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秋,金陵城的桂花香里还裹挟着抗战胜利的余温。南京受降仪式上的签字笔墨迹未干,百姓们刚从八年战乱的苦难中喘过气,街头巷尾还张贴着“和平建国”的标语,孩子们在重建的学堂里朗朗诵读,家家户户都期盼着久违的安宁。然而,这份和平的曙光却如昙花一现——国民党当局撕毁《双十协定》,调集百万大军,向解放区发起全面进攻,内战的阴云瞬间笼罩在华夏大地。
武汉前线指挥部内,马小丑盯着墙上的作战地图,眉头拧成了疙瘩。地图上,代表国民党军的蓝色箭头从四面八方指向解放区,炮火标记密密麻麻,刺痛了他的眼睛。桌上摊着一封蒋介石的电报,措辞强硬,命令他“率部围剿共军,戴罪立功”——抗战期间,国民党当局虽对他的“联共”行为颇有微词,但碍于他的兵力和民心,一直未敢深究;如今抗战胜利,便迫不及待地想将他这支“异己力量”纳入内战轨道。
“小丑,蒋介石这是要让中国人打中国人啊!”沈若雁站在一旁,声音里满是愤慨。她身着军装,胸前的党徽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我们浴血奋战八年,牺牲了多少战友和百姓,才把日寇赶出去,现在却要枪口对准同胞,这绝对不行!”
马小丑猛地一拳砸在桌案上,茶杯震得嗡嗡作响。他想起抗战中并肩作战的八路军、新四军将士,想起根据地百姓“军民鱼水情”的深厚羁绊,想起自己在党旗下“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眼神瞬间变得坚定:“绝不可能!我马小丑的枪口,只会对准侵略者,绝不会对准同胞!”
次日,马小丑向全军发布通电,明确表态:“第一集团军全体将士,均为华夏儿女,不忍手足相残。自今日起,拒绝一切内战命令,坚守和平立场,凡挑动内战者,即为民族罪人!”通电一出,举国震动。党组织迅速发来指示,肯定了他的立场,并希望他利用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曾为军阀时期的旧交、抗日战场上的袍泽、地方派系的盟友——承担劝降国民党将领的任务,“以和平方式瓦解敌军,减少战火涂炭,保护百姓与城市”。
一场以“民族大义”为旗帜、以“人脉情谊”为桥梁、以“和平止战”为目标的劝降行动,在马小丑与八位夫人的并肩协作下,悄然拉开序幕。
一、人脉根基:烽火岁月攒下的“袍泽情”
马小丑能成为劝降工作的不二人选,源于他复杂却深厚的人脉积累。早年间,他出身北洋军阀旁支,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同窗遍布国民党军各派系;后来拉杆子建部队,在华北、华中与地方军阀、东北军旧部、西北军将领多有交集,或并肩抗敌,或惺惺相惜;抗战期间,他率第一集团军与国民党军多次配合作战,不少将领曾受他物资支援或战场救援,欠下“人情债”。这些遍布国民党军各层级的人脉,成为他劝降工作最宝贵的资本。
(一)保定同窗:棋盘上的“生死之交”
马小丑在保定军校的同窗中,不乏国民党军高级将领,其中最具影响力的,便是时任徐州绥靖公署副主任的张敬之。两人同属军校三期生,睡上下铺,训练场上并肩冲锋,毕业时互赠佩剑,约定“他日若有战,必为民族而战”。抗战期间,张敬之率部在徐州抗敌,被日军包围,是马小丑率第一集团军千里驰援,从日军包围圈中救出他的残部。这份“救命之恩”,让张敬之始终对马小丑心怀感激。
除了张敬之,国民党军第12兵团副司令胡临远、郑州绥靖公署参谋长李默堂等,均是马小丑的军校同窗。他们虽身处国民党阵营,但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派系倾轧早有不满,只是碍于身份和处境,不敢公然反抗。
(二)东北军袍泽:抗日阵线上的“同袍之谊”
马小丑早年曾在东北军短暂任职,与张学良麾下的不少将领结下深厚情谊。九一八事变后,他离开东北军自创部队,但始终与东北军旧部保持联系。抗战期间,东北军第53军、第67军等部与第一集团军在华北配合作战,马小丑多次为其提供弹药、粮食支援,甚至派陈雪梅的技术人员帮助他们维修武器。
时任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的赵毅,便是马小丑在东北军时期的部下。赵毅出身东北军骑兵旅,性格耿直,深恨日军侵略,对国民党当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早已不满。抗战胜利后,他奉命驻守锦州,却不愿向解放军开火,内心十分矛盾。
(三)地方派系盟友:乱世中的“相互扶持”
抗战期间,马小丑的第一集团军与川军、滇军、桂军等地方派系部队多有协作。这些地方派系长期受蒋介石中央军的排挤,物资匮乏、待遇低下,与中央军矛盾深刻。马小丑曾多次在他们被日军围困时伸出援手,或分享物资,或协同作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比如滇军将领卢汉麾下的师长龙云鹏,1944年豫湘桂战役中,龙云鹏率部在衡阳抗敌,弹尽粮绝时,是马小丑通过地下通道送去十万发子弹和五万斤粮食,助其坚守阵地。龙云鹏一直感念这份情谊,对蒋介石的命令阳奉阴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遍布国民党军各派系的人脉,如同一张无形的网,为马小丑的劝降工作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劝降之路注定布满荆棘——国民党军统、中统的特务遍布各地,顽固派将领视劝降为“通敌叛国”,随时可能动用暗杀、胁迫等手段。马小丑深知,这场“和平之战”,比真刀真枪的战场更凶险。
二、劝降策略:晓以大义,动之以情,慑以大势
马小丑制定了“三步走”劝降策略:第一步,书信传情,唤醒旧谊,分析局势;第二步,秘密会面,坦诚沟通,打消顾虑;第三步,家属联动,情感羁绊,坚定决心。八位夫人各司其职,秦雨薇负责收集国民党将领的处境、顾虑、家庭情况等情报;夏晚晴保障劝降过程中的交通、物资、通讯;白若曦提供医疗支持,通过救治将领家属拉近距离;沈若雁、柳轻眉负责安全保卫,瓦解顽固派的阻挠;林婉清、苏玉婷专攻家属联络,用亲情撬动防线;陈雪梅则随时准备提供武器技术支持,让劝降对象知道解放军的实力,增强其起义后的安全感。
(一)书信传情:纸短情长,字字戳心
1946年3月,马小丑首先给张敬之写去第一封劝降信。信中没有空洞的口号,而是从同窗情谊切入,回忆保定军校的岁月,感念徐州抗战的救命之恩:
“敬之兄:别来无恙?犹记保定军校操场,你我同扛步枪,跑遍十里坡;徐州城外,日军合围,你我背靠背血战三日,我率部驰援时,你已身中三枪,仍拄着佩剑不肯撤退。彼时你言:‘马老弟,我等军人,当为民族而死,不当为内战而亡。’如今抗战胜利,日寇已逐,你我却要兵戎相见,兄心何安?
蒋介石独裁已久,视地方派系为异己,视百姓为刍狗。抗战期间,中央军克扣粮饷,你部忍饥挨饿,而他的嫡系部队却锦衣玉食;如今内战爆发,他让你率部进攻解放区,实则是让你我自相残杀,他坐收渔利。兄可知,解放区百姓耕者有其田,官兵平等,人人有饭吃、有衣穿,这才是我们当年投身军旅的初心啊!
若兄能悬崖勒马,率部起义,投向人民阵营,我马小丑以人头担保,你部编制不变,官兵待遇从优,家人安全无忧。若兄执意追随蒋介石,他日兵败,悔之晚矣。愿兄以民族大义为重,以百姓安危为重,以家人幸福为重,三思而行!”
这封信由秦雨薇安排的地下情报员秘密送达张敬之手中。张敬之读完信,彻夜未眠。他想起抗战时的艰难,想起中央军的排挤,想起百姓流离失所的惨状,内心第一次动摇。但他深知,蒋介石对他早已猜忌,军统特务遍布他的司令部,稍有异动便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只能暂时按兵不动,回信表示“容我斟酌”。
紧接着,马小丑又给赵毅、龙云鹏等将领写信。给赵毅的信,侧重东北军的命运和家乡的安危:“赵老弟,你我都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后,家乡沦陷,父老乡亲受尽日军欺凌。我们浴血八年,就是为了收复东北,让家乡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今蒋介石让你打解放军,解放军是为东北百姓谋福利的队伍,你忍心向自己的乡亲开枪吗?”给龙云鹏的信,则点破中央军的阴谋:“云鹏兄,滇军将士远离家乡,为抗战流尽血汗,却始终得不到中央军的信任。蒋介石让你打内战,实则是想借解放军之手削弱滇军,你何必为他卖命?”
这些书信,如同一颗颗石子,投进了国民党将领们的心湖,激起层层涟漪。不少将领开始消极避战,对蒋介石的命令阳奉阴违,为后续的劝降工作埋下了伏笔。
(二)情报支撑:精准施策,对症下药
秦雨薇的情报网在劝降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她通过地下情报员、国民党军内部的同情者,收集每一位劝降对象的详细信息:张敬之的母亲身患重病,急需特效药;赵毅的儿子在北平上学,因参与反内战游行被军统逮捕;龙云鹏的妻子思念家乡,不满军旅漂泊的生活。这些情报被及时反馈给马小丑和八位夫人,让劝降工作更具针对性。
“张敬之的母亲在南京住院,急需盘尼西林,这种药只有我们解放区有储备。”秦雨薇将情报汇报给马小丑,“而且军统特务以照顾老人为名,实则将其软禁,以此要挟张敬之。”
马小丑当即决定:“让白若曦带最好的医生和盘尼西林,通过林婉清的关系,以‘民间慈善团体’的名义去看望张母,既救治老人,又让张敬之知道我们能保护他的家人。”
白若曦立刻挑选了两名医术精湛的医生,带上盘尼西林和营养品,在林婉清的陪同下,前往南京中央医院。林婉清通过早年结识的南京名医的关系,顺利见到了张母。张母身患肺炎,高烧不退,病情危急。白若曦亲自为老人诊治,注射盘尼西林,悉心照料。三天后,张母的病情明显好转,握着白若曦的手说:“姑娘,谢谢你,也替我谢谢马司令。我家敬之要是能像马司令一样,为百姓做事,我就放心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山河鉴:隋鼎 开局召唤素还真,我打造万古第一 第一个超能力者 快穿,我做配角那些年 永宁事记(nph) 开局买复活戒,亿万兽宠无限进化 新纪元前夜 灵古:虚空纪元 我在异世修儒道 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我打他一巴掌,他说没有上次香 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 争霸:开局召唤天庭反骨仔 妖精姐姐们是病娇?溺爱修罗场! 精灵:开局绑定神级系统 大爷的外室 误闯阴阳界 岭南花林诡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