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砚觉得这主意好,跟王大爷一说,王大爷立刻召集村民,大家你凑一碗粟米,我凑两个窝头,有的还拿来了腌菜。村里的张婶主动来帮忙做饭,每天中午在教室旁边的小屋里煮粥,香气能飘出老远。
“午间班”开学那天,天特别好,太阳照在雪地上,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孩子们早早地来了,有的揣着家里的窝头,有的手里拿着课本,一个个脸上都带着笑。
苏墨站在教室门口,看着孩子们进来,帮他们拍掉身上的雪。小石头来得最早,他穿着件新缝的棉袄——是他娘用陈砚送的旧布改的,手里拿着那本冻裂的课本,课本已经被他娘用针线缝好了。
“苏先生,我能写字了吗?”小石头把课本递过来,上面歪歪扭扭写着几个“石”字。
“能,今天咱就教你写‘暖’字。”苏墨笑着点头。
上课了,苏墨先教孩子们认“暖”字。他指着火墙,对孩子们说:“这火墙能让屋里变暖和,‘暖’字左边是‘日’,代表太阳,右边是‘爰’,就像咱们围着火墙取暖。”他还在黑板上画了个火墙,旁边画了几个孩子,让孩子们照着画,边画边记字。
孩子们学得特别认真,以前冻得握不住笔,现在手里暖乎乎的,写的字也比以前工整多了。苏墨还教他们唱楚地的童谣,改了改歌词,加了辽东的雪景:“雪粒子,飘呀飘,火墙暖,读书好……”孩子们跟着唱,声音清亮,飘出教室,飘在雪地上。
中午吃饭的时候,张婶端来热粥和窝头,还有腌菜。孩子们围着桌子坐,捧着碗喝粥,热气腾腾的粥喝下去,浑身都暖和了。小石头喝了两碗粥,还把自己的窝头分给了旁边没带干粮的小丫头:“你吃吧,我娘早上给我煮了红薯。”
苏墨看着孩子们互相分享,心里特别欣慰。他跟陈砚说:“孩子们心善,只要有好的条件,肯定能学好。”
可没过几天,又出了点小问题。有个叫铁蛋的孩子,早上帮家里拉柴,不小心摔了一跤,下午没来上课。苏墨听说后,放学就跟陈砚去铁蛋家。铁蛋家特别穷,土坯房漏风,铁蛋躺在床上,腿上裹着破布,脸上还带着泪。
“苏先生,俺腿疼,没法去上课了。”铁蛋看见苏墨,小声说。
苏墨摸了摸铁蛋的腿,没伤到骨头,就是冻着了,还有点肿。他从包里掏出药膏,给铁蛋涂上,又把自己带的厚棉布剪了块,给铁蛋做了个护腿:“别怕,过两天就好了。这两天的课,我每天来给你补。”
接下来的几天,苏墨每天放学都去给铁蛋补课,教他认新字,还给他带热粥。铁蛋的腿好得很快,没过五天就来上课了。他拉着苏墨的手,小声说:“苏先生,谢谢你,俺以后肯定好好读书。”
苏墨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只要你愿意学,先生就教你。”
日子一天天过去,柳溪村的“午间班”越来越红火。村里的孩子几乎都来上课了,有的村民还来教室外面听,想跟着学几个字。王大爷也来听了几次,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逢人就显摆:“俺也识文断字了,这都是苏先生和陈先生的功劳!”
苏墨还教孩子们做手工,用雪捏小动物,用柴棍拼字。有一次,他带孩子们去外面看雪,让孩子们把雪捏成“火墙”“书”“笔”的形状,边玩边记字。孩子们玩得特别开心,学得也快,没过多久,就认识了几十个字,还能写简单的句子。
陈砚看着孩子们的变化,心里特别激动。他跟苏墨说:“以前我总觉得辽东冬天冷,没法办学,现在才知道,只要肯想办法,啥困难都能克服。”
苏墨点头:“办学不能照搬别人的法子,得顺着地方的情况改,顺着孩子们的需求改。这样的学,才有用。”
第四章雪融希望
转眼到了腊月下旬,离过年越来越近了。柳溪村的“午间班”已经办了一个多月,孩子们认识了不少字,还学会了算简单的账目。苏墨觉得该给孩子们做个小测试,看看他们学得怎么样。
测试那天,苏墨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暖”“书”“雪”“家”,还出了道算术题:“家里有五只鸡,又买了三只,一共几只?”孩子们都认真地写着,有的皱着眉头想,有的下笔很快,教室里只有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
测试结果出来,大部分孩子都能写对字,算对题。小石头不仅写对了所有字,还在旁边画了个火墙教室,上面写着“柳溪村学堂”。苏墨看着小石头的画,心里特别感动,把画收了起来:“这画真好,先生要好好收着。”
没过几天,辽东郡的李官员听说了柳溪村的“午间班”,特意来考察。李官员走进教室的时候,孩子们正在上课,火墙暖烘烘的,孩子们坐得整整齐齐,读书声特别亮。
李官员摸了摸火墙,又看了看孩子们写的字,笑着对苏墨和陈砚说:“你们这法子好!以前辽东冬天没人办学,你们不仅办起来了,还办得这么好,得推广到其他郡县去!”
苏墨把“火墙+午间班”的法子写下来,还画了火墙的图纸,交给李官员。李官员看了,连连称赞:“写得详细,其他郡县一看就懂。我这就上报咸阳,让北方的郡县都照着学!”
消息传到村里,村民们都特别高兴。王大爷杀了家里的鸡,邀请苏墨和陈砚去家里吃饭,还请了村里的几个老人作陪。饭桌上,王大爷端着酒碗,对苏墨说:“苏先生,你是柳溪村的恩人,要是没有你,孩子们冬天还得冻着,哪能读书啊!”
苏墨赶紧摆手:“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要是没有村民们帮忙砌火墙、凑粮食,这‘午间班’也办不起来。”
陈砚也跟着说:“以后咱柳溪村的孩子,再也不用怕冬天冷了。等开春了,咱再把教室修修,多招些孩子来读书。”
过年的时候,村里特别热闹。孩子们穿着新衣服,拿着苏墨教他们做的纸灯笼,在雪地里跑。苏墨和陈砚也跟着一起玩,还教孩子们写春联。小石头写了副春联,上联是“火墙暖”,下联是“读书香”,横批是“好日子”,贴在了学堂的门上。
苏墨看着这副春联,心里暖暖的。他想起刚到柳溪村的时候,那间冰冷的教室,孩子们冻裂的手;再看看现在,暖烘烘的火墙,孩子们开心的笑脸,觉得这几个月的辛苦,都值了。
年后,苏墨要回楚地了。村里的人都来送他,孩子们拉着他的手,舍不得他走。小石头把自己画的火墙教室送给苏墨:“苏先生,你带着这画,想我们的时候就看看。”
苏墨接过画,眼眶有点红:“先生会想你们的。你们要好好读书,以后有机会,我还来看你们。”
陈砚送苏墨到村口,把一包辽东的特产——冻梨递给苏墨:“苏先生,这冻梨泡水喝,防上火,你带回去尝尝。以后有啥问题,我再给你写信。”
苏墨接过冻梨,点了点头:“陈先生,你多保重。柳溪村的学堂,就交给你了。”
苏墨走的时候,雪已经开始化了,路边的草芽子冒了出来,透着点绿。他回头看了看柳溪村,学堂的烟囱里冒着烟,隐约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他知道,辽东的冬天虽然冷,但有了火墙,有了“午间班”,孩子们的心里,永远是暖的。
后来,“火墙+午间班”的法子在北方郡县推广开来,很多地方都办起了冬季学堂。咸阳的官员还特意写了封信给苏墨,说他的法子帮了北方的孩子,让大秦的乡村教育更完善了。
苏墨把信拿给楚地的孩子们看,笑着说:“你们看,咱们的法子,帮了辽东的小朋友。以后,咱们还要帮更多地方的小朋友,让他们都能好好读书。”
楚地的孩子们听了,都特别开心。他们围着苏墨,问辽东的雪是什么样的,问火墙暖不暖,苏墨一一回答,还把小石头送的画拿给他们看。孩子们看着画,眼里满是向往:“要是有机会,咱们也去辽东看看,看看火墙教室,看看那里的小朋友。”
苏墨笑着点头:“会有机会的。只要咱们好好办学,好好读书,以后不管是楚地,还是辽东,所有的孩子,都能在暖烘烘的教室里,读好书,上好课。”
窗外的阳光照进来,暖烘烘的,像辽东的火墙,像孩子们心里的希望。苏墨知道,大秦的教育之路还很长,但只要一步一步走,顺着地方的情况改,顺着孩子们的需求办,总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都能拥有光明的未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诡异末世降临,开局我就加入基地 快把这王位拿走 凌仙战纪:医道燃血破九域 人在末世,收容异常 顶级Beta,被AO倒认妻主 天道无私情 傅先生,偷偷领个证 和高冷学姐不认识,但孩子8岁了 娱乐:我小鲜肉,开局杨老板带娃堵门! 穿成男频文里的极品炉鼎(修仙np) 重生88,带着三个哥分家致富 兽世生存与爱 诡异深空:我的小破船无限升级 名柯观影体:论犯人的多样性 高甜来袭,莲花楼里的两个剑神 夜半惊情,霸道妖夫太黏人 娇欲恶雌忙捡夫,全员疯批争求宠 霍格沃茨的日常系玩家 我是你们白月光?不是绿茶男二吗 午夜围炉茶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