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一百首诗词 > 第223章 成公绥天地赋(第1页)

第223章 成公绥天地赋(第1页)

天地赋

成公绥

天地至神,难以一言定称。故体而言之,则曰两仪;假而言之,则曰乾坤;气而言之,则曰阴阳;性而言之,则曰柔刚;色而言之,则曰玄黄;名而言之,则曰天地。

正文

夫惟浑元之先,至虚至静。太素始萌,萌而未兆。清浊同流,玄黄错跱。上下弗形,尊卑无纪。于时蒙鸿,蒙鸿而已。自然无物,自物无几。元气窈冥,萌芽兹始。

遂分元气,清浊异位。玄虚辽廓,隧道冥翳。于是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天体于阳,故圆以动;地体于阴,故平以静。动以行施,静以含受。天以顺动,不失其光;地以坤厚,载物无穷。

天动以尊,地静以卑。昏明迭照,或盈或亏。四时随序,万物化生。是以圣人仰观俯察,体两仪之极,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观其所感,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夫天,垂象示变,而人由之。日月淑清而扬光,列宿垂景而照耀。虹霓焕耀以摛藻,彗星摇曳而舒芒。望舒弥节于九道,羲和正辔于中黄。众星回而环极,招摇运而指方。

日者,众阳之宗,光之所烛,万物仰之。月者,阴精之宗,体禀至阴,以之配日,女主之象也。及其盈缩有期,迟疾有节,循度运行,应天顺时。

至于河汉之流,含弘光大,布濩施生,柔润海岳。江河浩汗,山川磊落。五岳巍峨,四渎腾波。

地载万物,色形殊类。羽毛鳞介,万品千名。蠕动嬛飞,歧行喙息。亦云富矣,众宝之渊;亦云广矣,庶类之薮。

夫四时之序,阴阳之节。温风以时,寒暑有则。日月递照,星辰循轨。春发其华,夏成其实。秋结其果,冬秀其实。此盖自然之至数,万物之定分也。

若乃四气代谢,悬象着明。庶类仰其照临,万物恃其亭育。圣人因之,以观时变,以化成天下。

乾坤交泰,阴阳和畅。万物各得其所,群生咸遂其宜。故曰:“天地之大德曰生。”此之谓也。

……

赏析:

《天地赋》是西晋成公绥创作的一篇以天地为主题的赋,文章以丰富的想象、严谨的逻辑和华美的辞藻,展现了作者对天地宇宙的深刻思考与独特认知,蕴含着浓厚的哲学意味与文学魅力。

一、思想内容

1.宇宙生成论:文章开篇描绘了宇宙初始的浑沌状态,“夫惟浑元之先,至虚至静。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呈现出一片虚无寂静、万物未显的景象。随后叙述元气剖判,清浊异位,天地始成,“元气剖判,刚柔始分,清浊异位。天成于外,地定于内”,这种对天地起源的阐释,体现了古代朴素的宇宙生成观念,反映出古人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精神。

2.天地秩序与万物化生:作者强调天地有别且相互配合,共同推动万物化生。“天动以尊,地静以卑。昏明迭照,或盈或亏。四时随序,万物化生”,表明天地的运动与静止、日月的盈亏、四季的更迭,共同构建了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秩序,揭示了万物遵循自然规律繁衍发展的道理,体现了古代哲学中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思想。

3.天地的德行:赋中提出“天地之大德曰生”,将天地孕育万物视为其最伟大的德行。从“地载万物,色形殊类。羽毛鳞介,万品千名”等描述中,可看出天地对万物的包容与滋养,反映出作者对天地生生不息、孕育万物这一伟大力量的赞美,蕴含着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情。

二、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文章按照天地生成、天地特性、天象、大地万物、四季变化以及天地作用与德行的顺序依次展开,逻辑清晰,层次井然。先论述天地从混沌到形成的过程,再分别阐述天地各自的特点,接着描述天地间的各种现象与万物,最后点明天地的德行与作用,层层递进,使文章内容丰富而有条理。

2.辞藻华丽,描写细腻:作者运用丰富多样、优美华丽的辞藻,对天地万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描绘天象时,“日月淑清而扬光,列宿垂景而照耀。虹霓焕耀以摛藻,彗星摇曳而舒芒”,通过对日月、星宿、虹霓、彗星等的描写,展现出天空的绚丽多彩;描写大地时,“江河浩汗,山川磊落。五岳巍峨,四渎腾波”,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大地山河的壮阔气势,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之美。

3.想象丰富,融合神话传说:文中融入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如“望舒弥节于九道,羲和正辔于中黄”,望舒为月神,羲和为日神,借助神话传说,为文章增添了神秘奇幻的色彩,使对天地天象的描写更具想象力,引发读者的联想与共鸣。

4.体现哲学思考与文学表达的融合:在对天地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将道家的宇宙观、儒家的天地大德思想与文学创作巧妙融合。通过生动的文学语言阐述抽象的哲学观念,使文章既有文学的美感,又富有思想深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天地赋》以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宏大而神秘的宇宙画卷,不仅是对天地自然的赞美,更是古人对宇宙人生思考的结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

解析:

1.天地至神,难以一言定称。

-解析:开篇点明主旨,强调天地具有至高无上的神性,其蕴含的意义和本质极为丰富复杂,无法用简单的一句话来完整、准确地概括和定义,为后文从不同角度描述天地做铺垫。

2.故体而言之,则曰两仪;假而言之,则曰乾坤;气而言之,则曰阴阳;性而言之,则曰柔刚;色而言之,则曰玄黄;名而言之,则曰天地。

-解析:从多个维度对天地进行阐释。从形态角度,称天地为“两仪”,“两仪”常指天地或阴阳,体现天地的二元对立统一形态;从假借名称角度,叫做“乾坤”,“乾”代表天,“坤”代表地,蕴含着天地的象征意义与哲学内涵;以气的角度而言,是“阴阳”,“阴阳”学说认为天地万物皆可分为阴阳两个方面,体现了天地的本质属性;从性质角度来说,是“柔刚”,天为刚,地为柔,描述天地不同的性质特点;从颜色角度,称作“玄黄”,“玄”为天色,“黄”为地色,描绘天地之色;从名称角度,就是“天地”。此句通过多方面描述,全面展现天地概念的丰富性与多面性。

正文

1.夫惟浑元之先,至虚至静。

-解析:描绘宇宙最初的状态,在浑元形成之前,整个宇宙处于极度虚无、寂静的状态,没有物质的存在与运动,为后续描述宇宙的演化奠定起点,体现古人对宇宙起源的一种抽象思考。

2.太素始萌,萌而未兆。

-解析:“太素”代表宇宙形成前的物质状态,此时太素开始萌生,但还没有明显的征兆或具体的形态,表明宇宙处于从无到有的初始萌发阶段,万物尚未成型。

3.清浊同流,玄黄错跱。

-解析:描述太素萌生后,清与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流动,天色与地色交错分布,尚未分化。这里的“清浊”“玄黄”不仅指颜色与物质状态,也暗示了阴阳、天地等概念的混沌未分,展现宇宙演化初期的混沌景象。

4.上下弗形,尊卑无纪。

-解析:此时宇宙没有形成明确的上下之分,也不存在所谓的尊卑秩序。说明在这一阶段,天地万物处于一种无序、未分化的状态,与后续天地分明、秩序井然的状态形成对比。

5.于时蒙鸿,蒙鸿而已。

-解析:“蒙鸿”形容宇宙混沌不清的样子,再次强调这一时期宇宙处于模糊、混沌的状态,一切都还在朦胧之中,尚未有清晰的形态和结构。

6.自然无物,自物无几。

-解析:这一时期,自然界几乎不存在具体的事物,即便有一些事物,数量也极少。突出宇宙初始阶段物质的匮乏与稀少,进一步描绘宇宙初期的荒芜状态。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攻略白切黑反派后+番外  快穿:娇美女配又被一见钟情了  父欲  末世:寝取校花女友,我的物资无限多!  哈利波特与欢愉女神之遗  苟到出世,我居然是只猴  迫降雪港  七零,重生后我被最强军官花样宠  漂亮社恐穿书恶毒女配后  拉斯维加斯白玫瑰  春山尽处有人家(种田)  她办个同窗宴,满朝文武都来了?+番外  末世女在六零肉联厂  女扮男装和前任做兄弟  平静美好的校园生活  穿成年代文中的极品老太太  父皇请禅位+番外  快穿:罢工后前任又找上门  瞧!我又犯病了  快穿:神君爆宠!男狐太魅太撩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