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章 雾锁景城南畔惊现异形踪(第1页)

第1章 雾锁景城南畔惊现异形踪(第1页)

瀛州景城地界,自古便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之处。五代乱世,此地曾出了一位传奇人物——冯道,历仕四朝十帝,官至相国,人称“长乐老”。其人为官之道,后世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圆滑世故,是“官场不倒翁”,也有人赞他心系黎民,于乱世中巧妙周旋,保全了无数百姓,尤其在契丹铁骑南下之时,曾力谏劝阻,使景城一带免遭兵燹之祸。这冯相国死后葬于何处,正史野史均语焉不详,成了笼罩在景城上空的一层历史迷雾,也为这片土地平添了许多神秘色彩。

我们的故事,便发生在这景城周边,杏花、相国、夫人三庄五村之间。杏花村,顾名思义,村中多植杏树,每逢春日,粉白杏花如云似霞,掩映着数十户青瓦泥墙的人家,鸡犬相闻,炊烟袅袅,一派宁静祥和。

村中有户沈姓人家,当家的名叫沈仲书,年方四十有二。他本是个地道的庄稼把式,侍弄着祖传的十几亩田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从不懈怠。除此之外,他还有一手祖传的好木匠活计,斧、凿、锯、刨,在他手中使得出神入化。农闲时节,他便背着工具匣子,走村串乡,为人打制桌椅箱柜,甚至婚嫁的拔步床、老人备下的寿材,也做得极为考究。因此,沈家日子虽不算大富大贵,却也温饱不愁,年年有余。

沈仲书的妻子柳氏,是本乡夫人庄人氏,性情温婉柔顺,将家中打理得井井有条,侍奉婆婆,相夫教子,邻里无不夸赞。夫妻二人育有一子,名唤沈文秀,年方十八,生得眉目清朗,身形颀长。这孩子自小不喜田间泥泞,却偏爱读书识字,虽因家境所限,未能延请名师专攻举业,却也凭着自己的聪颖好学,将村塾先生那点学问掏了个干净,四书五经皆能通读,在乡里也算是个难得的“文化人”。沈家还有一位老母亲,年近古稀,却眼不花耳不聋,精神矍铄,平日里烧火做饭,照看门户,是家里的“定海神针”。

这一家四口,父慈子孝,婆媳和睦,日子过得如同村边流淌的小溪,平静而安然。茶余饭后,沈仲书常听村里老人们聚在村头老槐树下,讲述冯相国的种种轶事。有的说冯道清廉俭朴,一件官服穿多年,俸禄多用于接济乡里;有的则引欧阳修《新五代史》之言,斥其“愚顽无耻”,历仕数朝是为不忠,死后连坟墓都羞于示人,藏得隐秘。沈仲书是个务实的人,对这些前朝旧事,他只听个热闹,心中并不深信。在他看来,地里庄稼的长势、手中木料的纹理,远比那些虚无缥缈的传说更为真切。

然而,这平静的日子,在明成化年间的一个春日,被彻底打破了。

那日,沈仲书接下了北村张大户家打造寿材的活计。寿材讲究时日,需得尽快开工。他起了个大早,天际还是墨蓝一片,仅有几颗疏星闪烁。他麻利地穿上妻子前一晚备好的干净短褂,扛起锯子,又将那柄用了多年、木柄被手掌磨得油光发亮的利斧别在腰后,悄无声息地掩上院门,踏着尚未褪尽的月色,走上了通往北村的官道。

官道两旁是茂密的杨树林,晨风穿过,叶片簌簌作响。东方天际,刚刚泛起一丝极淡的鱼肚白,将天地间的黑暗冲开了一道缝隙。浓重的晨雾如同乳白色的牛乳,弥漫在田野、树林和道路之上,数步之外,便难辨物影。四周万籁俱寂,只有他自己的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几声早鸟啼鸣。

沈仲书埋头赶路,心中盘算着寿材的用料与工式。正行走间,忽听得前方传来一阵异样的风啸之声!这风声不似寻常,来得极其迅猛,带着一股撕裂空气的尖利,仿佛有什么巨大的东西正以极快的速度破空而来。

他心头一紧,猛地抬头望去。只见前方官道弥漫的浓雾之中,赫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影!那物昂着头颅,离地竟有丈余高,形态似马非马,头顶之上,长长的鬃毛(或者说类似鬃毛的飘带状物体)在疾驰中狂乱飞舞,在朦胧的晨曦与雾气映衬下,呈现出一种诡异的灰白色。它没有四肢踏地的声响,整个躯体仿佛悬浮于雾气之上,风驰电掣般向着东方疾奔而去,速度快得惊人,几乎是眨眼之间,便没入了更深沉的雾霭之中,消失不见,只留下那令人心悸的风声余韵,在耳边嗡嗡作响。

沈仲书僵立在原地,浑身汗毛倒竖,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顶门心。他张大了嘴,却发不出半点声音,只觉得手心冰凉,冷汗涔涔而下,连腰间那柄平日里给他无限踏实感的斧头,此刻也感觉沉重无比,险些脱手掉落。

过了足足一炷香的功夫,直到天光渐亮,晨雾开始缓缓消散,他才如同大梦初醒般,长长吁出一口气。他用力揉了揉眼睛,望向怪物消失的东方,那里只有寻常的田野村落,哪还有半点异状?

“莫非是起得太早,眼花了?”他喃喃自语,试图用最合理的解释来安抚狂跳的心脏。他定了定神,继续赶路,但这一整天,在北村张大户家做活时,他都有些心神不属,那丈高怪物、飘飞长鬃的影子,总在他眼前晃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傍晚时分,沈仲书拖着疲惫又困惑的身子返回杏花村。刚走到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下,便见一群村民围在那里,议论纷纷,脸上都带着惊惧之色。卖豆腐的王老汉正拍着大腿,声音洪亮地说道:“……千真万确!我今早卯时过南畔官道,亲眼瞧见的!那家伙,足有一丈多高,跑起来带着风,长鬃飘飘,根本不是寻常牲口,莫不是深山里成了精的怪物跑出来了?”

他这话一出,立刻有人附和:“王老哥这一说,我想起来了!前几日天不亮我去赶集,好像也瞥见个影子,嗖一下就往东边石人洼那边去了,当时雾大,还以为是看差了!”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皆是关于清晨官道怪影的传闻,描述与沈仲书所见大同小异。这时,村里那位读过几年私塾、说话总爱拽文的老秀才周先生,捋着几根稀疏的山羊胡,摇头晃脑地开口了:“依老夫之见,此物绝非山精野怪。诸位莫忘,那东边的石人洼,相传正是冯相国的埋骨之地!年代久远,石翁仲、石马、石羊等多已残破,散落荒草之中。想那石马,受日月精华,天地灵气滋养,年深日久,成了气候,化作精怪出来游荡,也是有可能的。此必是冯墓石马成精矣!”

“石马成精?”众人闻言,皆是倒吸一口凉气,纷纷点头,觉得周先生此言大有道理。沈仲书在一旁听得真切,心中那点“眼花”的侥幸彻底破灭,原来自己所见非虚,那怪物确有其事,而且已被定性为“石马精”!

他心事重重地回到家中,妻子柳氏已备好晚饭。饭桌上,沈仲书将清晨所见及村中议论告知家人。柳氏一听,吓得脸色发白,手中筷子差点掉落,连声道:“他爹,往后可不敢再起早贪黑走那南畔官道了,太吓人了!”老母亲也放下碗筷,双手合十,连念了几声“阿弥陀佛”,忧心忡忡地道:“造孽啊,这精怪出世,怕是不太平了。”

唯有儿子沈文秀,听完父亲讲述,清秀的眉头微微蹙起,脸上却并无多少惧色。他放下碗筷,语气沉稳地说道:“父亲,母亲,祖母,且先宽心。子曰:‘敬鬼神而远之’,然子亦不语怪力乱神。世间哪有什么石头成精的道理?依孩儿看,无非三种可能:一是有人以讹传讹,夸大其词;二是有人故意装神弄鬼,有所图谋;三则,或许是某种罕见的野兽,在特定光线下,被人看走了眼。待我明日起早,亲自去那官道左近查看一番,定要探个究竟。”

沈仲书深知儿子秉性,聪慧而有主见,见他如此说,虽仍担心,却也点头应允:“你去看看也好,务必小心,只在远处观望,切莫靠近那石人洼。”

这一夜,沈家氛围凝重,窗外风声鹤唳,都仿佛带着那石马精的嘶鸣。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中国古代奇闻录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星海启元  噬金虫:开局签到被韩立追杀  炮灰重生,当皇太女也行  想通关就谈恋爱  火红年代从技术科长开始  上交虐文系统后  庆云浮  惊!豪门血包竟是玄门大佬  贵妃有闲  九月暄阳  艺术学校的淫乱生活  HP:伊万斯家的长子  重生后,大小姐天天扇人嘴巴子!  一朵破烂奇葩开在修仙界  O变A后标记了竹马  终末骸骨法典  盗墓笔记之养老生活  澳门回忆录  世子难驯,郡主难哄  春日简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