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而天则胜,人而不天,则天不胜&ot;(《知言》卷3,《纷华》)这就是说:人如果依赖于天,则天必胜人,若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则天不胜人其关键在于是否&ot;循道而行&ot;即是否按规律办事因此,他又说:&ot;人之道,奉天理者也,……得其道者,在身身泰,在国国泰,在天下天下泰;失其道,则否矣&ot;(《知言》卷5,《汉文》)此处所讲的&ot;天理&ot;或&ot;道&ot;,主要是指规律而言,认为如果按规律办事则泰,违反规律则否胡宏又指出:&ot;道可述,不可作&ot;这是说:作为客观规律的道,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它,但不可以制作和改变它,这就肯定了事物之规律的客观性
胡宏的认识论虽然不系统、不完备,论证不够严密,甚至也有错误,但其基本观点是唯物的,这在理学阵营中,也表现了他不同于别人的可贵之处
四、&ot;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ot;
北宋&ot;五子&ot;或&ot;六先生&ot;所开创的宋代理学曾经显扬于时,但是自程颐去世之后,其声势便日渐下降,虽有门弟子杨时等数人继承师说,但他们基本上只能谨守师传,缺乏创新精神特别是经过&ot;靖康之乱&ot;的冲击,理学便走入低潮在南宋王朝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势下,不少的理学传人虽然孜孜于其道,但并未出现冒尖人物胡宏的学术生涯,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的在当时,与胡宏同时从事理学活动的还有李侗和罗从彦等人,但他们的成就都不及胡宏显著,正因为如此,《宋元学案、》的作者之一的全祖望评论说:&ot;绍兴诸儒所造,莫出五峰之上其所作《知言》,东莱以为过于《正蒙》,卒开湖湘学统&ot;(《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这个评论无疑是公允的
胡宏终生不仕,潜心于儒学研究,终于建立了在宋代理学中具有独创精神的学派,其学说对嗣后的理学振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学生,也是南宋大理学家之一的张栻曾指出:&ot;《知言》一书,乃其平日之所自著其言约,其义精,诚道学之枢要,制治之龟也&ot;(张栻《知言序》)张栻把胡宏的学说看作是道学之枢要,治理社会之根据,这个评论大体上符合实际尔后出现的理学名人张栻、朱熹都从胡宏的著作中得到了教益,张栻是胡宏的门弟子,他继承和发扬了胡宏的学说,形成了颇具影响的湖湘学派朱熹在修正胡宏学说的基础上,也借用和吸取了《知言》中的许多观点和思想资料,将其纳入自己的体系在《知言疑义》中,人们可以充分地看到这一点
胡宏的理学渊源主要是从二程门人那里继承而来,但又在许多方面体现了自己的独创精神,因而对二程一脉的正宗理学既有所继承,又有所偏离其继承是主要的,偏离是次要的,正因为如此,就很容易被朱熹所利用,朱熹写了《知言疑义》,对他的&ot;性体心用&ot;之说,&ot;天理人欲同体异用&ot;之论和&ot;性无善恶&ot;论进行了机智地修正、篡改,并用他的精巧的&ot;理&ot;本体论体系取代了&ot;性本体论&ot;更由于朱熹的学说在后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青睐,使其地位和影响日渐增大,胡宏的学说因而被冷落下来,但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他在儒学成就上的造诣和贡献
胡宏虽然不是理学的反对派,但他的性体心用之说和性无善恶论及其重视实功实事的思想,对尔后的进步思想家如叶适、陈亮,乃至戴震和龚自珍等人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胡宏的爱国忧民思想也是值得称赞的
(李刚兴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iddot;儒林传》
2《宋元学案》卷42《五峰学案》
3胡宏《知言》
4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
5朱熹《朱文公集知言疑义》
6胡宏《五峰集》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理学大师朱熹
(1130‐‐1200)
朱熹是先秦以来儒家系统中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我国后期封建社会在文化思想领域中影响较大的一位思想家从学术成就上看,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是宋明理学最突出的代表从他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影响上看,朱熹在中国古代学者之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几位伟人之一
一、自幼勤奋好学立志要做圣人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别号晦庵,60岁以后自称晦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婺源县),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出生于福建南剑(今福建南坪)龙溪县,卒于宋宁宗庆元六年(1200年)卒后葬于建阳塘石里之大林谷
从朱熹的家世来看,其祖辈世代做官,为&ot;婺源著姓,以儒传家&ot;,其家族在地方上很有名望据江永编著的《近思录集注&iddot;考订朱子世家》记载:&ot;唐末,有朱古寮者,世为婺源镇将,因家焉&ot;自朱古寮传至朱森为第七代,是朱熹之祖父,&ot;以子赠承事郎,森生松,为朱熹之父朱松字乔年,号韦斋,官吏部&ot;,不到20岁就中进士,授建州政和尉,后来&ot;因召对,称善,改左宣教郎,除秘书省校书郎&ot;
嗣后在吏部做官,他曾上疏极力反对秦桧与金人议和,最后受任出知饶州(今江西波阳)未赴任,&ot;得主管台州崇道观&ot;喜欢研究历史,&ot;取经子史传,考其兴衰治乱,应时合变&ot;他也是一位理学家,是罗从彦的学生,学习过杨龟山(时)所传的河洛之学,其著作有《韦斋集》12卷,外集10卷但朱松在朱熹出生的那年就失去官职,只好以教学为生,家境比较困难,更为不幸的是,当朱熹14岁时,其父就去世了年少的朱熹,只好遵照遗嘱的安排,依靠父亲生前好友刘子羽过日子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转职当太子妻 奇玉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七零年代小富婆 红了樱桃 金色笔记 太后那个渣渣 作死后我重生了 小王子 袁世凯评传 祈缘 罗德斯岛战记3 小兔桂花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红色风暴之迷 文坛背后的讲坛 娱乐城 有卿赤颜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笼中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