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看《人民日报》,连瞧也不瞧他一眼。
他问:&ldo;爸,你刚才听京剧来?&rdo;
老父亲矢口否认:&ldo;你小子眼瞎?没见我正坐这儿看报吗?&rdo;
&ldo;音响还没关啊!&rdo;
&ldo;那问谁?问你自己!我有志气,不动你那玩意儿!&rdo;
母亲从旁作证:&ldo;你爸是没动,你爸可有志气。&rdo;
他并未禁止过父亲动。但父亲那几盒京剧磁带,不是买的便宜货,就是买的
旧货,质量低劣。他是怕父亲那几盒磁带磨损了价值五千余元的高级组合音响的
娇贵磁头。他给父亲买了十几盒新的京剧磁带。因为是他买的,父亲拒绝欣赏。
没奈何,他给了母亲八百多元,让母亲又买了一台中档的&ldo;夏普&rdo;,并且对父亲
说是用她自己的&ldo;贴己钱&rdo;给父亲买的,父亲才受之无愧地领了母亲的情。
有一种文化信息在威胁着他‐‐据说越是流行的,则必然越是大众化的;而
越是大众化的,则必然越是没文化的。真正有文化的人士又要欣赏曾经非常之大
众化而现如今非常之不流行的京剧了。因为那是中华民族的四大艺术瑰宝之一,
是绝对民族性的高档次的东西。有文化的外国人都在研究中国的京剧了,并且在
这个国家那个国家兴起一阵阵京剧热。在普遍的大众乐于欣赏中国之京剧的年头,
京剧并未被普遍的真正有文化的人士视为多么了不起的一档子事儿。而普遍的大
众冷落中国之京剧的现如今,普遍的真正有文化的人士重新引导其潮流,可见中
国之真正有文化的人士们永远比普遍的中国之大众们有文化,并且非常之明白在
什么时候表现出有什么样的文化之&ldo;窍门&rdo;。
他怪怕这个&ldo;潮流&rdo;一朝果真到来。
他能将就邓丽君,却实难培养起对京剧的兴趣。
大约十点钟的时候,父亲充当义务交通管理员去了,母亲上街买菜去了。小
赵跟着就来了。
小赵终于知道了他不过是&ldo;倒爷&rdo;而非什么文化局的&ldo;主管艺术&rdo;的干部之
后,不但没有瞧不起他,反而更亲近他了。个中原因,他不甚了了,也不打算问
个明白。不过他不讨厌这个硬往他身上贴的&ldo;小哥儿们&rdo;。真的没谁往他身上贴
了,他会觉得活得更加索然。
小赵坐在床边儿,将音响组合的音量调小了些,用充满反省意味的口吻说:
&ldo;大哥,我今天彻底觉悟了!&rdo;
&ldo;晤?……&rdo;
床左侧是维纳斯,床右侧是雄赳赳的猫头鹰标本,他那拥被而坐的样子,仿
佛被哼哈二将保护着的一位法老。
&ldo;我受教育了!&rdo;小赵从床头柜上拿起他的烟盒(到他家里来小赵一向是不
带烟的),心安理得地吸着一支,往他跟前凑了凑,推心置腹地说:&ldo;大哥我那
辆破自行车不是因为没闸叫警察给扣了吗?我也没工夫去取,今天是坐公共汽车
来的。&lso;我在车上给一个老头儿让了座,他就和我聊起家常嗑来。那老头儿,话
多着哪!他说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子都是知识分子。大儿子是讲师,二儿子是
写诗的,三儿子当编辑。也不知是不是吹牛,反正谁有这么三个儿子够让人羡慕
的吧?&rdo;
&ldo;嗯。&rdo;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阮陈恩静 政协委员 一受封疆 狡猾是一种冒险 和初恋炒CP[娱乐圈] 正德外记 重生之魔尊不想成亲 年轮 清末四公子 清官册 表弟 野性难驯 冉之父 缇萦 奔跑吧!少女! 状元娘子 恩怨江湖 感觉日本 谁都不及你的傲娇 我有方外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