前线补给(第2页)

第166章 雪梅赶制武器前线补给(第2页)

新品研发过程中,陈雪梅非常注重前线的实战反馈。她通过秦雨薇的情报网,及时收集前线将士对新武器的使用意见,对武器进行迭代优化。

第一批便携式迫击炮运往锦州前线后,沈若雁率领的锐锋特种旅在山地作战中使用时,发现迫击炮的射程不足,仅能达到800米,难以有效打击远处的日军据点。陈雪梅接到反馈后,立刻组织技术团队调整炮管角度和发射药装药量,将射程提升至1200米,满足了前线需求。

手榴弹在使用过程中,有士兵反映木柄过长,不利于在狭窄的战壕中投掷。陈雪梅随即下令缩短木柄长度,从原来的25厘米缩短至20厘米,同时增加木柄的防滑纹路,提升投掷稳定性。

这种“研发—测试—反馈—优化”的闭环模式,让新武器能够快速适配战场需求,成为前线将士的“得心应手”的杀敌利器。截至锦州阻击战结束,三大兵工厂共生产便携式迫击炮300门、改良型手榴弹20万枚,为前线提供了充足的近战火力支援。

四、移动兵工厂:跟随前线的“弹药补给站”

前线战事胶着,武器装备的损耗、弹药的消耗都远超预期。为了及时修复受损武器、补充弹药,陈雪梅提出建立“移动兵工厂”的设想——将兵工厂的核心设备拆解、打包,跟随部队前进,在前线附近设立临时生产和维修基地。

(一)兵工厂“搬家”:拆解与运输的艰难

建立移动兵工厂,首先要解决设备的拆解、运输问题。三大兵工厂的机床、熔炉、冲压机等设备,大多体型庞大、重量沉重,拆解和运输难度极大。

陈雪梅组织技术人员和工人,对设备进行分类处理:

-核心生产设备,如机床、冲压机,拆解成零部件,用厚木板和棉花包裹,防止运输过程中损坏;

-熔炉等大型设备,采用“整体迁移”的方式,用牛车和马车组合运输,沿途由游击队护送;

-小型工具和零部件,装箱打包,由士兵随身携带。

运输过程异常艰难。从武汉到锦州,路途遥远,冬季道路结冰,车辆行驶缓慢;日军的飞机时常空袭,运输车队需要白天隐蔽、夜间行进。为了保护设备,工人们和护送士兵一起,在车辆陷入雪地时,用肩膀推、用绳子拉,不惜一切代价确保设备安全抵达前线。

一位负责运输机床的工人回忆:“我们白天躲在山洞里,晚上冒着零下二十多度的严寒赶路,手脚都冻僵了,就搓一搓、跑一跑取暖。有一次,车队遭遇日军飞机空袭,我们立刻将设备推到路边的沟渠里,用树枝伪装起来,才躲过一劫。”

(二)临时投产:战地中的“钢铁车间”

经过十几天的艰难运输,移动兵工厂的设备终于在锦州城外的一个废弃村庄落地。工人们立刻投入到临时厂房的搭建中,他们利用村庄的废弃房屋,用木材和帆布搭建简易车间,挖掘地窖作为弹药储存库,安装设备、调试机器,仅用三天时间就完成了投产准备。

移动兵工厂的主要任务有两项:一是修复受损武器,二是生产急需的弹药和零部件。车间里,工人们各司其职,忙得热火朝天:

-维修车间:技术员和工人一起,修复前线送回来的受损火炮、步枪、机枪,更换零件、焊接炮管、调试瞄准装置,让一件件受损武器重新投入战斗;

-弹药车间:工人们利用带来的原料,生产手榴弹、子弹等急需弹药,补充前线消耗;

-零件车间:生产火炮零件、步枪枪管等易损耗部件,为武器维修提供保障。

移动兵工厂的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暖气,工人只能穿着厚厚的棉衣工作;没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就用煤油灯和火把照明;食物短缺,就吃压缩饼干和咸菜。但工人们毫无怨言,他们说:“只要能为前线将士提供武器弹药,再苦再累都值得!”

(三)精准补给:按需配送的“战场动脉”

为了确保武器弹药能够精准、及时地送达前线部队,陈雪梅建立了“按需配送”的补给机制:

-前线部队通过无线电或信使,向移动兵工厂发送武器弹药需求清单,明确所需武器型号、数量、配送地点;

-移动兵工厂根据需求清单,优先生产和配送急需物资,如反坦克炮、穿甲弹、手榴弹等;

-组建专门的运输小队,由游击队护送,利用夜间或恶劣天气,避开日军的封锁线,将武器弹药送到前线阵地。

锦州阻击战中,第19军在凌海前沿阵地坚守时,反坦克炮弹药告急。移动兵工厂接到需求后,工人们连夜赶制穿甲弹200发,运输小队冒着日军的炮火,将弹药送到阵地。第19军军长陈明远激动地说:“雪中送炭!有了这些穿甲弹,我们就能狠狠打击日军的坦克集群了!”

截至锦州阻击战结束,移动兵工厂共修复受损武器3000余件,生产子弹100万发、手榴弹5万枚、穿甲弹1000发,为前线提供了持续、稳定的补给支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五、前线建功:武器补给的战役赋能

锦州阻击战中,陈雪梅带领兵工厂赶制的武器弹药,成为第一集团军阻击日军的“制胜法宝”。改良型反坦克炮、钨钢穿甲弹、便携式迫击炮、改良型手榴弹等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有效弥补了我军与日军的装备差距。

(一)反坦克作战:穿甲弹的“破甲奇迹”

1月16日,日军第2师团的30辆坦克集群,向凌海前沿阵地发起猛攻。第19军的士兵们早已将改良型反坦克炮部署在阵地两侧的洼地中,等待日军进入射程。

“日军坦克进入射程,开火!”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8门反坦克炮同时发射,钨钢穿甲弹呼啸着冲向日军坦克。第一发穿甲弹精准命中一辆日军坦克的侧面装甲,穿透装甲后引发内部弹药爆炸,坦克瞬间起火报废。紧接着,第二辆、第三辆坦克相继被击中,日军的坦克集群陷入混乱。

“打得好!继续射击,瞄准坦克履带!”士兵们士气大振,反坦克炮持续开火,穿甲弹有的击中坦克装甲,有的打断坦克履带,日军的坦克集群损失惨重,不得不后撤。此次战斗,第19军仅用8门反坦克炮、500发穿甲弹,就摧毁日军坦克12辆,击伤8辆,成功遏制了日军的坦克攻势。

(二)近战歼敌:手榴弹的“致命威慑”

锦州城外的巷战中,改良型手榴弹成为我军士兵的“近战利器”。日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冲入街巷,我军士兵利用房屋、墙角作为掩护,向日军投掷手榴弹。改良型手榴弹威力大、杀伤半径广,每一次爆炸都能炸死、炸伤多名日军士兵。

一名士兵回忆:“日军冲进巷子时,我们一次扔出十几枚手榴弹,爆炸声过后,巷子里全是日军的尸体,剩下的日军吓得掉头就跑。这种手榴弹太管用了,比原来的威力大多了!”

在掩护百姓撤退的战斗中,士兵们还使用集束手榴弹,炸毁了日军的多个碉堡和火力点。集束手榴弹的威力足以摧毁日军的简易工事,为百姓撤退开辟了安全通道。

(三)机动支援:便携式迫击炮的“火力覆盖”

沈若雁率领锐锋特种旅偷袭日军侧翼时,便携式迫击炮发挥了重要作用。特种旅的士兵们抬着便携式迫击炮,在山地中快速机动,对日军的步兵集群、通讯站、弹药库进行精准打击。

“瞄准日军通讯站,发射!”一名士兵操作便携式迫击炮,仅用两分钟就完成了架设、瞄准、发射,一枚高爆弹精准命中日军通讯站,摧毁了日军的通讯设备,让日军的指挥体系陷入瘫痪。随后,特种旅士兵们又用迫击炮对日军的弹药库进行轰炸,引发连环爆炸,日军的补给陷入中断。

锦州阻击战中,第一集团军的将士们凭借充足的武器弹药和灵活的战术,成功阻击日军三日,为数万百姓撤退争取了宝贵时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陈雪梅和兵工厂工人们的日夜鏖战。

六、精神传承:军工报国的时代丰碑

锦州阻击战结束后,马小丑亲自致电陈雪梅,称赞道:“雪梅,你和兵工厂的工人们,是前线将士的坚强后盾!没有你们赶制的武器弹药,我们就无法坚守锦州,更无法保护百姓撤退。你们是军工报国的典范!”

陈雪梅的事迹传遍了五省乃至全国,各大报纸纷纷报道,称赞她为“军工女神”“抗日功臣”。兵工厂的工人们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他们更加坚定了“军工报国”的信念,继续日夜赶工,为后续的抗日战役提供支持。

陈雪梅站在武汉兵工厂的车间里,望着窗外飘扬的国旗,心中满是坚定的信念。她知道,抗日斗争的道路还很漫长,日军的装备依然先进,军工支援的任务依然艰巨。但她坚信,只要全体工人团结一心、刻苦钻研,就一定能研发出更多、更先进的武器,为第一集团军、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斗争,提供坚实的保障。

“日军不灭,军工不停!”陈雪梅的声音在车间里回荡,激励着每一位工人。他们用钢铁铸造武器,用热血浇灌希望,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书写着军工报国的壮丽篇章。而陈雪梅带领兵工厂创造的奇迹,也将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激励后人奋勇前进的精神丰碑。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争霸:开局召唤天庭反骨仔  第一个超能力者  快穿,我做配角那些年  精灵:开局绑定神级系统  山河鉴:隋鼎  我打他一巴掌,他说没有上次香  妖精姐姐们是病娇?溺爱修罗场!  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  新纪元前夜  开局买复活戒,亿万兽宠无限进化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灵古:虚空纪元  岭南花林诡事录  大爷的外室  开局召唤素还真,我打造万古第一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  永宁事记(nph)  误闯阴阳界  我在异世修儒道  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