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站起来,魁梧的身影又像塔一样罩住了那两个爸爸。他乜斜着眼,抱着胳膊:“看看!啊?你们俩个大老爷们儿,刚才那劲儿呢?不如这俩穿开裆裤的明白道理?呸!臊不臊?”
两个爸爸被臊得满脸通红,讪讪地互相递了根烟,又给鲁智深递。鲁智深哼了一声,没接:“要抽烟滚远点抽!熏着我裁判小选手了!”
从东方微白到暮色四合,鲁智深就像被上紧了发条的陀螺,警笛成了他冲锋的号角。处理完因分账不均差点互殴的生意伙伴;调解了为几十年前祖坟边界、几个老头拿着锄头铁锹在荒地上对峙,差点挖了对方祖坟的荒诞纠纷;甚至劝住了一个在大街上拉横幅追讨被无良老板卷走的血汗钱、情绪激动准备喝农药的农民工(鲁智深直接抢下农药瓶,吼了一句“为这种人渣把命搭进去?你个傻大憨粗!留着大好身子骨,跟洒家去揪那孙子出来!”)…每一桩麻烦,他都没用什么高深法条,而是用带着泥点子市井气和梁山泊草莽气的“江湖法子”——有时是看似胡搅蛮缠的歪理(“你爷爷埋这儿的时候,这片地还种高粱呢!计较那几寸地,老祖宗都嫌丢人!”),有时是夸张的肢体震慑(单手把一个壮汉按坐在椅子上动弹不得),有时是令人莞尔却又直指人心的交换(“你俩也别吵了,互相道个歉,今晚我请客,喝碗羊杂汤暖暖身子,算不打不相识!”)——愣是把一团团即将爆燃的火药捻子,给捻灭了。
傍晚六点,最后一抹残阳消失在地平线。鲁智深几乎是把自己“拖”进值班室的,像一袋被抽空了气的面口袋,重重砸在椅子上。椅子发出一声不堪重负的呻吟。他把沉重的警帽扒拉下来,狠狠抹了把光头上的油汗,喘着粗气,感觉两条腿像是灌满了铅水。脚边,是厚厚一摞调解书,纸页的边缘都磨毛了,上面是他那歪歪扭扭、力道十足、偶尔夹杂着几句“梁山切口”的字迹。
门吱呀一声开了,老张探进头来,脸上混合着震惊和敬佩,像看见了什么外星生物:“鲁师傅!我的老天爷!你知道你今天创了多大事迹吗?”
鲁智深累得连眼皮都掀不开,有气无力地抬了抬一根粗壮的手指头:“十起?”
“十起?!”老张的声音尖锐得差点破音,“二十八起!足足二十八起!我的鲁大师傅啊!建所三十年!破天荒的头一遭!单日调解纪录天花板!让你撞碎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鲁智深“嗯”了一声,算是回应。巨大的疲惫感席卷着他,连惊讶的力气都没有了。他艰难地伸出两根手指,比划了一下:“给…给洒家…泡碗面…两块面饼…饿死洒家了…”
第二天除夕,鲁智深睡到日上三竿才被窗外的鞭炮声吵醒。刚到所里,就被李队长一把薅住胳膊,那眼神像发现了新大陆:“鲁智深!你火了!大火特火!”
原来,老张把鲁智深那摞风格迥异、充满江湖气的调解书拍下来发到了工作群。原本只是所里内部调侃,结果被市局一位眼尖的领导看到,直接转发给了政法大学研究社会治理的一位老教授。教授如获至宝,连夜挑灯夜战,写出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论文——《论传统江湖智慧在现代基层调解中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光明派出所鲁智深调解实践为例》。
“看看这个!”李队长激动地把手机怼到鲁智深眼前。屏幕上是一篇法学核心期刊的论文摘要,里面大段引用鲁智深的“名言警句”:
?“兄弟如手足,钱财如粪土”(教授注:生动诠释了债务纠纷中的人情优先原则,有效缓解对抗情绪)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教授注:朴素契约精神的体现,引导当事人审视自身责任)
?“拳头大不一定有理,嗓门高不一定占理”(教授注:直指暴力沟通的无效性,引导理性对话)
最绝的是,鲁智深那些充满江湖气的调解书,被教授称为“最鲜活的田野样本”。比如处理两家孩子打架的调解书这样写道:
“双方家长各打五十大板(没真打),回家各自教育熊孩子。若再犯,当效仿武松打虎,各打屁股二十下(由鲁智深亲自执行)。”
配图是鲁智深单手举起两个哇哇大哭的小男孩,一脸凶相却眼带笑意。教授在论文里分析:“该调解书巧妙运用了‘象征性惩罚’和‘权威威慑’,结合儿童熟悉的英雄形象(武松),既明确责任,又有效预防再犯,极具本土智慧。”
“这…这也行?”鲁智深摸着光头,感觉有点懵圈。他写的时候可没想这么多弯弯绕绕。
“何止行!”李队长声音都高了八度,“政法大学要聘你当客座讲师!市司法局要推广你的‘江湖调解法’!鲁智深!你这回可真是…光宗耀祖了!”
春节假期结束,鲁智深果然收到了烫金的政法大学聘书。开学第一天,他穿着崭新的警服,站在政法大学阶梯教室的讲台上,面对着台下两百多双好奇、审视、甚至带着点怀疑的眼睛(毕竟一个光头辅警给法律系高材生讲课,画风太清奇),手心全是汗,后背的警服紧紧贴着皮肤。
“同学们好…”鲁智深声音有点发虚,清了清嗓子,“洒家…我是鲁智深…”
台下响起一阵善意的哄笑和稀稀拉拉的掌声。一位白发苍苍、戴着金丝眼镜的老教授站起来,笑容和煦:“鲁警官,欢迎您!能请您讲讲,您是怎么想到将‘梁山好汉’的处事方式,融入到现代警务调解中的吗?”
鲁智深看着老教授温和鼓励的眼神,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些:“没啥…就是觉得,法律条文是好东西,但老百姓记不住,也背不下来。可‘义气’、‘公道’、‘说话算话’这些,人人都懂!讲这个,他们听得进去!”
他越讲越顺,把那一个个鸡毛蒜皮又火药味十足的调解案例娓娓道来。讲到菜市场现场煮肉验货,学生们瞪大了眼;讲到用《水浒传》转移持刀妻子注意力,学生们发出会心的笑声;讲到教小孩“梁山好汉分果果”,课堂气氛彻底活跃起来。讲到精彩处,鲁智深还现场演示如何用“武松打虎式”分开两个假装打架的学生(动作迅猛精准,引来一片惊呼),如何用“宋江劝和术”的语气调解两个学生模拟的邻里噪音纠纷(“楼上楼下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为这点动静伤了和气,值当吗?不如定个规矩,晚上十点后,大家伙都轻点手脚?”)。
下课铃响,学生们却不肯走,呼啦一下围了上来,七嘴八舌:
“鲁警官!您那招现场煮肉太绝了!心理博弈啊!”
“鲁老师!您引用《水浒》是特意选的吗?是不是有文化策略?”
“师傅!收徒弟吗?我想跟您学调解!”
一个戴着厚厚眼镜片、梳着马尾辫的女生挤到前面,眼神认真:“鲁警官,您的调解书里经常引用《水浒传》,这是有意为之吗?是为了增加亲和力,还是…”
鲁智深看着眼前这群充满求知欲的年轻人,咧嘴一笑,露出白牙,那笑容坦荡又带着点憨直:“有意?洒家…我就读过这一本书啊!”
“噗——哈哈哈!”全场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哄堂大笑!连讲台上的老教授都忍俊不禁。但在那笑声中,老教授却透过镜片,若有所思地打量着鲁智深那张粗犷的脸庞和那颗油亮的光头,似乎在那份草莽气下,看到了一种未经雕琢却无比珍贵的直觉智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回到派出所,鲁智深愣住了。
派出所门口那面熟悉的灰墙旁,赫然多了一块崭新的、红底金字的牌子:
【鲁智深江湖调解工作室】
落款是市公安局的大红印章。
李队长叼着烟,笑眯眯地站在牌子旁:“局里特批的!以后疑难杂症、陈年旧怨、扯皮倒灶的麻烦事儿,都归你管!鲁大师!”
鲁智深摸着光头,有点不敢置信。他推开那扇挂着新牌子的门,里面简单收拾过,墙上挂着他那根标志性的白蜡棍(擦得锃亮),还有一面空白的锦旗墙。更让他意外的是,工作室里等着他的第一个“客户”,竟然是上周他调解过的那对差点离婚的夫妻——他们不是来吵架的,而是来送锦旗的。
男人手里捧着一面红绒锦旗,女人脸上带着笑,怀里还抱着个暖水瓶。锦旗上八个金灿灿的大字:
“江湖调解侠骨仁心”
“鲁警官!多亏您了!”男人把锦旗递过来,声音带着感激,“按您说的,年三十中午在我爸妈那,晚上回她爸妈那,两边老人都高兴!还夸我们懂事了!社区真给我们发了‘模范夫妻’奖状!这不,给您送面锦旗!还有…家里包的饺子,还热乎着,您尝尝!”
鲁智深接过那面沉甸甸的锦旗,又看看女人递过来的暖水瓶里飘出的饺子香气,再看看自己满墙贴着的、歪歪扭扭的调解书(现在它们似乎也镀上了一层金光),最后目光落在那八个大字上。
一股暖流,夹杂着一点酸涩,一点骄傲,一点“这他妈也行?”的荒诞感,还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猛地冲上心头,撞得他鼻子有点发酸。他用力地眨了眨眼,把那点湿意憋回去,咧开嘴,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声音洪亮:
“好!好!饺子…洒家收了!锦旗…挂起来!以后…有事还找洒家!”
他转过身,把那面“侠骨仁心”的锦旗,端端正正地挂在了那面空白的墙上最显眼的位置。红底金字,在派出所略显陈旧的背景里,显得格外耀眼。鲁智深站在锦旗下,摸着光头,看着那八个字,又看看窗外熙熙攘攘的街道,心里头只有一个念头:
这辅警当的,真他娘的…越来越有意思了!
喜欢鲁智深现代行侠记请大家收藏:()鲁智深现代行侠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硬骨头温倪褚知聿 从现在起,我将暂停世界一分钟 最怕Rapper唱情歌 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 斗罗:开局截胡唐三 队长你宝贝老婆又靠画画破案了 被雪狼夫君舔秃了怎么办? 主公她能有什么错 我给前男友当豪门大嫂 离婚当天,霸道总裁跪求我复婚 综影视:各世界观看少白与少歌 我在手机上养成灾厄黑龙 顶级机甲师是只小老虎 误把兽人当萌宠[直播] 山海有灵:玄鸟引途 民国丶从上尉连长到特级上将 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 仙尊怀了魔头的崽 穿越国外律政佳人 与春同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