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频数(n)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脂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研究结果
(一)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脂症患病率
本次调查的1286名中老年人中,高血脂症患者544人,患病率为42.3%。其中,城市社区723人中患病351人,患病率48.6%;乡镇社区563人中患病193人,患病率32.1%,城市社区患病率显着高于乡镇社区(χ2=28.76,P<0.001)。
按性别划分:男性582人中患病256人,患病率44.0%;女性704人中患病288人,患病率40.9%,男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5,P=0.264)。
按年龄划分:45-59岁组621人中患病235人,患病率37.8%;60-75岁组665人中患病309人,患病率46.5%,60-75岁组患病率显着高于45-59岁组(χ2=10.32,P=0.001)。
(二)高血脂症患者与非患者的单因素分析
将研究对象分为高血脂症组(544人)与非高血脂症组(742人),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如下:
1.基本信息:年龄≥60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家庭月收入<3000元的人群,高血脂症患病率更高(P<0.05);性别、职业与高血脂症患病率无显着关联(P>0.05)。
2.生活习惯:
(1)饮食:每日油脂摄入量≥30g、每周甜食摄入≥5次、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500g的人群,高血脂症患病率显着升高(P<0.05);
(2)运动:每周运动<150分钟、以静坐为主(如看电视、打麻将)的人群,患病率高于规律运动(如快走、太极拳)人群(P<0.001);
(3)睡眠:每日睡眠时间<6小时、经常熬夜(每周≥3次)、存在入睡困难的人群,患病率更高(P<0.05);
(4)吸烟饮酒:吸烟年限≥10年、每日吸烟≥10支、每周饮酒≥3次、每次饮酒≥50g(白酒)的人群,患病率显着升高(P<0.05)。
3.心理状态:高血脂症组中焦虑(SAS≥50分)发生率为28.3%(154544),抑郁(SDS≥53分)发生率为25.2%(137544);非高血脂症组焦虑发生率15.1%(112742),抑郁发生率12.8%(957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中医体质:高血脂症组中痰湿质人群占比38.2%(208544),显着高于非高血脂症组的12.5%(93742)(χ2=102.45,P<0.001);其他体质类型(如阳虚质、气郁质)与高血脂症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0.05)。
5.生理指标:高血脂症组的BMI、腰围、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水平均显着高于非高血脂症组(P<0.001),具体数据见表1(注:原文要求无表格,此处以文字描述:高血脂症组BMI为(26.3±3.1)kgm2,非高血脂症组为(23.5±2.8)kgm2;高血脂症组腰围男性为(92.5±5.3)cm、女性为(87.2±4.8)cm,非高血脂症组男性为(85.3±4.9)cm、女性为(80.1±4.5)cm;高血脂症组收缩压为(142.3±15.6)mmHg,非高血脂症组为(130.5±14.2)mmHg;高血脂症组空腹血糖为(6.5±1.2)mmolL,非高血脂症组为(5.6±0.8)mmolL)。
(三)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脂症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患高血脂症为因变量(1=是,0=否),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2,注:原文要求无表格,此处以文字描述:年龄:0=45-59岁,1=60-75岁;BMI:0=<24,1=≥24;腰围:0=男性<90cm女性<85cm,1=男性≥90cm女性≥85cm;每日油脂摄入:0=<30g,1=≥30g;每周运动:0=≥150分钟,1=<150分钟;每日睡眠:0=≥6小时,1=<6小时;焦虑:0=SAS<50分,1=SAS≥50分;抑郁:0=SDS<53分,1=SDS≥53分;中医体质:0=非痰湿质,1=痰湿质;吸烟:0=不吸烟吸烟年限<10年,1=吸烟年限≥10年;饮酒:0=不饮酒每周<3次,1=每周≥3次),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显示,年龄≥60岁、BMI≥24、腰围超标(男性≥90cm女性≥85cm)、每日油脂摄入≥30g、每周运动<150分钟、每日睡眠<6小时、痰湿体质是社区中老年人群患高血脂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体回归系数及OR值见表3(注:原文要求无表格,此处以文字描述:年龄≥60岁:OR=1.58,95%CI=1.23-2.03,P=0.001;BMI≥24:OR=2.13,95%CI=1.68-2.71,P<0.001;腰围超标:OR=1.87,95%CI=1.45-2.41,P<0.001;每日油脂摄入≥30g:OR=1.42,95%CI=1.12-1.80,P=0.004;每周运动<150分钟:OR=1.65,95%CI=1.29-2.12,P<0.001;每日睡眠<6小时:OR=1.38,95%CI=1.09-1.75,P=0.008;痰湿体质:OR=2.56,95%CI=1.98-3.31,P<0.001)。
(四)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城市社区痰湿体质老年女性的高血脂症
患者张女士,68岁,居住于某市和平社区,退休教师,身高158cm,体重72kg,BMI=28.8kgm2(肥胖),腰围89cm(超标)。因“反复头晕3个月”就诊,实验室检测显示:TC=6.8mmolL,TG=2.3mmolL,LDL-C=4.5mmolL,HDL-C=0.9mmolL,确诊为高血脂症;空腹血糖=7.2mmolL,收缩压=150mmHg,合并糖尿病前期与高血压。
问卷调查显示:张女士每日油脂摄入量约40g,喜爱甜食(每周食用蛋糕、含糖饮料≥6次),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不足300g;退休后几乎不运动,每日久坐时间≥8小时(以看电视、玩智能手机为主);近5年因子女定居国外,常感到孤独,存在入睡困难,每日睡眠时间仅5-5.5小时,SAS评分56分(焦虑),SDS评分52分(临界抑郁);中医体质辨识为典型痰湿质,自述平时易疲倦、肢体沉重、大便黏滞不爽。
进一步了解发现,张女士退休前因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常以快餐为主;退休后社交减少,情绪低落,通过进食甜食缓解压力,逐渐形成“情绪性进食”习惯。从中医角度看,其长期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导致脾胃运化失常,水湿内停聚而成痰,痰湿阻滞血脉,影响脂质代谢;从心理学角度看,孤独感与焦虑情绪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促使皮质醇分泌增加,进而促进脂肪合成与沉积,尤其在腹部堆积,形成“向心性肥胖”,加重血脂异常。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案例2:乡镇社区缺乏运动中年男性的高血脂症
患者王先生,55岁,居住于某市青山镇社区,农民,身高172cm,体重85kg,BMI=28.7kgm2(肥胖),腰围95cm(超标)。年度社区体检时发现:TC=5.9mmolL,TG=2.8mmolL,LDL-C=3.8mmolL,HDL-C=1.0mmolL,确诊为高血脂症;血压、血糖正常,无其他慢性病史。
问卷调查显示:王先生每日油脂摄入量约35g,饮食以主食(米饭、馒头)和肉类为主,蔬菜水果摄入较少;因近年农业机械化普及,田间体力劳动减少,每日运动时间不足30分钟,业余时间以打麻将、看电视为主;吸烟20年,每日吸烟15-20支,每周饮酒3-4次,每次饮用白酒约100g;睡眠质量尚可(每日睡眠7-8小时),无明显焦虑抑郁情绪;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质兼血瘀质,自述偶尔有胸闷、肢体麻木症状。
访谈中了解到,王先生认为“体力劳动就是运动”,农业机械化后无需再辛苦劳作,便不再额外安排运动,且当地乡镇社区缺乏公共运动设施,进一步降低了运动意愿。从西医角度看,其长期缺乏有氧运动导致能量消耗减少,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于体内,尤其甘油三酯合成增加;吸烟产生的尼古丁可损伤血管内皮,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沉积,饮酒则通过肝脏代谢影响脂质合成。从中医角度看,其长期久坐少动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形成“血瘀”,与痰湿相互胶结,阻滞脉络,加重血脂异常,偶尔出现的胸闷、肢体麻木正是“痰瘀互结”的早期表现。
四、讨论
(一)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脂症患病率特征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区中老年人群高血脂症患病率为42.3%,高于《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中45岁以上人群35%的平均水平,且城市社区患病率(48.6%)显着高于乡镇社区(32.1%),这一差异可能与城乡生活方式差异密切相关。城市中老年人饮食更倾向于高油、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且久坐时间更长(如长期看电视、使用电子设备),而乡镇中老年人虽饮食结构相对单一,但仍保留部分体力活动(如家务劳动、田间轻劳作),能量消耗较高,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血脂异常风险。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小皇帝怀了本王的崽 提瓦特大后宫 五十年代炮灰起飞了 我靠男公关走上人生巅峰 我在虫族装疯卖傻 把那个男人叉下来[末世] 绑定梗图天幕:光之国求我别播了 请停止投喂诱惑 家长里短的故事 无上帝族我排九,族中大帝遍地走 勾心 马甲和老婆总要有一个吧 全星球的龙都以为我是饲养员 深海邪神驯养指南 美食系御兽养殖场 将军在上,朕苦不堪言 七零五好家庭[美食] 神君非要和我成亲 危险招惹 越过晨昏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