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ot;自虏入中国,专以&lso;和&rso;之字误我大机……谋国者不可以不知也&ot;(《南轩全集》卷34)他指出,抗金之所以屡遭失败,是因为朝廷的抗战决心不坚定
他要求孝宗&ot;誓不言和&ot;,&ot;虽折不挠&ot;,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张栻的主战,同那些不切实际空喊抗金或寄希望于侥幸取胜者不同,他认为,要取得抗金战争的胜利,必须增强自己的实力,要&ot;专务自强&ot;,其关键是得民心,他说:&ot;夫欲复中原之地,先有以得中原之心,欲得中原之心,先有以得吾民心求所以得吾民心者,岂有它哉,不尽其力,不伤其财而已矣今日之事,固当以明大义,正人心为本&ot;(《宋史》本传)这样的战略思想,是从根本上考虑问题,不单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从根本上考虑问题,就是要得到人民的支持,而要得到人民的支持,就必须爱护民力,减轻其劳役负担,并且&ot;不伤其财&ot;,减轻其经济负担,让老百姓好好生活下去,如果不爱护民力,减轻人民负担,使老百姓生活不下去,大后方不稳,就谈不上抗金复仇由此可见,张栻的建议是很有卓识远见的据《来史》记载;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年)张栻受湖南安抚使刘珙之聘,主管岳麓书院教事,在此苦心经营三年,使书院闻名于遐迩,从学者达几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之规模乾道五年(1169年)又由刘珙推荐,除知抚州,未及上任,又改知严州(今属江西),次年招为吏部员外侍郎,并暂时兼任起居郎侍立官,兼待讲在京一年,得孝宗召对达六七次之多,所言&ot;大抵皆修身务学,畏天恤民,抑侥幸,屏谗谈&ot;(同上)在这段时间,他做了几件很出色的事第一件是在宋孝宗乾道元年(1170年),虞允文认为敌势衰弱可图,建议派遣使者前往金国,以索取徽、钦二帝陵寝为名,要金人归还洛阳、巩县等失地,&ot;士大夫有忧其无备而召兵者,辄斥去之&ot;(同上)独张栻不怕打击排斥,进见孝宗皇帝,陈述了自己不赞同虞允文贸然出兵之理由当时的孝宗本想支持虞的建议,他问张栻:一卿知敌国事乎,金国饥馑连年,盗贼四起&ot;(同上),张栻答对说:&ot;金人之事臣虽不知,境中之事却知之矣&ot;孝宗曰:&ot;何也?&ot;张栻答曰:
臣切见比年诸道多水旱,民贫日盛,而国家兵弱财匾,官吏诞漫,不足倚赖,正使彼实可图,臣惧我之未足以图彼也……今日当下哀痛之诏,明复仇之义,显绝金人,不与通使,然后修德立政,用贤养民,选将帅,练甲兵……且必治其实而不为虚处,则必胜之形隐然可见&ot;(同上)
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国内连年天灾严重,民贫日盛,国家兵弱财匾,并且官吏荒诞很不可靠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因而没有足以屈服敌人的实力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修德立政,用兵养民,选将帅,练甲兵,先作好准备,使自身有了足够的实力,才可战服敌人,收复失地孝宗为他的高见所折服,便否定了虞允文不切实际的错误意图
第二件事是虞允文重用史正志为发运使,名为均输,实际是大量掠取州县财赋,致使远近骚然,士大夫争相指责其为害,张栻也向皇帝陈述其害,但孝宗因受了史正志的蛊惑,认为只是取之于诸郡县的财赋,不是取之于民张栻说:&ot;今日州郡财富大抵无余,若取之不已,而经用有缺,不过巧为名色取之于民耳!&ot;孝宗矍然曰:&ot;如卿所言,是朕假手于发运使以病吾民也&ot;事后经过查实,确实如张栻所言,便停止了此项弊政
第三件事是朝廷准备用宦官张说除签枢密院事,张栻连夜起草奏疏,极陈其不可,并在第二天早朝中,当面指责虞允文:&ot;宦官执政,自京辅始,近习执政,自相公始&ot;(同上)弄得堂堂宰相&ot;惭愤不堪&ot;接着再上奏劝阻皇帝不可用张说掌握枢密院,终于使孝宗省悟,制止了这次任命但自此以后便和虞允文结下怨恨
次年就将张栻排出中央政府,除知袁州(今属江西)淳熙五年(1178年)改知江陵(今属湖北)淳熙七年(118年)迁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祐观同年八月,年仅48岁的张栻就病逝于住所
张栻一生不仅力主抗金,反对和议他居官期间,廉明清正,关心人民每到任,常&ot;问民疾苦&ot;,调查当地&ot;利病&ot;,认真改革地方的弊政,减轻人民的负担
公元1171年,湘中大旱,农民大量逃亡张栻对此种情况十分关心,当时朱熹正在兴办&ot;社仓&ot;(由封建国家的地方政府,组织筹划,掌握部分必需的生活资料,在青黄不接之际贷给农民年成不好,则利息减半,遇饥荒年则全免利息,然后用产品偿还)他十分赞同这种作法,认为它能减少农民流徙,还能阻止大地主的高利剥削和土地兼并张栻提出了&ot;薄赋宽民&ot;的主张公元1169年除知严州,到任即访民疾苦,首以丁盐钱捐太重为请,得蠲是岁半输&ot;(《朱文公文集》卷89)他在江陵时期多次弹劾了信阳守刘大辩&ot;估势希赏,广招流民,夺户熟田&ot;,他清楚地知道刘大辩有后台支持,冒着丢官的危险,要求朝廷论其罪,表现了他&ot;勇于从义&ot;的无私无畏精神张栻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清官,对贪官污吏十分痛恨在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知江陵期间,竟&ot;一日去贪吏十四人&ot;,此外,他做地方官期间,还取缔了一些有害于社会的恶劣习俗如知静江府时,刚上任即发布了《谕俗文》说:&ot;访闻愚民无知,病不服药,妄听师巫,恶僧邪说,以致害人致死&ot;明申要对那些&ot;班惑百姓&ot;的&ot;师巫&ot;、&ot;恶僧&ot;重作施行,《谕俗文》又说:&ot;访闻乡落愚民诱5!他人妻室贩卖他处&ot;,明申对拐卖人口者要&ot;严行惩治&ot;还规定对婚丧葬礼中存在的&ot;竭产假贷,以侈糜相夸&ot;的有害风俗,要加以&ot;制抑&ot;,严申&ot;若有不俊,当治其尤者以正风俗&ot;(《全集》卷15)张栻做地方官时,也十分重视倡办教育事业,积极兴办地方学校其中以静江府为最,为倡办学校,他先后为地方州府撰写了许多《学记》,进行鼓吹认为兴办学校的主要目的是&ot;明人伦&ot;,&ot;人伦之在天下不可一日废,废则国随之&ot;,故&ot;有国者之于学&ot;,&ot;不可一日而忽&ot;(《全集》卷9《袁州学记》)不仅如此,他还亲身执教,带头示范,在主持岳麓书院期间,为兴办教育,培养人才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他又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袁世凯评传 娱乐城 奇玉 笼中雀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七零年代小富婆 小兔桂花 小王子 太后那个渣渣 祈缘 有卿赤颜 文坛背后的讲坛 红色风暴之迷 作死后我重生了 转职当太子妻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金色笔记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红了樱桃 罗德斯岛战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