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重生秦国之系统 > 第224集 知青和社员的感情纠葛调解(第1页)

第224集 知青和社员的感情纠葛调解(第1页)

夏日的喧嚣与丰收的喜悦渐渐沉淀,靠山片区合作社在稳步前行中迎来了新的季节交替。秋意初显,山峦染上了些许金黄,合作社的各项事业也如同这沉甸甸的秋日,既有硕果累累的充实,也难免夹杂着一些新的、细微的烦恼。

正如老话所说,“饱暖思淫欲”,虽然这话用在此时此地未必完全恰当,但随着合作社效益初显,社员们(包括本地青年和知青)的生活有了盼头,精神世界不再仅仅被繁重的劳作和渺茫的前途完全占据,一些原本被压抑的情感需求,便开始如同雨后林间的蘑菇,悄然冒头。

合作社是几个屯子的社员和所有插队知青一起劳动、分工协作的大集体。平日里,青年男女们在蜂场、兔场、烘干房、田间地头一起干活,互相接触的机会远比过去只在各自屯子里“大帮哄”时多得多。汗水与拼搏中,很容易滋生出超越同志情谊的情感。

这本是人之常情,若在正常年月,或许会成就几段佳话。但眼下情况却有些特殊。对于本地姑娘来说,那些从城里来的知青,见识广、有文化,模样也多半周正,虽然以前觉得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现在看来,其中不乏像刘晓东、赵晓峰这样有头脑、肯干又能干的青年。合作社的前景,让他们身上似乎也镀上了一层“潜力股”的光芒。一些心思活络的姑娘,或是受了家里“找个有本事的女婿”的撺掇,或是自己春心萌动,便开始有意无意地接近这些知青男青年。

而对于一些自觉回城无望的女知青而言,心态也在悄然变化。既然很可能要长期留在农村,那么找一个可靠能干、在合作社里受重视、有前途的本地青年或者同样优秀的知青作为依靠,便成了一个现实的选择。秦建国、李猛(猛子)这样年轻力壮、踏实肯干、在合作社担任重要角色的本地骨干,以及刘晓东、赵晓峰等在知青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自然就成了她们目光聚焦的对象。

问题在于,这种“惦记”和“撩拨”,有时并未仔细考量对方是否已有婚恋对象,甚至是否已成家。一时间,合作社里弥漫起一种微妙的气氛。工间休息时,总有姑娘凑到某个男青年旁边递水搭话;分配任务时,也常有人想方设法要和心仪的对象分在一组;甚至晚上收工后,知青点附近也偶尔能看到徘徊的身影。

“建国支书,这事儿……你得管管了。”一天晚上,老支书抽着旱烟,皱着眉头对秦建国说,“我瞅着最近有些小年轻,心思有点活泛了。别整出啥影响团结的事儿来。尤其是那些知青,刚稳定下来,别因为这些个男女问题再闹出风波。”

秦建国其实也早有所察觉。他沉稳地点点头:“老支书,您说得对。这事儿不能硬来,但也确实不能放任。咱们合作社刚走上正轨,内部团结比什么都重要。”

沈念秋在一旁也听到了,她心思细腻,想得更深一层:“这种事,堵不如疏。年轻人互相有好感是正常的,但不能乱了规矩,更不能破坏别人家庭。咱们是不是可以明确一下,鼓励正当的交往,但反对不正当的作风?同时,是不是也能做个‘媒人’,给那些真有心思、又合适的年轻人牵牵线?”

秦建国眼睛一亮:“念秋这话在理!咱们不能光禁止,还得给条路。这样,明天开个管委会,专门议一议这个事。然后,找个机会,我跟大伙儿讲讲。”

第二天,合作社管委会上,这个问题被正式提了出来。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说必须严厉批评,有的说要加强思想教育。最后,秦建国综合了沈念秋和老支书的意见,定下了基调:“同志们,咱们合作社年轻人多,男女一起干活,产生感情不奇怪。但是,咱们有两条底线不能破:第一,不能搞不正当男女关系,尤其不能插足别人家庭,这是原则问题,谁碰处理谁!第二,谈对象要光明正大,不能影响生产劳动。为了引导好这事儿,我和念秋同志,还有咱们管委会几个年纪大的,愿意给年轻人当个‘参谋’。谁要是真看对眼了,或者家里有想法,不好意思开口的,可以来找我们,我们帮着了解情况,牵个线,说个媒,把事情摆在明面上办!”

这个决定很快在合作社内部传达开来。秦建国在一次全体社员大会上,既严肃又带着几分理解地把话挑明了:“……咱们靠山片区合作社,是一个大家庭!家里的年轻人,到了年纪,想找个对象,成个家,这是好事!但是,咱们这个家,也得有规矩!不能乱来!谁要是动了歪心思,搞些乌七八糟的事情,别说合作社的规矩不答应,就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道德也容不下!……当然,真有那心思正、条件合适的,我和沈念秋同志,还有咱们老支书、林场长,都乐意帮忙!咱们堂堂正正地提亲,光明正大地处对象!”

这番话,像一阵风,吹散了之前的暧昧气氛,也给了那些真正有想法的年轻人一个明确的信号和渠道。

会后的几天,还真有人悄悄找上了门。

第一个来的,是王家屯的一个婶子,她相中了在蜂场干得风生水起的知青刘晓东,想替自家闺女问问。“秦支书,念秋大侄女,你们看晓东那孩子,有文化,能干,现在在蜂场也当了小组长,前途好着哩。我家那丫头,手脚勤快,模样也周正,就是不好意思……你们看,能不能帮着递个话?”

秦建国和沈念秋相视一笑。沈念秋温和地说:“婶子,晓东是个好青年,您闺女我们也知道,是个踏实姑娘。不过这事儿,我们得先问问晓东自己的意思。他现在心思都在蜂场上,我们得尊重他的想法。”

送走了婶子,沈念秋找了个机会,委婉地向刘晓东提了这事。刘晓东一听,脸顿时就红了,连忙摆手:“念秋姐,秦支书,谢谢你们的好意。我现在……真没心思想这个。蜂场的事刚捋顺,我还想跟着韩场长多学点本事,以后还想试试蜂王浆的事呢。城里的情况……我也还没完全死心,现在谈这个太早了。”他的回答在情理之中,秦建国和沈念秋表示理解,并答应替他回绝了王家。

接着,又有本地青年偷偷向秦建国打听某个女知青的情况,也有女知青悄悄问沈念秋,觉得李猛技术员人怎么样,沈念球直接告诉你女知青猛子已经结婚了。秦建国和沈念秋都一一耐心了解,谨慎地帮忙探询口风。成与不成,他们都秉持着公正、保密的原则,既避免了尴尬,也防止了误会。

然而,并非所有的情感萌动都能如此顺利地化解在萌芽状态。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还是在秋收前的忙碌中悄然发生了。

事件的主角是林场屯的一个叫马小玲的姑娘和知青赵晓峰。马小玲是林老蔫的远房侄女,性格泼辣大胆,模样也俊俏。她常在烘干房帮忙,对沉稳内敛、技术过人的赵晓峰颇有好感。赵晓峰改进烘干设备成功后,更让她觉得这个话不多的知青男人“有本事,靠得住”。她便常常主动接近赵晓峰,送点家里做的吃食,没事找话题聊天。

赵晓峰性格沉闷,大部分心思都放在琢磨技术上,对马小玲的示好起初并未在意,只当是同志间的正常交往。但他的“不拒绝”,在马小玲看来却成了“默许”和“有意思”。流言便开始在林场屯悄悄流传,说马小玲和赵知青在搞对象。

这话传到了马小玲父母耳中,他们起初有些犹豫,觉得知青毕竟身份特殊,但见赵晓峰确实有本事,在合作社很受重用,便也默许了女儿的行为,甚至开始打听赵晓峰家里的具体情况。

真正的矛盾爆发点,在于另一个女知青——和张晓峰同在林场屯插队的王雪梅。王雪梅因为兔场和烘干房有业务联系(兔场有些草药需要烘干),也常和赵晓峰打交道。两人都是知青,有共同语言,有时会多讨论几句技术问题或者看书的心得。马小玲看到他们在一起说话,心里便不是滋味,言语间开始对王雪梅夹枪带棒,有时还故意在分配晾晒蘑菇时,给王雪梅使点小绊子。

王雪梅性格虽然温和,但也不是任人拿捏的。一次,在搬运烘好的蘑菇时,马小玲又故意撞了她一下,导致她手里的筐差点掉地上。王雪梅终于忍不住,质问道:“马小玲,你什么意思?”

马小玲哼了一声:“我什么意思?有些人自己心里清楚!别整天仗着是知青,就黏着人家有对象的人不放!”

王雪梅一愣,气得脸通红:“你胡说什么!谁有对象了?我和赵晓峰同志是正常的工作交流!”

“工作交流?说得好听!谁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主意!”马小玲声音拔高,引来了周围干活社员的注意。

“你……你无理取闹!”王雪梅又气又委屈,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正在烘干房里记录数据的赵晓峰听到吵闹声走了出来,看到这一幕,眉头紧紧皱起。他本就讨厌这种无谓的争吵,尤其还牵扯到自己。

“吵什么?影响干活了。”赵晓峰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严肃。

马小玲见到他,立刻换上一副委屈的表情:“晓峰哥,她……她欺负我!”

王雪梅见赵晓峰出来,更觉难堪,扭过头去不想说话。

赵晓峰看着马小玲,语气清晰地说了句:“马小玲同志,请你不要胡说八道。我和王雪梅同志,还有和你,都只是正常的同志关系。我希望你把心思放在工作上,不要传播不实言论,影响团结。”

这话如同一声惊雷,在马小玲耳边炸响。她没想到赵晓峰会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如此直接地撇清关系,一点情面都不留。她“哇”的一声哭了出来,捂着脸跑了。

这场风波立刻成了合作社的头条新闻。马小玲回家哭诉,她父母觉得脸上无光,找到林老蔫要求“主持公道”。林老蔫头大如斗,只好把事情报告给了秦建国。

秦建国和沈念秋高度重视,分别找赵晓峰、王雪梅和马小玲谈了话,也向当时在场的其他社员了解了情况。弄清楚了来龙去脉后,秦建国决定亲自去马小玲家一趟。

在马家,秦建国没有一味批评马小玲,而是先肯定了她平时劳动积极,为合作社做了贡献。然后,他严肃地指出了她这次行为的不当:“小玲啊,年轻人追求幸福没有错,但得讲究方式方法,更得尊重别人。晓峰同志明确表示没有那个意思,你就不能强求,更不能因此去攻击无辜的王雪梅同志。这既伤害了同志感情,也影响咱们合作社的声誉和团结。”

马小玲的父亲闷着头抽烟,母亲则叹气:“支书,我们也知道这丫头不对……可这脸丢的……”

秦建国语重心长地说:“叔,婶,脸面不是争来的,是靠自己做得正、行得端挣来的。小玲还年轻,以后路长着呢。咱们合作社好小伙子也不少,何必非要盯着一个心思不在这上面的知青?以后真有合适的,我和念秋还能不帮着惦记?”

另一边,沈念秋也安抚了王雪梅,并和赵晓峰进行了一次深入交谈。沈念秋说:“晓峰,这件事你处理得基本得当,明确了态度,避免了更大的误会。不过,以后对待女同志的示好,如果自己没有想法,或许可以更早、更委婉地表明,避免对方产生误解。”

赵晓峰叹了口气:“念秋姐,我明白了。以前只觉得是小事,没放在心上,没想到会发展成这样。以后我会注意的。”

经过秦建国和沈念秋的耐心调解与教育,马小玲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向王雪梅道了歉。王雪梅也大度地表示接受。马家父母见支书亲自上门,话也说得在理,渐渐消了气。这场因单相思引发的风波总算平息了下去。

这件事也给合作社的所有年轻人提了个醒:感情不是儿戏,处理需谨慎,合作社鼓励正当交往,但绝不允许歪风邪气。

风波过后,合作社的氛围反而更加清朗了。男女青年们交往更加自然大方,少了那些偷偷摸摸和猜忌。秦建国和沈念秋的“媒人”身份也更加深入人心,虽然成功牵线的还没几对,但这种机制的存在,本身就像一道安全阀,疏导着青春的情感洪流,使其不至于泛滥成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权谋帝王心  路明非和林怜的性福生活  很好睡  小狐妖不许对姐姐撒娇  分手后腹黑年下她总在强制爱  [历史同人] 皇帝聊天群  [崩铁同人] 罗浮将军!我当定了  我靠种田养活二十万边军/花间酒  路明非喜欢的清冷师姐,绝对不可能是他叔叔的淫荡娇妻  渺尘  海王归来,千亿谢礼碾碎背叛  纨绔郡主得宠日常  [韩娱同人] 重回南韩当编剧  爱情童话  不完美的协奏曲  披上马甲重生:修罗场视我为团宠  [星穹铁道同人] 游戏罗浮载入中  [足球] 马尔蒂尼与主 席的闺女  快穿之我被系统攻略了  根基被毁后成了偏执神女的白月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