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中国最大儒家有几位 > 第201章(第1页)

第201章(第1页)

心者,人之大极,而人心又为天地之大极,以主两仪,以命万物,不越诸此……抑天地神明,不越此心也(《文集》卷16,《论人主之心义理所安是谓天》)大哉心乎,所以主天地而命万物也(《文集》卷15,《论人心不能与天地相似者》)

心焉者,理之会而气之帅,贯通古今,错综人物莫不由之(《文集&iddot;杨纯公杨忠襄公祠堂记》)

此心之神明则天也,此心之所不安,则天理之所不可人心之外又所谓天乎?

(《天集》卷56,《跋师原卿遇致仕十诗》)

上面的引文,充分说明魏了翁是把&ot;心&ot;作为他的哲学的最高范畴,在他那里,&ot;心&ot;是宇宙的本原,也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最终极之根源&ot;心&ot;是理与气的统率者,它贯穿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总之,心外无天,心外无理作为宇宙本原的&ot;心&ot;,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支配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而且具有超时空的特性他说:&ot;心&ot;昭昭者,固不与气形俱为斯尽也&ot;(《文集》卷84,《知威州陆君坚复墓志铭》)虽然魏了翁讲的心不仅指个人主观的&ot;心&ot;,但从他把&ot;理&ot;融于&ot;心&ot;,以此为宇宙本原来看,应该属于主观唯心论,因为主观与客观毕竟是不可等同的,况且,这个&ot;心&ot;的内涵,主要是指纲常伦理一类的东西,这些东西归根结底仍是主观意识的产物只是他自己将其加上了一层薄薄的客观外形而已因此,魏了翁的哲学是以&ot;心理合一&ot;的特殊形式出现的主观唯心论

(二)&ot;致其知而明其明&ot;的认识论

在认识论上,魏了翁提出了&ot;致其知而明其明&ot;的方法他和朱陆一样,认为&ot;心&ot;既是宇宙的来原,又是认识的对象和主体在魏了翁看来,做学问不需认识外物,主要是向内用功,以发掘自己心中固有的&ot;知&ot;和&ot;明&ot;他说:&ot;人之一心,广大而精微,学问之道,所以致其知而明其明也&ot;(《文集》卷47,《张行父忠恕拙斋记》)既然&ot;心&ot;能&ot;主天地&ot;,&ot;命万物&ot;,能&ot;贯通古今&ot;和&ot;错综人物&ot;,是宇宙万物之本原,所以认识的对象就是主体的&ot;心&ot;&ot;致其知而明其明&ot;的意思,就是通过对内心固有的&ot;知&ot;加以发掘光大,以达到通晓一切之目的怎样达到这一目的呢?魏了翁提出了一个&ot;以敬为主&ot;的方法他说:&ot;以敬为主,则圣门传心之要也是故敬焉者,所以此心而根万善者也&ot;&ot;主静&ot;是二程和张栻的修养方法所谓&ot;主敬&ot;,是通过自我修养和抑制,使自己固有的善良之心保持专一不二、不为外物所动的修养方法,它类似于佛家的&ot;定功&ot;所谓&ot;致其知而明其明&ot;的方法,实际上是陆九洲&ot;发明本心&ot;的修养方法和认识方法

魏了请也主张&ot;先应乎其大者&ot;,他说:&ot;大者立,则小者达焉&ot;(《文集》卷49,《均州尹公亭记》)不过,他讲&ot;先立乎其大者&ot;主要目的是为了克服朱熹学说的烦琐、迂阔之病其实,魏了翁在治学方法上并不赞成陆九渊不读书、不穷理,静坐而论道的治学方法他主张&ot;循环读经,亦以此明此心&ot;,这是要求把朱熹的&ot;格物致知&ot;同陆九渊的&ot;自存本心&ot;结合起来,主张通过&ot;致知&ot;的途径去&ot;发明本心&ot;他既主张以明本心为根本,又要求熟读经书,既抛弃了朱熹&ot;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ot;的支离无所归宿的方法,又否定了陆九洲&ot;六经注我,我注六经&ot;的态度这就是魏了翁&ot;致其知明其明&ot;的认识论之基本特点

(三)&ot;欲有善不善存&ot;的&ot;理&ot;&ot;欲&ot;关系论

同其他理学家一样,魏了翁也重视对人欲问题的研究他认为,人欲产生于外物对人心的影响,如他认为,心体本静,&ot;感于物而心遂动,是性之所贪欲也&ot;(《礼记要义》卷19)但他又认为,不是人的一切欲望皆恶,他说:&ot;人之有欲,即从心出,……欲虽人之所有,然欲有善不善存焉&ot;(《文集》卷32,《答虞永康》)把人欲分为善与不善,是魏了翁不同于程朱和陆九渊之处从这一区分出发,他肯定了饮食男女是人心之最大欲求,他说:&ot;饮食男女是人心之大端绪也;死亡、贫苦是人心所恶之大端绪也&ot;(《礼记要义》卷9)这就是说,他肯定了人们维持自身生存欲望的合理性因此,他不像其他一些理学家那样笼统地反对人欲,对于人民正当的欲求持肯定态度所以他主张&ot;为政不害于民&ot;,在其改革方案中还提出了&ot;先修裕民之政&ot;的要求对于不合于义理的&ot;人欲&ot;,魏了赣也不主张&ot;灭&ot;,而是进行&ot;节制&ot;,他说:&ot;物俗强时心节制&ot;(《文集》卷96《即斋次的权县约客》)这就是说,他不主张一概地灭人欲,而是先把人欲分为&ot;善&ot;与&ot;不善&ot;两种,对于前者,如饮食男女之类的人类基本欲求,他不但不主张&ot;灭&ot;,反而认为这是合理的、应该予以承认和适当满足的要求,对于不善的欲望,要用&ot;心&ot;去加以节制,不使其恶性发展就可以了魏了翁赞成其老师胡宏的看法,他说:&ot;五峰谓天理人欲同体异用,同行异情,此语最完备&ot;(《文集》卷109,师友雅言》)胡宏认为,天理和人欲同出于一个本体&ot;天性&ot;,只是各自所发生的作用不同胡宏不笼统地排除人欲,他主张&ot;欲而不淫&ot;,只反对&ot;饮而不止&ot;(《知言》卷3,《纷华》)魏了翁进一步把人欲分为善与不善的思想,是受胡宏之启发提出来的,他还从孟子那里找到根据说:&ot;圣贤言寡欲矣,未尝无欲也&ot;(《宋元学案&iddot;鹤山学案》)考《孟子》七篇,确实只讲&ot;寡欲&ot;,不曾要求&ot;无欲&ot;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金色笔记  穿成大佬他老婆[穿书]  有卿赤颜  红了樱桃  祈缘  罗德斯岛战记3  娱乐城  袁世凯评传  七零年代小富婆  转职当太子妻  文坛背后的讲坛  小王子  奇玉  异世神器走私专家/道场  作死后我重生了  红色风暴之迷  小兔桂花  笼中雀  太后那个渣渣  徒弟总在以下犯上[快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