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李建成,勾结李元吉,拉拢后宫,早已成了朝堂毒瘤,若让他继位,大唐怕是要重蹈隋朝覆辙。”】
【“李世民果断出手,一箭射穿李建成的心脏——这一箭,射崩了腐朽的旧势力,射开了贞观盛世的闸门。
他没有沉溺于夺权的血腥,而是转身拥抱天下: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纳魏征之谏,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让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对外击败突厥,被尊为‘天可汗’,让大唐的旗帜插遍西域,丝绸之路重现繁华。”】
李世民的呼吸猛地一滞,握着玉圭的手微微收紧。
他没想到,光屏竟会这般评价玄武门之变——不说他“弑兄”,反说他“射崩腐朽”“射开盛世”。
一股郁气从胸口散开,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畅快。
“没错……朕没错!”
他在心里默念,眼底的犹豫和愧疚一扫而空。李建成的党羽早已尾大不掉,若不除,大唐的根基都会被蛀空。
他夺位,不是为了一己之私,是为了这天下,为了不让百姓再遭战乱之苦!
长孙皇后看着丈夫舒展的眉头,悄悄松了口气,柔声笑道:“陛下看,后世自有公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怕史官抹黑,却也没真的堵住悠悠众口——《旧唐书》《新唐书》里,玄武门之变的细节依旧留存。
他知道,功绩不是靠掩盖污点换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治国成果:人口从隋末的三百万户增至贞观末年的九百万户,粮食连年丰收,四夷归附,这才是‘千古一帝’的底气。”】
曹操看得直点头:“这话说得在理!污点藏不住,不如用功绩盖住。李二凤这手,比某些只会改史书的强多了。”
他想起自己杀吕伯奢,虽留下“宁教我负天下人”的话柄,却也统一了北方,保住了中原文脉,顿时觉得与李世民多了几分共鸣。
刘备叹了口气:“能容魏征那样的直谏之臣,能让百姓安乐,这等胸襟,确实配得上‘千古一帝’。”
他这辈子求贤若渴,却总觉得身边少个像魏征那样敢说真话的人,此刻更觉李世民的难得。
【弹幕里,网友们的评论热烈而中肯:
“李二凤最牛的不是打天下,是治天下——知道自己杀了兄弟,就用一辈子的勤政来补,这才是帝王该有的担当。”
“对比其他千古一帝:嬴政统一但严苛,刘邦草莽但粗疏,朱元璋铁血但多疑,李世民是少有的‘能打能治还能听劝’的全才。”
“玄武门之变是黑点,但不能否认它催生了贞观之治,功过要分开看。”
“‘天可汗’这个名头,可不是吹出来的,是打出来的,也是仁出来的。”】
林远喝了口艇仔粥,看着视频里李世民的画像——那个眉宇间带着锐气,又透着温和的帝王,确实担得起“千古一帝”的名号。
功是功,过是过,能让后世记住他的功,并用功盖过过,本身就是一种本事。
李世民看着光屏上的弹幕,突然放声大笑,笑声震得殿梁嗡嗡作响。
他端起酒杯,对着虚空遥遥一敬:“后世的评价,朕接了!玄武门那箭,射得值!贞观盛世,朕没辜负!”
长孙皇后笑着为他斟满酒,眼里满是欣慰。
嬴政看着李世民的失态,嘴角也噙着笑。
都是帝王,都有过争议,都用功绩证明了自己——这“千古一帝”的头衔,从来不是靠完美无缺,而是靠“虽有过,却能创下不朽之功”。
光屏那头的李世民,正意气风发地对房玄龄道:“传朕旨意,重修西域商道,再派使者去吐蕃,朕要让大唐的荣光,比贞观初年更盛!”
喜欢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请大家收藏:()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校花嫌我铁匠弱,我一锤十亿伤害 森医生的非人类重组家庭 我只想苟住,无奈马甲层层掉落 碧蓝航线 拉菲的乱交婚 门西双榜 一见钟情!反派大佬痴迷神颜宿主 大梁好声音 丢掉恋爱脑,真学霸只想上天 汉末立志传 当不可言说的兄妹中情蛊后 穿越港综,成为绿帽大佬! 霸王甲 蒸煮偷偷谈恋爱了 低调大佬:我的人脉遍布全球 1620!夺舍大明从辽东开始! 重生火红年代,我的技术领先百年 飞吧,无一郎 以呈哥哥(骨科h) 退休满级大佬的养崽日常 华娱之兔子先吃窝边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