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婷婷还帮着柳溪村规划了“茶旅融合”项目,在茶园旁建了两间民宿,搞“茶园观光+茶叶采摘体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周末,城里的游客来到茶园,跟着村民采摘茶叶,体验炒茶的乐趣,晚上住在民宿里,品尝农家菜。
“这周末来了30多个游客,光采摘体验就收入了4000多块,民宿的房间也都住满了。”
陈婷婷笑着说,“没想到我们村的茶园还能吸引这么多城里人来玩!”
三、丘陵上的“增收链”:从单一到多元
一个月后,张强和陈婷婷的推广队又先后走访了豫西的柿子村、梨村和皖中的板栗村、核桃村。
每个村庄都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在推广队的帮助下,发展起了特色产业。
在豫西的柿子村,村民们之前种的柿子口感差、销路窄,张强帮着他们引进了“甜脆柿”品种,
邀请果树专家指导种植技术,还在柿子树下套种了丹参。
“丹参耐旱,和柿子树互不影响,而且丹参的根能改良土壤,一举两得。”
张强说,“丹参成熟后,我们联系了县里的药材收购商,按每斤10元的价格收购,
一亩地能赚2000多块,加上柿子的收益,一亩地的收入能翻好几倍。”
在豫西的梨村,村民们种的梨品质差、产量低,张强帮着他们引进了“黄金梨”品种,改良了种植技术,
还建立了“梨果深加工车间”,把梨加工成梨膏、梨干,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梨膏在城里很受欢迎,一斤能卖到50块,比卖鲜梨强多了。”村民们笑着说。
在皖中的板栗村,村民们种的板栗产量低、销路窄,
陈婷婷帮着他们引进了“早熟板栗”品种,改良了种植技术,还在板栗树下养了土鸡。
“土鸡吃板栗树下的虫子和杂草,肉质鲜美,板栗成熟后,土鸡和板栗都成了‘抢手货’。”
陈婷婷说,“我们还帮着村里建立了‘板栗鸡’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销量很好。”
在皖中的核桃村,村民们种的核桃品质差、价格低,
陈婷婷帮着他们引进了“薄皮核桃”品种,改良了种植技术,还建立了“核桃油加工车间”,
把核桃加工成核桃油,提高附加值。“核桃油营养价值高,在城里很受欢迎,
一斤能卖到100块,比卖核桃强多了。”村民们激动地说。
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柳若雪和苏瑶牵头,在中部片区成立了“技术共享联盟”,
以红石村和茶岭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5个村庄。
联盟制定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培训计划,定期组织专家和“土专家”(张强、陈婷婷等)开展技术培训,
建立了“技术互助群”,方便村民们随时交流问题。
在技术标准上,联盟统一了果树种植的修剪、疏花、疏果标准,茶叶种植的采摘、杀青、揉捻标准,
确保产品质量;在培训计划上,联盟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培训,
邀请农业专家和“土专家”讲课,提升村民们的种植和加工技术;
在“技术互助群”里,村民们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提问,
专家和“土专家”会及时解答,形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两个月后,中部片区的15个村庄都实现了产业增收。
桃园村的“早熟油桃”虽然还没结果,但村民们通过管理和养护,已经看到了希望;
柳溪村的机器炒茶每月能加工茶叶2000斤,茶旅项目每月收入2万多;
柿子村的丹参和柿子,梨村的梨膏和梨干,板栗村的板栗和土鸡,核桃村的核桃和核桃油,
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村民们的收入翻了一番。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村创业就业。桃园村的村民张小明之前在郑州的工地打工,
听说村里要改良桃树品种,特意回来加入了合作社:“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赚钱,还能照顾父母,比在城里打工强多了!”
柳溪村的村民李明亮学会了机器炒茶和茶旅项目运营,决定留在村里发展:
“我要把我们村的茶叶和茶旅项目做大做强,让更多的人知道柳溪村的茶香!”
柳若雪和苏瑶站在茶岭村的茶园里,看着远处连片的果树和茶园,脸上露出了笑容。
“中部片区的推广很成功,从单一作物到多元种植,从手工加工到机器生产,村民们的收入提高了,信心也足了。”
柳若雪说。苏瑶点头:“接下来,我们要把这种‘技术共享+多元增收’的模式推广到更多地方,让中部的丘陵变成‘致富丘’。”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中部丘陵的大地上,照亮了连片的果树和茶园,也照亮了村民们脸上的笑容。
这场从中部开始的乡村振兴行动,就像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这片干涸的土地,为更多的乡村带来了希望与活力。
喜欢带着八位嫂嫂流放请大家收藏:()带着八位嫂嫂流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夫郎是娇纵美人花 太子妃今天揍人了吗 穿越古代摆摊小厨娘 天生演员[娱乐圈] 卧底,但是大佬情人 我妈是大佬[快穿] 妹妹死后的第七年 [原神]纳塔魔神不想成神 被迫与前任成婚 七零大院来了个美娇媚 我中情蛊后 贝丽 我的爸爸是琴酒 妻主她如此多情(女尊) 十里街小客栈 驯服恶犬 不要在幻影旅团认错哥哥 多谢款待[快穿] 惨死后宅,重生归来夫人她杀疯了 我在曼哈顿开饭馆[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