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最大儒家有几位 > 第181章(第1页)

第181章(第1页)

14《陈亮集&iddot;文集》卷20

亦凡公益图书馆扫校

下一篇回目录

心学祖师陆九渊

(1139‐1192)

宋明理学在南宋时期,分化为&ot;理学&ot;和&ot;心学&ot;两个系统,陆九渊是&ot;心学&ot;的创始人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是指宋明时期,以研究儒学经典&ot;四书&ot;、&ot;五经&ot;之义理的&ot;义理之学&ot;;从狭义上讲,是指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共称因为无论程朱之学或陆王之学,都把&ot;理&ot;(或称天理)作为其学说的核心范畴理学是后期封建社会中占居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中国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思想意识的集中体现,它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刻和巨大的作为理学中的&ot;心学&ot;一系创始人的陆九渊,自然在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豪门苗裔聪颖早悟志气高

陆九渊,字子静,生于宋高宗绍兴九年(1139年),卒于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年),江西抚州金溪(今江西临川县)人由于他在中年以后,到贵溪的象山居住讲学,又自号&ot;象山居士&ot;,故学者称他为象山先生

据《象山先生行状》记载,陆九渊的远祖为妫姓,战国时期,取代姜姓齐国的田氏先祖敬仲(田完),就是妫姓之后裔,所以陆家的祖先又姓田陆九渊家族一系,是齐宣王之少子元侯田通传下来的,因当时四通的封地在平原盘县陆乡,他于此定居,故改为陆姓自四通下传至第42代的陆希声(陆九渊的八世祖),做了唐昭宗的宰相五代末期,陆家因避战乱,才迁徙到江西抚州的金溪,购置产业,是当地声望很高的豪族大姓但是,从陆九渊的高祖到他父亲四代,都没有人做官,这是陆家处于衰落的时期陆九渊为其弟九叙所写的墓志铭中说:&ot;家素贫,无田业,自先世为药肆以养生&ot;(《陆象山全集》卷28)又说:&ot;吾家素无田,蔬园不盈十亩&ot;(《陆(九皋)修职墓表》,同上卷28)他们主要是靠开药店的生意来维持生活不过,这个没落的官僚世族家庭,传到陆九渊这一代,由于他的二哥陆九叙善于经营,经济状况又大有好转,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了

陆九渊的父亲名贺,生九渊兄弟六人,陆九渊最小,他的四哥九韶、五哥九龄,都是当时较有名气的理学家陆家也是世代崇尚儒学的,陆九渊的高祖陆有程,就是一位&ot;博学,于书无所不观&ot;的学者;曾祖&ot;能世其业,宽厚有容&ot;;其祖父陆晋&ot;好释老&ot;;其父亲陆贺也是一位典型的儒生(上引均见于《象山全集》卷27)

陆家世代谨守礼义,是一个典型的宗法制家族九渊的父亲陆贺&ot;究心典籍见于躬行,酌先儒冠,昏丧祭之礼行之家,家道之整著闻乡里&ot;(同上)完全按照封建制度的礼仪来整治家风,后来孝宗皇帝赞扬说:&ot;陆九渊满门孝弟者也&ot;(《象山全集》卷36《年谱盯这个典型的封建宗法制家族,在《宋元学案》卷57中有如下介绍:

其家累世义居一人最长者为家长,一家之事听命焉岁选子弟,分任家事,凡田畴、租税、出内(纳)、庖爨、宾客之事,各有主者先生(陆九韶)以讽诫之辞为韵语晨兴,家长率众子弟谒先祠毕,击鼓诵其辞,使列听之子弟有过,家长会众子弟而训之不改,则挞之终不改,度不可容,是言之官府,屏之远方焉

上述介绍表明,家规十分严格的陆氏家族,是完全按照宗法制度管教族人陆九渊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训练出来的封建礼教之代表人物,由于他能严格奉行这个制度,所以《年谱》说他&ot;事继母(其生母早在他幼年时即逝去),与诸兄曲尽孝道&ot;由于九渊兄弟有孝亲的名声,所以其一家都受到宋孝宗的赞扬

陆九渊自幼聪明好学,是一个早熟儿童,《行状》说他幼年时期不喜欢游玩,&ot;敬重如成人&ot;他善于思考,&ot;遇事物必致问&ot;,三四岁时,&ot;一日忽问:&lso;天地何所穷际&rso;?&ot;其父&ot;笑而不答,遂深思至寝食&ot;五六岁时,&ot;闻人诵伊川语,自觉若伤我者,亦尝问人曰:&lso;伊川之言,奚与孔子孟子之言不类?&rso;&ot;(上引均见《象山全集》卷33《行状》)开始怀疑程颐的学说,认为同孔孟不一致这说明他很善于思考,在学习中能够提出问题,具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受权威的束缚

这种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对他后来能够在学术研究中自成一家,有着重大的关系

勤学好问和早熟的陆九渊长到十六七岁时,更是少年气盛,能为国事担忧

《年谱&iddot;绍兴二十四年》,陆九渊16岁:&ot;读三国六朝史,见夷狄乱华,又闻长上道靖康之事&ot;,便慨然剪去长长的指甲,开始学习骑马射箭并且说道:&ot;吾人读《春秋》,知中国夷狄之辨,二圣之仇可不复!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今吾人高居优游,亦可为耻&ot;(《象山全集》卷36)从此便立下了抗金复国之志

所谓&ot;中国夷狄之辨&ot;虽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思想,然其反抗侵略、恢复统一的要求,则是符合人民的愿望和利益的对于那些不关心国家安危,只顾眼前享乐、但求苟安一时的无义之徒,他深以为耻、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是值得称赞的

二、功名早成治理荆门有政绩

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陆九渊参加乡试,以《周礼》中举,名列第四,考官王景文对他的考卷内容十分满意,笔批说:&ot;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ot;这表明,青年时期的陆九渊,不仅学问很好,并且已经成熟了宋孝宗乾道七年(1171年)再参加乡试,又以《易经》中举次年赴京应南官试,一举中了进士,当时主持南宫的考官就是吕祖谦,他早闻陆子静之名,敬其人而爱其文事隔多年后,他回忆当时的感受说:&ot;那时看了你的高文,顿觉心开目朗,就知道作者是江西陆子静了(《象山全集》卷33《行状》)此后,陆九渊在学术界的名声更大了,&ot;时俊杰咸从之游,先生朝夕应酬答问,学者踵至,至不得寐&ot;(同上)从这以后,他开始了讲学生涯,同时也进入了仕途生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奇玉  祈缘  作死后我重生了  小王子  有卿赤颜  太后那个渣渣  罗德斯岛战记3  娱乐城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转职当太子妻  红了樱桃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金色笔记  笼中雀  红色风暴之迷  袁世凯评传  文坛背后的讲坛  七零年代小富婆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小兔桂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