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讲心理合一,但必须通过人心的活动,才能体认&ot;理&ot;的存在,认识它的内容和实质,这就是后来王守仁所说的&ot;心外无理&ot;
那么,陆九渊所讲的&ot;心&ot;,究竟指客观性的人心,还是指他自己主观的心呢?
他说:&ot;心,只是一个心某之心,吾友之心,上而千百载圣人之心,下而千百载复有一圣贤,其心亦只是如此心之体甚大,若能尽我之心,便与天同&ot;(《全集》卷35,《语录》)从字面上看,这个&ot;心&ot;包括了他自己的心,朋友的心,千百载之上圣贤之心,千百载之后圣贤之心,自然是客观的&ot;心&ot;了,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指最后那个&ot;我之心&ot;,因为只要&ot;尽我之心,便与天同&ot;因此,他的这个与&ot;理&ot;等同的&ot;心&ot;,基本上是指作为主观精神的&ot;我之心&ot;这个&ot;我之心&ot;是根据孟子&ot;万物皆备于我&ot;而来他说:&ot;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lso;万物皆备于我&rso;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ot;(同上卷1《与侄孙氵睿》)这就是说,从前的圣贤之心,同我的心是一致的,只是先于我心所得而已他自认为是孟子以后心学的继承人十分明显,陆九渊是一个彻底的主观唯心论者
对于&ot;万物皆备于我&ot;这个主观唯心主义的命题,陆九渊作了如下发挥:
孟子曰:&ot;所以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所以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此天之所与我者,我固有之,非由外铄我也&ot;故曰&ot;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此语之本心也&ot;(同上)
既然自己生来就具有&ot;天之所与我&ot;的&ot;良知&ot;和&ot;良能&ot;,只要将这种先天的良知良能发挥出来,使之充分发生作用,做到&ot;尽我之心,便与天同&ot;因此,他又说:&ot;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ot;(《全集》
卷34)他甚至还提出了&ot;六经注我,我注六经&ot;(同上)的论断在这里,陆九渊不但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体用关系,并且还无限制地夸大了主观精神‐‐&ot;心&ot;的作用
虽然讲心理合一,但心与理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哲学范畴为了进一步弄清&ot;心即理&ot;这个命题的主观唯心主义实质,还需要全面、正确地理解这两个范畴在陆九渊哲学体系中的真实涵义及其相互关系在陆九渊的学说中,&ot;理&ot;这个范畴具有以下三层意义:
第一,&ot;理&ot;是宇宙的本原陆九渊说:&ot;塞宇宙,一理耳……此理之大,岂有限量?程明道所谓&lso;有憾于天地&rso;,则大于天地者也,谓此理也(《全集》
卷12,《与赵泳道》)&ot;此理在宇宙之间,未尝有所隐遁,天地之所以为天地者,顺此理而无私焉耳&ot;(《全集》卷11,《与朱济道》)意思是说,充塞宇宙的,是无限量的理,天地万物都是&ot;理&ot;的表现,理即天地万物之本原
第二,&ot;理&ot;是自然、社会的总规律自然、社会、天地鬼神都必须遵守这个总规律他说:&ot;天覆地载,春生夏长,秋敛冬肃,俱此理&ot;(《全集》卷35,《语录下》)&ot;此理充塞宇宙,天地鬼神且不能违异,况于人乎?&ot;(《全集》卷11,《与吴子嗣》)&ot;此理充塞宇宙,谁能逃之?顺之则吉,违之则凶&ot;(《全集》卷34,《语录上》)由此可见,陆九渊的&ot;理&ot;,就是宇宙的总规律,这一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违背它,&ot;顺之则吉,违之则凶&ot;
第三,礼是封建社会的政治、礼法制度、纲常伦理的最高准则他说:&ot;礼者,理也&ot;(《全集》卷12,《与赵然道4》)又说:&ot;典礼爵刑,莫非天理,……古所谓宪章、法度、典则者,皆此理也&ot;(《全集》卷19,《荆国王文公祠堂记》)&ot;爱其亲者,此理也;敬其兄者,此理也;见孺子将入井而有惊惕恻隐之心者,此理也;是知其为是,非知其为非,此理也;宜辞而辞,宜逊而逊者,此理也;可羞之事则羞之,可恶之事则恶之者,此理也;敬此理也,义亦此理也&ot;(《全集》
卷1,《与曾宅之》)总而言之,&ot;理&ot;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纲常伦理、礼仪法度的最高准则
&ot;心&ot;的范畴也具有三层涵义;
第一,&ot;心&ot;是人身之本他说:&ot;人者政之本也;身者人之本也;心者身之本也&ot;(《全集》卷19,《荆国王文公祠堂记》)第二,&ot;心&ot;是天赋予人的道德观念他说:&ot;四端者,即此心也;天之所与我者,即此心也&ot;(《全集》卷11,《与李宰》)&ot;四端&ot;即孟子所讲的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端给或萌芽陆九渊把它看做是人心的根本
第三,&ot;心&ot;是宇宙之本源,它与&ot;理&ot;在作为宇宙的本原上是一致的这就是他说的&ot;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ot;综上所述,陆氏哲学体系中的&ot;心&ot;,既是人身之本,又是天赋的伦理道德,也是宇宙的本源它在不同的时空以及在人身中,作用都是相同的这个&ot;心&ot;,是凌驾于一切之上,而又不脱离&ot;吾心&ot;的主体精神&ot;心&ot;与&ot;理&ot;是同一的、相通的因为他认为,万物之理不外是&ot;吾心&ot;的感悟,即所谓&ot;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ot;这样,他就把客观的&ot;理&ot;融和于主观的&ot;心&ot;,从而将二者统一起来,然后再把&ot;心&ot;扩大为宇宙的本原这样,他就完成了从客观唯心论到主观唯心论的过渡这就是陆九渊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逻辑结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祈缘 娱乐城 笼中雀 有卿赤颜 金色笔记 太后那个渣渣 文坛背后的讲坛 小兔桂花 作死后我重生了 七零年代小富婆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袁世凯评传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罗德斯岛战记3 小王子 奇玉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红色风暴之迷 转职当太子妻 红了樱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