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古代大儒有哪些 > 第187章(第1页)

第187章(第1页)

陈亮竭忧于国事,为国家民族的复兴尽瘁忧梦,多次上书中,向朝廷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虽也曾得到孝宗皇帝的赏识,但终未被任用直到绍照四年(1193年),51岁时,他参加礼部的进士试,考中了状元为什么年近50还要热衷于科举?是因为他没有社会地位和官职卑下,虽然满腹经论,胸怀雄才大略,但要施展才能实现抗金复仇的抱负,非得如此不可他在中状元后的报恩诗中说:&ot;复仇自是平生志,勿谓儒臣鬓发苍&ot;(《陈亮集》卷17《及第谢恩和御赐诗韵》),又在《告祖考文》

中说:&ot;亲不能报,报君勿替70年间,大责有归,非毕大事,心实耻之&ot;(同上卷22)及第后,授签书建康军判官厅公事,然而,终因长期&ot;忧患困折,精泽内耗,形体外高&ot;(叶适《陈同甫墓志铭》),于绍熙五年(1194年),52岁就病逝了陈亮死后,40年,他的著作被编辑为《龙川集》行世

二、雄才大略高论卓识超群

南宋王朝自偏安东南一隅之后,与入居中原的金贵族统治者分统南北,为了换取金统治者不再南侵的许诺,竟然&ot;忍耻事仇&ot;,不惜用大量的贡银输绢屈辱称臣,求得暂时苟安的局面尽管如此,双方战争仍然连绵不断,使得人民颠沛流离,南宋统治区的人民,既要负担庞大统治集团的一切繁重费用,又要承担起给金朝纳贡的巨额费用,还要忍受地主的残酷剥削,他们的负担已达到了难以承受和忍无可忍的地步,因此,农民的反抗和起义也就连绵不断加之统治集团的内部斗争,国内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十分严重生活于这个时代的陈亮对当时的民族危机和社会问题十分关切,他在少年时期就怀有经略四方之志,冀图能在抗金复仇,解决社会危机,振兴国家的事业上施展自己的才能

作为一个具有卓识远见的爱国思想家,陈亮眼界开阔,年青时期就走上了同那些埋头读经者不同的道路他的一生奋斗,主要表现于主张抗金恢复统一和批判理学这两件为时人所关心的大事业虽然由于在科举上屡遭失败,在政治上屡遭迫害,长期没有取得官职,未能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但在思想领域的斗争中所表现的不屈不挠精神,在思想言论上的卓识高见则闪烁着永不磨灭的光辉他在青年时期写的《酌古论》&ot;考古人用兵成败之迹&ot;,就是一部才华横溢别具一格的优秀军事史

为了实现自己的宏大抱负,陈亮在26岁,就以布衣身份,大胆向皇帝上书言事,那时朝廷与金人媾和,无人敢言抗金之事,而陈亮独以为不可,他连上五疏,名为《中兴五论》提出了反对议和,实现中兴的建议,由于这次上书是在&ot;隆兴和议&ot;之后,&ot;中外欣然,幸得苏息&ot;之时,在议和气氛掩盖着危机的情况下,陈亮的上书自然被置之不理,然而他的&ot;中兴五论&ot;却被历代爱国人士所赞颂《中兴五论》

说:&ot;赤子嗷嗷无告,不可以不拯,国家凭陵之耻,不可以不雪,陵寝不可以不还,舆地不可以不复&ot;,他建议趁当时金人内部混乱,&ot;虏酋庸儒,政令日弛,舍戎狄鞍马之长,而从事中州浮靡之习,君臣之间,日趋怠情&ot;的大好时机&ot;早为图之&ot;,如果错过良机,恢复中原就不可能了以后,他又上书四次,竭力反对南宋政府隐忍事仇,苟且偷安与金人通和的妥协政策,他说:&ot;一日之苟安,数百年之大患也&ot;(《上孝宗皇帝第一书》),要求孝宗皇帝&ot;不可苟安以玩岁月&ot;(同上)他批判主和派的悲观论调说:&ot;以北方为可畏,以南方为可忧&ot;,是&ot;不识形势&ot;(《戊申再上皇帝书》),认为从历史上看分裂的局面不可持久,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在军事上,他反对以临安(今杭州)为京都,认为&ot;坐钱塘浮移之隅以图中原,则非其地&ot;(《上孝宗皇帝第二书》)因为钱塘地势不利,一亮尝环视钱塘,喟然叹曰&lso;城可灌耳&rso;&ot;(《宋史》本传),因此坚决主张迁都于建业(今南京),这里有&ot;据险临前之势&ot;&ot;如虎之出穴&ot;可足以&ot;成戎马长驱之势&ot;(《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他建议定都建业,经营襄、汉,作为防守和出兵北伐的基地这一建议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后来方孝儒在《读陈同前上孝宗四书》中评论说,当时宋孝宗如能&ot;用同甫,听其言,从其设施,则未必无成功&ot;

陈亮的几次上书不仅在抗金复国方面提出了正确的策略和政案,而且还以锐敏的眼光,指出了南宋的政治腐败,士气不振,理学误事等积弊都与恢复大业息息相关,指出这些因素都是造成&ot;萎靡而不振&ot;的政治和思想根源,针对这些问题,他提出了一些革新措施陈亮认为造成南宋政治腐败的根源在于统治集团的因循守旧,不思变法指出南宋政治&ot;大抵遵祖宗之旧,……不究变通之理&ot;(《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结果是&ot;至于今日,而不思所以变而通之,则维持之具穷矣&ot;(同上)

为此,提出了革新变法的主张,认为&ot;法令不必尽酌之古,要以必引&ot;(《三国纪年》),陈亮在《中兴五论》的《中兴论》里提出了如下的改革纲领:

清中书之务以立大计,重六卿之权以总大纲;任贤使能以汰宦曹,尊老慈幼以厚风俗;减进士以列选能之科,革任子以崇荐举之实;多置台谏以肃朝纲,精择监司以清郡邑;简练重令以澄其源,崇礼立制以齐其习;立纲目以节浮费,示先务以斥虚文;严政条以核名实,惩吏奸以明赏罚;时简外郡之率以充禁旅之数,调交总司之赢以估军旅之储择宗令以滋户口,户口繁则财自阜;扌束将佐以立军政,军政明而兵自强置大帅以总边唾,委之专而边陲之利自兴;任文武以分边郡,付之久而边郡之守自固右武事以振国家之势,来敢言以作天子之气;数间谍以得虏人之情,括形势以动中原之心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奇玉  金色笔记  七零年代小富婆  红了樱桃  娱乐城  罗德斯岛战记3  转职当太子妻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笼中雀  作死后我重生了  有卿赤颜  红色风暴之迷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小王子  太后那个渣渣  文坛背后的讲坛  祈缘  小兔桂花  袁世凯评传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