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先生在其《胡雪岩》、《红顶商人》之后的《灯火楼台》(此书亦为本公司出版)中,向读者铺叙了胡雪岩在为左宗棠办洋务和镇压捻、回起义大开钩源,并立功封官之后,商事达于鼎盛,生活极其腐化,因而临近衰落的过程。
胡雪贮存器全传‐‐红顶商人
一&ldo;禀大帅&rdo;戈什哈向正在&ldo;饭后一局棋&rdo;的曾国藩请个安说,&ldo;浙江的差官求见。请大帅的示:见是不见?&rdo;
曾国藩正在打一个劫,这个劫关乎&ldo;东南半壁&rdo;的存亡,非打不可,然而他终于投子而起。
&ldo;没有不见之理。叫他进来好了。&rdo;
那名差官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行装,九月底的天气,早该换戴暖帽了,而他仍是一顶凉帽,顶戴是亮蓝顶子,可知是个三品武官。
&ldo;浙江抚标参将游天勇,给大帅请安。&rdo;那游天勇抢上两步,跪下去磕头,背上衣服破了个大洞,露出又黄又黑的一块皮肉。
&ldo;起来,起来!&rdo;曾国藩看他那张脸,仿佛从未洗过似地,内心老大不忍,便吩咐戈什哈说,&ldo;先带游参将去息一息,吃了饭再请过来说话。&rdo;
&ldo;回大帅的话,&rdo;游天勇抢着说道:&ldo;卑职奉敝省王抚台之命,限期赶到安庆,投递公文,请大帅先过目。&rdo;
&ldo;好,好!你给我。你起来说话!&rdo;
&ldo;谢大帅!&rdo;
游天勇站起身来,略略退后两步,微侧着身子,解开衣襟,取出一个贴肉而藏的油纸包,厚甸甸地,似乎里面装的不止是几张纸的一封信。
那油纸已经破裂,但解开来看,里面的一个尺把长的大信封却完好如新,曾国藩接到手里,便发觉里面装的不是纸,是一幅布或绸。翻过来先看信面,写的是:&ldo;专呈安庆大营曾制台亲钧启&rdo;,下面署明:&ldo;王有龄亲笔谨缄&rdo;。
再拆开来,果不其然,是一方折叠着的雪白杭纺,信手一抖,便是一惊,字迹黑中带红,还有数处紫红斑点,一望而知是血迹。王有龄和血所书的,只有四个海碗大的字,&ldo;鹄候大援&rdo;,另有一行小字:&ldo;浙江巡抚王有龄谨率全省数百万官民百拜位求&rdo;。
曾国落平生修养,以&ldo;不动心&rdo;三字为归趋,而此时不能不色变了大营中的幕友材官,见了这幅惊心动魄、别具一格的求援书,亦无不动容,注视着曾国藩,要看他如何处置。
曾国落徐徐卷起那幅杭纺,向游天勇说道:&ldo;你一路奔波,风尘劳苦,且先休息。&rdo;
&ldo;是,多谢大帅。&rdo;游天勇肃然答说:&ldo;卑职得见大帅,比什么都安慰,种种苦楚,这时都记不起来了。只求大帅早早发兵。&rdo;
&ldo;我自有道理。&rdo;看他不愿休息,曾国藩便问他浙江的情形,&ldo;你是哪天动身的?&rdo;
&ldo;卑职是九月二十从杭州动身的。那时余杭已经沦陷。&rdo;游天勇答道,&ldo;看样子,现在杭州已经被围。&rdo;
&ldo;杭州的城池很坚固。我记得《一统志》上说,是十个城门。&rdo;曾国藩念道:&ldo;&lso;候潮听得清波响,涌金钱塘定太平。&rso;宋仁宗的时候,处士徐仲晦,愿子孙世世不离钱塘,说是永无兵燹之灾。想来杭州可以守得住。&rdo;
他念的那两句诗,游天勇倒是听过,是拿杭州的十个城门,候潮门、清波门等等缀成诗句,至于什么宋朝人的话,他就莫名其妙了。只是听语气,说杭州守得住便无发兵之意,游天勇大为着急,不能不说话。
&ldo;杭州的城坚固,倒是不错。不过守不长久的。&rdo;
&ldo;喔,&rdo;曾国藩叉开五指,抓梳着胡须问:&ldo;这是什么道理?你倒说来我听听。&rdo;
&ldo;杭州存粮不足……&rdo;
杭州虽称富足,但从无积米之家。浙西米市在杭州东北方一百里处的长安镇,杭州的地主,每年所收租谷,除了留下一家食米之外,都运到长安镇待价而沽,所以城里无十日之粮。这年春夏,青黄不接之际,米价大涨,而杭州经过上年二月间的一场激战,城中早已艰苦度日。本来是想等新谷登场,好好作一番储粮的打算,谁知兵败如山,累累满野,全部落了空。
&ldo;唉!&rdo;曾国藩深深叹息,&ldo;在浙东的张玉良、李定太,如果肯拼命抵挡一阵就好了。&rdo;他接着又问,&ldo;守城最要紧的是粮食丰足。王抚台难道就不想办法?&rdo;
&ldo;王抚台也在极力想办法,去年就出告示,招商采买,答应所过地方,免抽厘税。不过路上不平靖,米商都不敢来。&rdo;游天勇说,&ldo;卑职动身的时候,听说王抚台预备请胡道台到上海去采办粮食军人,也不知运到了没有?&rdo;
&ldo;哪个胡道台?&rdo;曾国藩问,&ldo;是胡元博吗?&rdo;
&ldo;不是。是胡雪岩。&rdo;
&ldo;喔,喔,是他!听说他非常能干?&rdo;
&ldo;是!胡道台很能干的,杭州城里,大绅士逃的逃,躲的躲,全靠胡道台出面,借粮借捐维持官军。&rdo;
曾国藩点点头,默想了一下杭州的形势,随又问道:&ldo;钱塘江南岸呢,现在浙江的饷源在宁绍,这条路总是畅通的吧?&rdo;
&ldo;是,全靠这条路。不过……&rdo;
&ldo;你说!有什么碍口的?&rdo;
&ldo;回大帅的话,过钱塘江,萧山、绍兴、宁波一带,都归王大臣管,他路王抚台不和。事情……&rdo;游天勇略微摇一摇头,说不下去了。
王大臣是指钦命团练大臣王履谦。曾国藩亦深知其人,并且曾接到他来信诉苦,说绍兴、宁波两府,每月筹饷十万两银子解送省城,而王有龄未发一卒渡江。现在听游天勇的话,似乎事实并非如此。但不论谁是谁非,将帅不和,兵民相仇,总不是好兆。浙江的局势,真个令人灰心。
&ldo;你下去休息。&rdo;以曾国藩的地位,若有所处置,自不需跟游天勇明说,更不必向他作何解释,只这样吩咐:&ldo;你今晚上好好睡一觉,明来取了回信,即刻赶回杭州去复命。公文、马匹、盘缠,我会派人给你预备。&rdo;
&ldo;是!&rdo;游天勇站起身来请个安,&ldo;多谢大帅。&rdo;
跑上海、安庆的轮船,是英商太古公司的四明号,船上的买办叫萧家骥,原是上海的富家子,生就一副喜欢搜奇探秘的性格,最初是因为好奇,拜了古应春做老师学英文。再由他的&ldo;师娘&rdo;七姑奶奶而认识了&ldo;舅舅&rdo;尤五,他跟着七姑奶奶的孩子这样叫,因而对漕帮也有了渊源。但是,他跟胡雪岩一样,是一个深懂&ldo;门槛&rdo;里的内幕,却是个在&ldo;门槛&rdo;外面的&ldo;空子&rdo;。
为了曾国藩派李鸿章领兵援沪,四明号接连跑了几趟安庆,到得事毕,已在深秋,萧家骥方得抽空去看古应春。
古应春很得意了,先跟胡雪岩合作丝茶生意,很发了点财,及至江浙局势大变,丝茶来路中断,改行经营地皮,由于躲避战争的富室大族,纷纷涌向上海租界,地价大涨特涨,越发财源茂盛。而且近水楼台,选地鸠工购料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重返高校 (独孤天下同人)宇文护 随心所欲之莲儿 快穿之命运交易系统 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 病娇重生:大叔强势宠 随园诗话 红顶商人胡雪岩 七百年后 晚上不加班GL 男孩这些你不该忘 饥饿的盛世 新齐谐/子不语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 随园食单(白话版)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公务员版) 海上花魅影 续子不语 同桌的你·MyDarlingYou 听说这是拯救女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