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有这种感觉?几年前,身边满是创业、融资、风口的讨论,人人都像踩在上升的电梯里;如今,裁员、缩水成了常态,连见面问候都从“最近忙什么”变成了“工作还好吧”。经济就像过山车,时而冲上繁华顶峰,时而跌进萧条谷底。
但经济周期从不是神秘魔咒,也不是人为操纵的阴谋,它是市场经济与生俱来的“生命节律”。就像呼吸有起伏、心跳有快慢,驱动这一节律的,是三股清晰可辨的力量。看懂它们,你就拥有了穿越周期的“指南针”,不用再被涨跌裹挟,而是能在波动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一、第一股力量:人性中的“动物精神”——放大繁荣,也加深衰退
“动物精神”这个词,不是随口创造,而是来自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经典理论。他说,人做决策时,从来不是精密的计算器,尤其是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更多靠的是“非理性的冲动”——可能是莫名的乐观,也可能是无端的悲观。这股藏在人性里的力量,是经济周期最核心的“发动机”。
1.乐观时,人人都是“逐利者”
经济上行期,“动物精神”会被彻底唤醒。新闻里全是“某公司融资数亿”“某创业者年入千万”的消息,身边朋友辞职创业,没几年就买车买房。这时,你会忍不住想:“他们能行,我为什么不行?”
加上资产价格不断上涨——房价涨、股价涨,哪怕你没主动赚钱,手里的资产也在增值(这就是“财富效应”)。于是,你开始敢消费:明明旧手机还能用,却换了最新款;明明租房也能住,却贷款买了更大的房子。你也敢投资:把存款投进基金、股票,甚至跟风加入“创业大军”。
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需求会被无限放大:工厂加班加点赶订单,公司疯狂招人扩张,热钱像潮水一样涌入市场。繁荣,就这样被“集体乐观”推上顶峰,就像一场盛大的派对,音乐不停,狂欢不止。
2.悲观时,人人都是“避险者”
但派对总有结束的一天。当资产价格涨到离谱——房价高到普通人买不起,股价脱离业绩虚涨;当一个小小的负面消息出现——比如一家大公司倒闭、一个行业泡沫破裂,“动物精神”会瞬间反转,从“极度乐观”切换到“极度恐慌”。
你开始担心失业,于是捂紧钱包,不再乱买东西;你害怕亏损,于是赶紧把基金、股票赎回,换成现金攥在手里。当所有人都这样做时,需求会断崖式萎缩:工厂没了订单,开始裁员;公司停止扩张,甚至倒闭;热钱撤走,市场一片冷清。衰退,就这样被“集体悲观”拖入谷底,派对散场,只剩一地鸡毛。
从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到2008年金融海啸,再到后来的行业周期波动,背后都有“动物精神”的影子。它就像一面放大镜,把繁荣推得更高,也把衰退拉得更深。
二、第二股力量:信贷——经济的“加速器”与“刹车”
如果说“动物精神”是发动机,那信贷就是控制发动机的“油门”和“刹车”。信贷说白了就是“借钱”,它能让经济在顺风时飞得更快,也能让经济在逆风时摔得更惨。
1.宽松时,“便宜的钱”点燃经济
经济上行期,需求旺盛,大家都想“借钱办事”:普通人借钱买房买车,企业借钱扩张生产。这时,银行会松开“油门”——降低利率(借钱成本变低)、放宽贷款条件(更容易借到钱)。
比如原来买房要首付50万,现在20万就行;原来企业贷款要层层审核,现在银行主动上门送额度。“便宜的钱”像燃料一样,疯狂注入经济机器:普通人能轻松买到房,带动房地产行业繁荣;企业能低成本扩张,带动就业和生产。经济就这样被推着加速跑,甚至跑出“过热”的节奏。
但别忘了,债务是要还的——不仅要还本金,还要还利息。这时的繁荣,就像建在沙滩上的城堡,看似坚固,实则依赖“不断流入的新钱”。
2.收紧时,“断供的钱”戳破泡沫
当经济过热到一定程度,通货膨胀会抬头——物价涨、工资涨,钱变得不值钱。这时,央行必须踩下“刹车”——提高利率(借钱成本变高)、收紧信贷(很难借到钱)。
油门没了,刹车踩死,问题会瞬间爆发:原来月供5000元的房贷,利率一涨变成7000元,有人还不起了;原来靠贷款维持运营的企业,利息一涨、贷款一停,直接倒闭。
资产价格会跟着下跌:房价没人接盘,开始降价;股价没人炒作,开始暴跌。违约、裁员、倒闭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蔓延,一场衰退甚至危机就这样被触发。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就是因为之前太宽松的信贷,让没还款能力的人也买了房,最终戳破了房地产泡沫,引发全球金融震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信贷的本质是“顺周期”——经济好时助推,经济差时打压,它让经济的波动变得更剧烈,市场的反馈会强化自身的趋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
三、第三股力量:技术革命的“创造性破坏”——周期里的“脱胎换骨”
前两股力量解释了经济“高低起伏”的波动,而第三股力量——技术革命的“创造性破坏”,则解释了周期里“脱胎换骨”的变革。这个概念来自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说,经济的根本驱动力,不是供需平衡,而是颠覆性的技术创新。
1.新技术带来“数十年的繁荣”
每一次重大技术革命,都会像一场“地震”,摧毁旧世界,创造新世界。蒸汽机的出现,开启了工业革命,让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电力的出现,催生了电灯、电话、汽车,重塑了整个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互联网的出现,诞生了电商、社交、云计算,创造了无数新产业和新财富。
这些新技术会带来“长周期繁荣”:新产业需要大量投资,创造大量就业;新产品改变人们的生活,拉动需求;新商业模式让创业者有机会逆袭,带动整个社会的活力。就像2000年后的互联网浪潮,诞生了腾讯、阿里、百度等巨头,也让无数普通人通过互联网实现了财富跃迁。
2.旧产业遭遇“残酷的淘汰”
但技术革命的另一面是“破坏”——它会无情地淘汰旧产业、旧岗位。汽车出现后,马车夫失业了;数码相机出现后,柯达胶卷破产了;电商兴起后,无数实体店倒闭了;人工智能发展后,一些重复性工作(如客服、数据录入)也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大量人失业,旧产业萧条,甚至引发结构性衰退。但就像森林大火,烧掉枯枝败叶后,才能给新植物腾出空间和养分。衰退和萧条,本质上是经济的“新陈代谢”——清除落后产能,为新技术、新产业的成长铺路。
最优秀的企业,往往能在萧条期抓住机会。比如乔布斯在经济低谷时,推出了iPod、iPhone,颠覆了音乐和手机行业,开启了苹果的黄金时代;那些在技术变革中主动学习新技能的人,也能从“被淘汰者”变成“新机遇的受益者”。
四、普通人穿越周期的3个方法:不用预测,只需做好自己
很多人会问:“知道这些,对我有什么用?我又不能改变经济周期。”确实,普通人无法预测周期,连诺贝尔奖得主都做不到。但我们能做的,是“穿越周期”——在波动中保护自己,在变革中抓住机会。
1.管理你的“动物精神”:逆向思考,不跟风
巴菲特说:“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这句话的核心,就是对抗“随大流”的动物精神。
繁荣期别上头:别盲目跟风创业、投资,别把所有钱都投进高风险资产(如暴涨的股票、高价的房产),留一部分现金,留一份清醒。记住,“潮水退去时,才知道谁在裸泳”。
萧条期别绝望:这时往往是优质资产“打折”的时机(比如股价下跌、房价回调),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时候(比如学习新技能、积累知识)。巴菲特经历过多次市场暴跌,甚至收益腰斩,但他从不因恐慌卖出优质资产,最终实现了长期复利。
2.优化你的“个人负债表”:控制杠杆,保住现金流
信贷是把双刃剑,对个人来说,“负债”可能是助力,也可能是枷锁。穿越周期的关键,是不让债务勒死自己。
上行期适当用杠杆:比如买房时,在能力范围内贷款(月供不超过月收入的50%),用杠杆撬动资产增值;但别过度负债,比如借高利贷、刷爆信用卡买奢侈品。
下行期提前降杠杆:在经济变差前,尽量还清高利息债务(如网贷、消费贷),确保现金流能覆盖刚性支出(房租、房贷、生活费)。记住,“活下去”是穿越周期的第一要务。
3.投资“永不衰退的资产”:提升自己,拥抱变化
所有资产都会波动,但“你自己的能力”不会——尤其是不断学习、适应变化的能力。技术革命的“创造性破坏”,对固步自封的人是灾难,对拥抱变化的人是机会。
萧条期多学习:比如学习AI工具的使用(如ChatGPT、AI绘图),提升职场竞争力;学习理财知识(如基金投资、资产配置),避免盲目投资踩坑。
变革期敢尝试:比如互联网兴起时,有人学做电商;短视频兴起时,有人学做内容。别害怕新事物,新技术带来的新岗位、新机会,往往是普通人逆袭的最好跳板。
周期不是敌人,是筛选器。经济周期就像大海的潮汐,涨潮时人人都能轻松浮起来,退潮时才知道谁在裸泳。它不是要来摧毁你,而是在筛选“真正有准备的人”;它不是要终结你的希望,而是在孕育下一个春天。
永远不要诅咒黑夜,与其焦虑周期的涨跌,不如在黑夜里把自己磨成一颗星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债务,提升好自己的能力。当潮水再次上涨时,你会发现,自己早已站在了更高的地方。
喜欢挣钱一本通请大家收藏:()挣钱一本通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综影视:各世界观看少白与少歌 穿越国外律政佳人 最怕Rapper唱情歌 我在手机上养成灾厄黑龙 误把兽人当萌宠[直播] 与春同归去 小巷里的重组家庭[六零] 被雪狼夫君舔秃了怎么办? 山海有灵:玄鸟引途 鲁智深现代行侠记 顶级机甲师是只小老虎 离婚当天,霸道总裁跪求我复婚 我给前男友当豪门大嫂 穿越到修仙世界,要怎么办 主公她能有什么错 七零:一把五六半,打千斤野猪王 斗罗:开局截胡唐三 队长你宝贝老婆又靠画画破案了 从现在起,我将暂停世界一分钟 民国丶从上尉连长到特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