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江汉平原盛产粮食,荆湖宋军可就地取粮,自给自足,有利于长期坚守。
至于川蜀地区,宋军虽然一开始各种迷之操作,导致丢了不少城池,
但在经过几番交战后,也开始吸取经验教训。
名将余玠采取守点控面的策略,结合川蜀多山的特殊地形,以及蒙古骑兵不擅长山地作战的弱点,先后修筑数十座山城,形成了一个相当完整的山城防御体系。
公元1246年春,蒙军四路入蜀,因宋军已在其所经要道上修筑众多山城堡寨,使其举步维艰。
蒙将汪德臣在率军攻打蓬州运山城时,所骑战马被飞石当场击毙,其弟汪直臣也阵亡,蒙军损失惨重。
总之,南宋在三个主要地区都应对得当,未给蒙古可乘之机。
因此,蒙哥在一番总结后,决定实施酝酿已久的“斡腹”奇计,
即实施战略大迂回,绕道高原,远征大理国,然后以奇兵攻击南宋的大后方,配合主力的正面进攻,使南宋腹背受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史书上看,蒙哥此次迂回进攻南宋的军事方案被称为“斡腹”,
但“斡腹”一词并非专指,而是蒙军在行军打仗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战术。
生活在草原上的蒙古人,在长期从事集体狩猎的过程中,形成了围猎习惯,将其运用到战争中,即为“斡腹”。
“斡腹”战术的精髓,在于绕道迂回,避免对方的正面防线,攻击对方侧背的薄弱环节。
“斡腹”战术一般只是一个大的战略行动中的组成部分,
故而除“斡腹”之军外,还会有一支或数支军队从正面进攻。
蒙古骑兵在行军过程中,不会携带太多的辎重,一般只带兵器,随行的牛羊即为其提供日常饮食之需要。
因此蒙古骑兵多为轻骑兵,其行动迅速,擅长机动战、奔袭战,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劲的兵种。
当时中亚、西亚、欧洲的骑兵多为重骑兵,装备笨重、行动缓慢、机动性差,只能依靠阵地战来对抗蒙古骑兵。
蒙军这边采用“斡腹”战术,使敌军防不胜防,从而在欧亚大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
金朝末年,金军扼守潼关、黄河天险,蒙军无法从正面突破。
于是拖雷率西路军借道南宋,从金朝的侧背进入河南地区,配合窝阔台率领的中路军以及斡臣那颜的东路军,成功击溃了金军最后的主力部队。这便是“斡腹”战略的成功案例。
公元1242年,蒙军进攻淮东地区时,曾尝试绕过淮河防线,走海路进攻淮南地区。
然而蒙古缺乏海运经验,加之南宋及时防范,这一行动宣告失败。
“斡腹”战术在江淮地区行不通,蒙军又在川蜀地区进行尝试。
公元1239年,窝阔台派兵沿南宋川蜀防线的西侧南下,欲先占领大理国的部分城池作为据点,从而开辟由大理国迂回川蜀后方的行军路线。
不过史书中对这次行动没有后续的记载,蒙军应该是没有成功。
公元1244年,蒙军走四川西边的小道,抵达大理国边境,大理国将领高和率军阻击,虽不幸战死,但也成功击退蒙军。
次年,南宋这边收到地方奏报,称蒙军欲借道吐蕃,进攻大理,但实际上蒙军当时并未有此计划。
蒙军想要对南宋实施“斡腹”战术,关键在于拿下大理国,
而要拿下大理国,必须先开辟一条由本土进入大理的行军路线。
当时蒙古和大理国并不接壤,中间隔着诸多吐蕃部落和其他部落,所以蒙军需要向这些部落借道。
吐蕃自唐末陷入内乱后,就一蹶不振,到南宋时期已经是一盘散沙,实力远逊于南宋、西夏、金朝等周边国家。
不过吐蕃人居住在高原之上,其辖地的自然条件极为复杂,所以吐蕃即便实力不济,周边国家也无法征服它。
不过当时的蒙古人是一个勇于挑战和突破的民族,毕竟纵横欧亚大陆的战绩摆在那里。
公元1240年,凉王阔端派大将多达纳波进入吐蕃境内,吐蕃人虽竭力阻击,但还是不敌蒙军,蒙军由此深入高原,大大震慑了吐蕃诸多部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怨念回廊:无尽恐怖 开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汉末立志传 天幕:帝王破防请各位陛下冷静! 觉醒神明:从神话世界成为神明 农门医女闯古代 校花嫌我铁匠弱,我一锤十亿伤害 夺回家产,资本家大小姐下乡边疆 开局是石头?没事,我抢了个系统 全员伪人:病娇校花让我保持微笑 万界同位体:魔法少女开局 快穿:不当血包了,我创翻所有人 后土娘娘偏宠我:我在洪荒搞八卦 华娱之兔子先吃窝边草 惊雪:中华异事录 灵气大盗修仙传 肿瘤进化,我在末世开脑域 双星齐刃:魔窟伪装者 退休满级大佬的养崽日常 合欢淫神:屄吞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