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个人感情上说,司马光和王安石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王安石十分钦慕,在《辞修起居注第四状》中说:&ot;如臣空疏何足称道,比于王安石相去远甚……使臣之才得及安石一二,则臣闻命之日,受而不辞&ot;嘉伯年间,二人同修起居注,神宗即位后,两人又同居翰林学士之职,彼此相敬重,相处&ot;特友善&ot;,他们和吕公著、韩维四人,当时被称为&ot;嘉祐四友&ot;(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11)甚至因政见不合分道扬镳之后,他们在感情上并未完全破裂司马光一直认为:&ot;介市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ot;(《传家集》卷63,《与吕晦叔第二简》)王安石变法失败罢相之后,也还称赞司马光为&ot;君子人也&ot;(曾敏行《独醒杂志》卷4,转引顾奎相:《司马光》)宋哲宗元祐元年四月六日,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改革家王安石病故,噩耗传来,正在重病中的司马光不禁为之感伤,还特写信给执政的吕公著,嘱其&ot;优加厚礼&ot;(《司马温公文集》卷10,《与吕晦叔第二简》),朝廷接受了他的建议,并追赠王安石为太傅以上事实,说明司马光确是一位光明正直的&ot;君子&ot;
总之,作为封建时代一位伟大历史学家和政治家、思想家的司马光,不愧是一代名儒大贤,在其德行、政事、文史等许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可供学习和借鉴的精神遗产对于他的局限和不足之处,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对待
(李刚兴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iddot;司马光传》
2《宋元学案》卷7、卷8《流水学案》
3《司马温公集》
4顾栋高《司马温公年谱》
5《传家集》
6《皇朝文鉴》
7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卷11
8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关学开山张载
(1020‐‐1077)
张载是北宋著名的哲学家,是宋代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因为他家居关中,他开创的学派后人称之为关学张载的关学与同时代周敦颐的濂学,程颢、程颐兄弟的洛学以及南宋朱熹的闽学,并称理学四大派封建王朝在张载死后给予了他崇高的荣誉二宋理宗封他眉阝伯,&ot;从祖孔子庙庭&ot;明清两代,张载的著作都被认为是理学的代表作,是开科取士的必读书他的学派和他的哲学思想,在宋以后的中国文化中有重大影响他创设的、&ot;以气为本&ot;的唯物主义宇宙论,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地以气和阴阳说明世界运动的哲学体系
一、研百家之学归六经之业
张载字子厚,祖上世代居大梁(开封)他的家庭是一个仕宦世家祖父张复,在宋真时任过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等职,后赠司空父亲张迪,在宋仁宗朝官至殿中丞,出知涪州,后来就死在涪州任上父亲死时,张载和他的弟弟张戬都很年幼,没法回故里,于是侨居凤翔眉县横渠镇(今陕西眉县横渠乡),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张横渠
张载幼年早熟,父亲还在时,他刚开始从师读书,就表现出不同寻常的志向和学习的自觉性,得到家人的赞赏父亲死后,环境的锻炼,更养成了他一种自立精神他刻苦地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当时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他都加以广采博收
他与陕西分阝县人焦寅关系很密切焦寅喜欢研究和讨论军事问题年轻的张载也喜欢议论军事与边防问题因为当时的陕西一带,正受到西北边的西夏国的侵扰
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21岁的张载决心投笔从戎、立功边陲他给当时的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地区军务的范仲淹写信,表示愿意联络一些人,攻取被西夏占领的洮西之地(现在的甘肃一带)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学术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他从信中看到这个青年有远识,能成大器,就勉励他说:&ot;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ot;引导他读《中庸》,学儒家之学范仲俺的指导,对他以后走向学术道路,有很重要的影响
张载按范仲淹的指引,读完了《中庸》,但他并不感到满足,他坚持在学术上进行自己的探索他研究《老子》、《庄子》和道教的书籍,也阅读佛教的著作,经过研究和比较,最后他还把自己的学术放在儒家文化,以儒家的六经为依归
两晋南北朝以来,儒学的地位有所降低,佛教、道教盛行,到隋唐形成三教并行的局面经过唐末五代的大动荡,人们感到:传统儒学无论是章句之学或者是天人感应理论,都不能继续担负起维护纲常名教、维系传统文化价值体系的任务而佛、道二教崇尚虚无、不涉实际事务,更不适合社会政治的需要重新确立以儒学为主体的文化价值体系,就需要对儒学进行再创造,这是北宋时代的文化思想界的任务,范仲淹关于读《中庸》的指导反映了这种时代的思潮年轻的张载,他开始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学术局限在儒学一家之内,他要探索,要比较,因而广采百家之学,最要的是佛教和老庄一个是外来文化,经过晋、唐时代在中国迅速的传播,已经能与儒家争席另一个自先秦以来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依附在它身上,产生了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张载和同时代的周敦颐、二程兄弟,都无例外地研读过佛、老著作并从其中吸取了哲学营养他们都看到过去的儒学,只讲伦理、政治与人事,而与宇宙本体论脱节的倾向,所谓天人二本于是他们在批判佛道之学空虚不涉世事的同时,又学习了佛道思想建立在哲学本体论上的方法,来解决儒学体用分离的问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太后那个渣渣 文坛背后的讲坛 娱乐城 祈缘 七零年代小富婆 作死后我重生了 小王子 罗德斯岛战记3 笼中雀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转职当太子妻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奇玉 小兔桂花 红色风暴之迷 袁世凯评传 金色笔记 有卿赤颜 红了樱桃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