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九州民间志 > 第80章 灯笼鬼火(第1页)

第80章 灯笼鬼火(第1页)

绍熙三年的秋老虎比往年凶戾些,处暑都过了十日,日头仍像淬了火的烙铁,把临安府郊的石板路晒得发烫。李三郎挑着货郎担走在官道上,竹扁担压得咯吱响,汗珠子顺着额前的碎发往下滚,砸在发烫的青石板上,滋啦一声就没了影。

他这担货物是昨日从临安城里趸的,针头线脑、胭脂水粉,还有些孩童爱玩的竹蜻蜓、泥哨子,本想趁着临近中元节,到周边村镇赶个热闹,没成想才出了城,天就热得邪乎。正想找棵老槐树歇脚,忽听见前头林子里传来一阵细碎的呜咽,像是女子哭腔,又混着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在这寂静的午后显得格外疹人。

李三郎攥紧了扁担头,脚底下不由自主慢了些。他打小在这一带长大,从没听说过这片柳林里有人家。再者说,这鬼天气,谁家女子会跑到林子里哭?正犹豫着要不要绕路,那呜咽声忽然停了,紧接着,一道昏黄的光晕从柳林深处飘了出来。

那光晕约莫拳头大小,悬在离地面三尺来高的地方,慢悠悠地往前飘着。李三郎揉了揉眼睛,看清那光晕竟是一盏灯笼——竹骨糊着半旧的桑皮纸,上头还粘着几片干枯的柳叶,灯穗子是褪色的青布,随着光晕晃动轻轻摆着。怪就怪在,这灯笼明明亮着,却看不见挑灯笼的人,就那么凭空飘着,像个断了线的风筝。

“莫不是……撞了邪?”李三郎心里咯噔一下,后背的冷汗唰地就冒了出来。他爷爷在世时曾说过,临安府郊多旧坟,中元节前后阴气重,常有“鬼提灯”现身,专引路人往坟茔里走。当年爷爷年轻时候赶夜路,就见过一回蓝绿色的鬼火灯笼,亏得他急中生智往地上撒了把盐,才没被引着走岔路。

正想着要找烟罐,那灯笼忽然顿了顿,竟慢悠悠地朝他飘了过来。李三郎吓得腿肚子转筋,转身就要跑,可脚像灌了铅似的挪不动。他眼睁睁看着那灯笼飘到跟前,桑皮纸上的光晕忽明忽暗,隐约能看见灯面上还绣着个模糊的“苏”字。

“小郎君……”一个轻柔的女声从灯笼那侧传来,声音细得像蛛丝,带着股子化不开的湿意,“可知……苏家坞往哪走?”

李三郎舌头打了结,半天说不出一个字。他盯着那空荡荡的灯笼底下,连个影子都没有,这分明就是爷爷说的鬼提灯!情急之下,他想起爷爷说的盐能驱邪,忙伸手去摸货郎担里的盐罐,可手指抖得厉害,摸了半天也没摸到。

那灯笼似乎察觉到他的惊惧,往后退了半尺,声音里添了几分委屈:“小郎君莫怕,我……我不是害人的。只是找不着家了。”

这话让李三郎稍稍定了定神。他虽怕鬼,却也知道民间常说“冤鬼不缠善人”。自己平日里虽算不得大富大贵,却也从没做过亏心事,或许这鬼真的只是问路?他咽了口唾沫,颤着嗓子问:“苏、苏家坞?你往那去做什么?那地方……前年就淹了呀。”

苏家坞是下游的一个小村落,两年前梅雨季节连下了半个月的雨,天目山发了大水,整个村子都被淹了,活着的人要么迁去了临安城,要么就散到了别处,如今只剩下一片荒滩。

灯笼猛地晃了一下,光晕瞬间暗了下去,那女声带着哭腔道:“淹了?怎么会淹了……我女儿还在里头等着我送灯笼呢……”

哭声听得李三郎心头发酸,原本的恐惧竟消了大半。他叹了口气,放缓了语气:“大娘,两年前的大水,冲得可凶了,苏家坞早就没了。您……您是不是记错了?”

“没记错!”灯笼突然往前凑了凑,光晕亮了些,“那年中元节,我答应给阿囡做个兔子灯笼,可城里的丝线没买着,就想着往镇上赶。谁知半路下起了雨,桥塌了……我就摔进了河里。等我爬起来,灯笼还在,可阿囡却不见了……”

李三郎这才明白,这竟是个寻女的冤魂。他想起自己早逝的妹妹,鼻头一酸,竟忘了害怕,忍不住问道:“您女儿叫什么名字?多大年纪了?或许我帮您问问。”

“阿囡,叫苏阿囡,那年才六岁,梳着双丫髻,额头上有颗小红痣。”女声急切地说道,声音里满是期盼,“小郎君见过她吗?她定是在苏家坞等我呢,我得把灯笼给她送去。”

李三郎摇了摇头,心里泛起一阵苦涩。苏家坞被淹后,他曾跟着货郎行的长辈去那边看过,尸骨都找不着几具,一个六岁的孩子,怎么可能活下来?可他看着那盏孤零零的灯笼,实在不忍心说出这话,只能含糊道:“我帮您留意着,要是有消息,我……我怎么告诉您?”

灯笼沉默了片刻,光晕渐渐柔和下来:“你若见到阿囡,就把这灯笼给她,她认得的。”说着,灯笼底下飘下一缕细烟,慢悠悠地缠上了李三郎的货郎担,“这烟能引着我,你若有消息,我自会找来。”

话音刚落,那灯笼便调转方向,朝着下游的方向飘去,昏黄的光晕在柳林间忽隐忽现,没多久就没了踪影。李三郎站在原地愣了半天,才发现自己手心全是汗,货郎担上那缕细烟也不知何时散了,只留下一点淡淡的槐花香。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晚,李三郎宿在了附近的张家村。村里的老村长张老爹听说他见过“鬼提灯”,吓得赶紧往他手里塞了个用艾草编的香囊:“三郎,你可是遇上‘苏娘子’了!这事儿在咱们这一带传了两年了。”

李三郎正喝着粗茶,闻言一愣:“张老爹,您也知道她?”

张老爹点了点头,往灶膛里添了根柴火,火光映着他满是皱纹的脸:“怎么不知道?苏家坞淹了没多久,就有人在河边看见过这盏灯笼。起初大伙儿以为是眼花,后来接连有几个赶夜路的人遇上,都说听见一个女的问苏家坞怎么走,还说要找女儿。”

他顿了顿,压低了声音:“听说那苏娘子原是苏家坞的绣娘,手巧得很,做的灯笼在周边十里八乡都有名。那年中元节前,她去镇上买丝线,回来的时候赶上大水,掉河里没了。她男人早死了,就剩个女儿阿囡,听说大水来的时候,阿囡还在村口等着她娘回来呢。”

李三郎心里一沉,想起苏娘子那带着期盼的声音,忍不住问道:“那阿囡……真的没活下来?”

张老爹叹了口气:“谁知道呢?大水退了之后,村里人找了好些日子,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有人说看见阿囡被水冲走了,也有人说她可能被路过的商船救了。可这两年过去了,也没个音讯。”

夜里,李三郎躺在柴房的草垛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苏娘子的哭声总在他耳边回响,那盏昏黄的灯笼也在他眼前晃来晃去。他想起自己妹妹走的时候,也是这样盼着他回去送糖人,可等他赶回家时,妹妹已经闭了眼。那份遗憾,他至今想起来都心疼。

第二天一早,李三郎挑着货郎担往临安城方向走。他打定主意,要帮苏娘子找找阿囡。虽说希望渺茫,可哪怕只有一丝可能,也不能让这冤魂一直抱着执念飘着。

进了临安城,李三郎先去了城西的货郎行。这里往来的货郎多,消息也最灵通。他找了相熟的王二哥,把苏娘子的事说了一遍,还特意形容了阿囡的模样。

王二哥听了,皱着眉头想了半天:“额头上有颗小红痣的女童?我想想……哦!去年我在余杭县送货的时候,好像见过这么个孩子,跟着一群乞丐在街边讨饭。不过那孩子看着瘦得皮包骨头,也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阿囡。”

李三郎眼睛一亮:“余杭县?您还记得具体在哪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鬼族修仙传  诸天至高星神转生成为书店老板  九狱镇天:逆世传奇  武侠:从魔教护法开始  空间灵泉:穿越大佬独宠小夫郎  诱哄!小狐狸回归,大佬被撩红温  她复仇掀翻豪门,三个大佬红眼争宠  从暗恋到撩夫,清冷校花不装了  末日进化:我靠吞噬基因弑神  我以文气铸长生  魂穿兽世,美娇娘要反推  华娱:贴脸开大,众导演集体破防  寒域灵启:冰魂破魔录  出宫第四年,清冷摄政王夜夜求复合  我是诡异之主  全家抢我工作,我送他们农场改造  八零二嫁硬汉队长,渣父子悔断肠  灵渊九相  时衍灵柩  穿越倚天:唯一真神镇压诸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