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最大儒家有几位 > 第170章(第1页)

第170章(第1页)

七、绝世儒学宗师一代孔孟传人

朱熹一生的建树,主要表现在他适应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政治的需要,建立了一个博大而精深的庞杂的以&ot;理&ot;为核心范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这个体系是以儒家政治伦理为中心,广泛吸取和揉合佛、道思想,又在理一无论基础上吸收了一些唯物主义思想资料而建立起来的清人全祖望说:朱熹的学说&ot;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ot;(《宋元学案》卷48)朱熹的学生黄囗在《朱子行状》中说:

&ot;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ot;此后,人们公认为朱熹是孔、孟之后最伟大的一位儒学家如清初的江藩就说:

&ot;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ot;

朱熹一生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所营建的一套封建主义意识形态,虽在其生前未被统治者所用,但在他死后不久就得到理解和重视南宋理宗认为理学&ot;有补于治道&ot;,追封朱熹为&ot;太师&ot;、&ot;朱文公&ot;,不久又改封&ot;徽国公&ot;,下诏将朱熹的牌位供奉于孔庙,让他同孔子同享后人的祭祀

由于朱熹的学说对维护封建制度有用,因而自南宋末年历经元、明、清三代,各个王朝都把他的学说定为指导思想从元朝开始,朱熹的《四书集注》和其他经学注释就被定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他的言论几乎成了判断是非善恶的最高标准因此,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实际上就是朱熹的理学思想

朱熹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取得如此崇高的地位,除了上述原因之外,还由于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博学多识和思想深邃的著名学者,因而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也包含了一些真理的成分从总体上讲,朱熹哲学固然是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但从其中某些方宙来看,却表现了为许多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家所不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因素例如,他在以&ot;理&ot;为宇宙本体的同时,又强调了&ot;理&ot;不离&ot;气&ot;;他的&ot;格物穷理&ot;说也具有合理的成分;在他的形而上学中,也讲了&ot;一个包两个&ot;和&ot;一分为二&ot;等等上述这些合理的思想,对尔后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如王廷相、王夫之等都有启发作用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在地方官的任期内,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赈济灾荒、鼓励生产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会的官员中,不失为一位正直有为的人最后还应指出,朱熹还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

(李刚兴撰)

主要参考书

1宋史&iddot;道学&iddot;朱熹传》

2《宋元学案&iddot;晦翁学案》

3《朱文公文集》

4《朱子语类》

5江永《近思录集注&iddot;改订朱子世家》

6黄囗《朱先生行状》

7郑士范《朱子年谱》

8《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三卷上《朱熹评传》齐鲁书社9侯外庐等主编:《宋明理学史》第12、13章

10《宋元学案&iddot;象山学案》

11贾顺先《宋明理学新探》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湖湘学宗张栻

(1133‐1180)

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陆九渊、吕祖谦齐名的思想家,朱、吕、张栻三人传学于东南,时人誉为&ot;东南三贤&ot;,同时代的另一位学者陈亮说:&ot;乾道间东莱吕伯恭(吕祖谦),新安朱元晦(朱熹)及荆州(张栻)鼎立,为一代学者宗师&ot;(《陈亮集》卷21)《宋史&iddot;道学传》将朱张并列一传两人的学术思想基本倾向一致,并且交往很深,他们相互切磋,相得益彰,共同发展了二程的理学思想,而有朱熹集其大成,因此,张栻在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爱国名臣之子忧国忧民之人

张栻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年),卒于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字敬夫,又宇乐斋,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11绵竹)人出身于大官僚家庭,他的父亲张浚,字德远,徽宗时进士,做过南宋高宗、孝宗两期的丞相,一生以恢复中原为职志,在他主持政务和执行军务时期,力主抗金,反对议和,并选拔重用韩世忠和岳飞等抗金名将,对稳定南宋统治作出了贡献张栻从小就随父辗转各地,后来才定居于衡阳出生于这样家庭的张栻,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薰陶

公元1163年,孝宗继位,张栻&ot;慨然以奋战仇虏,克服神州为己任&ot;(《宗文公集》卷89,《右文殿修撰张公神道碑》)这时他父亲再被起用(这以前受秦桧等主和派的排斥,被谪贬20年)开府治兵,都督军事,张栻&ot;时以少年,内赞密谋,外参庶务,其可综画,幕府之人皆自以为不及也&ot;(《宋史&iddot;道学三》)他秉承父志,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曾因军事入奏,进言孝宗,激励孝宗&ot;上念宗社之仇耻,下闵中原之涂炭&ot;(同上),要求孝宗励精图治,革除因循之弊,报仇雪耻,匡复社稷这次入奏,得到孝宗赏识,于是&ot;乃定君臣之契&ot;公元1163年,张浚再度被主和派排斥下台,于第二年含恨去世张栻办完丧事,又屡次上疏言事,鼓励孝宗坚持抗战决心,总结失败之教训,明赏罚,悦人心,充士气,&ot;誓不言和,专务自强,虽折不挠&ot;(同上)其后,又多次上疏,要求坚持抗金,反对和议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太后那个渣渣  笼中雀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有卿赤颜  金色笔记  小兔桂花  作死后我重生了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祈缘  文坛背后的讲坛  转职当太子妻  奇玉  袁世凯评传  红色风暴之迷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小王子  罗德斯岛战记3  七零年代小富婆  红了樱桃  娱乐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