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最强老公,打遍天下无敌手 > 第129章 古今明鉴(第1页)

第129章 古今明鉴(第1页)

晨光带着料峭寒意,穿透燕京宗教事务局大楼高层走廊的窗户,在光洁的深灰色大理石地面上投下长长的、斜斜的光影。

陈阳推门走进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办公室。室内窗明几净,红木办公桌宽大气派,靠墙立着几排深色书柜,里面整齐码放着各类文件汇编、政策法规和专业书籍。空气中弥漫着新家具的淡淡木香和打印纸特有的气味。

他脱下深灰色风衣挂在门后衣架上,露出里面熨帖的白色衬衫。走到办公桌前,桌面一角已经整齐摆放着一叠待处理的文件。他坐下,目光沉静如水,开始快速批阅。指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是房间里唯一的声响。文件涉及去年各地玄门活动调研总结、民间信仰场所年度普查数据汇总、几份关于“玄门规范化管理试点方案”前期摸底座谈会的纪要……他看得极快,重要的地方用红笔圈点或写下简练的批注,字迹刚劲有力。

处理完手头最紧要的几份文件,他抬腕看了一眼那块看似普通金属腕表的「千机锁」,时间指向中午十二点十分。他合上最后一份卷宗,起身,拎起挂在门后衣架上的风衣,步履沉稳地走出办公室。

楼下,那辆挂着京A·K3071的黑色帕萨特已在等候。司机张胜恭敬地拉开车门。

“燕京大学,文博楼。”陈阳坐进后座,声音平稳。

车子汇入长安街的车流,驶向颐和园路。

车内暖气充足。

陈阳靠在后座,拿出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调出助教林雨柔发来的新学期《明清政治制度史》电子教材大纲。

他目光如电,扫过屏幕上的章节标题:内阁制度演变、督抚分权与地方治理、科举与文官铨选、法制体系(《大明律》、《大清律例》)、卫所制与八旗绿营、赋役黄册与一条鞭法、火耗归公……

海量的信息如同奔腾的江河涌入脑海。他不需要逐字背诵,浩瀚的学识早已沉淀为思维深处的本能。那些制度设计的精妙与僵化,权力博弈的暗流,人性在规则框架下的扭曲与闪光,在他心中自动串联、剖析、重组,形成一幅立体而鲜活的画卷。

备课对他而言,不过是唤醒沉睡的记忆,梳理表达的脉络。

车子驶入燕京大学古朴的西门。

文博楼那栋爬满藤蔓的红砖建筑在冬日的萧瑟中透出厚重的学术气息。

108阶梯教室位于一层,是文学院最大的公共课教室之一。

离上课还有二十分钟,教室里已是人声鼎沸。能容纳近三百人的阶梯座位几乎被填满,过道上甚至也站了不少人。

空气中混合着书本的油墨味、年轻身体的暖意以及一种莫名的亢奋。

“快看!来了来了!”

“真是白发!视频里没骗人!”

“我的天,真人比视频还……有气质!”

当陈阳的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原本嘈杂的声浪陡然一静,随即爆发出更大的嗡嗡议论声,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他如雪的白发和沉静的面容上。地下车库视频的影响力显然已经蔓延到了象牙塔内。

陈阳对此恍若未闻,步履从容地走上讲台,将手中的一个普通的公文包放在讲桌一角,目光平静地扫过下方黑压压的人群。眼神所及之处,议论声如同被无形的力量抚平,迅速安静下来。

“同学们好。”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遍教室每一个角落,“历史,非故纸堆里的尘埃,而是照进现实的镜子。今日我们剖开明清两代五百年政治肌体,窥其骨架经络,非为猎奇,实为鉴今。”

没有冗长的开场白,没有点名,没有任何寒暄。他直接切入主题,如同一位老练的舵手,毫不犹豫地将知识的航船驶入深邃的历史海洋。

“要理解明清两代五百余年的政治肌理,核心在于中枢权力架构的演变。”

陈阳转身,拿起一支白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下遒劲有力的两个大字:中枢。

粉笔划过黑板,发出沙沙的轻响。

他回身,目光如炬:“明太祖朱元璋,这位出身布衣的帝王,对权力有着近乎本能的警惕与集权渴望。他废中书省,罢丞相,试图将‘皇权’锻造成一柄毫无掣肘的利剑。”他的话语简洁有力,勾勒出洪武年间那场惊天动地的权力地震,“然而,绝对的权力也意味着绝对的重负。皇帝一人,如何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章,处理纷繁复杂的国事?”

他停顿片刻,让学生们思考这个悖论,随即给出答案:“于是,‘秘书班子’应运而生。殿阁大学士,起初只是顾问、票拟,品阶不高,职权模糊。如同溪流中的卵石,看似不起眼,却悄然改变着水流的方向。”

他走下讲台,在过道间缓步而行,声音随着步伐起伏,充满感染力:“权力具有天然的吸附与扩张性。从仁宣时期的‘三杨’辅政,到嘉靖朝严嵩柄国,再到万历初年张居正‘摄政’,大学士们利用接近皇帝、掌握票拟权的优势,不断侵夺六部职权,最终形成了事实上的‘内阁’,这是一个没有宰相之名,却行宰相之实的机构。这并非制度设计的初衷,而是权力在运行中,依据现实需要和人性的博弈,自发形成的‘潜规则’!如同山间野径,虽非官道,却成了行人最自然的选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回到讲台,拿起粉笔,又在“中枢”下方写下“地方”二字。

“中枢集权,必然要求对地方的控制。明清两代,如何驾驭这广袤疆土上的封疆大吏?”

他抛出问题,随即剖析:“明代创制了督抚制度。总督,跨省协调军政,重点在‘督’:监督、震慑;巡抚,坐镇一省,侧重‘抚’:安抚、治理。一督一抚,就像帝王伸向地方的双臂,一刚一柔,相互制衡。清承明制,更将督抚权力制度化、常态化。然而,制衡的另一面是掣肘。督抚之间,督抚与中枢之间,权力的边界在哪里?如何防止尾大不掉?又如何避免效率低下?”

他目光扫过下方沉思的学生:“答案在于一套精密而复杂的文官铨选与考课体系:科举制度。”

说着,在“地方”与“中枢”之间画上双向箭头,标注“科举”。

“八股取士,僵化了思想,却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官员选拔的表面公平性,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狭窄却真实的上升通道。”

他引用了顾炎武对八股“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的批判,也肯定了其“使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的统治术价值。

“层层科考选拔出的士子,构成了庞大文官体系的基础。吏部铨选,三年考满,京察大计……这套制度如同巨大的筛网和磨盘,试图将官员的升迁黜陟纳入可控的轨道。然而……”

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历史的冷峻,“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座师门生’的纽带,‘同年’的情谊,‘乡谊’的抱团,如同藤蔓般缠绕在制度的骨骼上,形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清官海瑞一生坎坷,而严嵩、和珅之流却能权倾朝野,制度与人性的博弈,在其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陈阳的讲述纵横捭阖,从明初的卫所军户制讲到清代八旗绿营的兴衰,剖析军事力量如何从“兵农合一”的基石演变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和腐败的温床;从《大明律》的严苛与《大诰》的酷烈,讲到《大清律例》的完备与“律”和“例”在实际操作中的巨大弹性空间,揭示法制理想与人治现实的永恒张力;从明代的“黄册”崩溃、“一条鞭法”的尝试与反复,讲到清代“火耗归公”、“养廉银”的得失,展现帝国财政在贪婪的官僚集团与沉重的国家需求间艰难平衡的困局。

他声音不疾不徐,《明实录》的记载,《清史稿》的评述,顾炎武的《日知录》,黄宗羲的《明夷待访访录》,乃至地方志中的轶事,都成为他剖析制度的鲜活注脚。他的语言精准而生动,将枯燥的制度条文转化为一幅幅动态的权力运行图景。

讲到张居正改革时的雷厉风行与身后被清算的凄凉,他语气沉郁;讲到和珅跌倒时那抄家清单触目惊心的财富,他语带讥诮;讲到海瑞抬棺上疏的悲壮,他目露敬意。

偌大的阶梯教室鸦雀无声,只有陈阳清朗的声音在回荡,以及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学生们被深深吸引,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五百多年间庙堂之上的风云激荡与人性百态。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早已涌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火影,宇智波斑的带娃日记  作精大小 姐,拿捏糙汉军少全家  全皇朝绝嗣,我是唯一独苗苗  穿成爱豆对家的私生粉  (英超同人)我在英超造豪门  背德+番外  甜美凝结  盗墓世界短故事  极乐禁土  你出轨我离婚,跪地求我干什么  只婚不爱  上交全部家产,资本家大小 姐海岛随军  天罡捉妖录  七零军嫂躺赢日常,开局搬空资本家  当厨神遇上影后:甜宠百分百  惊蛰CP  全族乱葬岗,重生罪妃不杀疯不成活  禁睡区  一个恋综怎么牛鬼蛇神这么多/为什么不撩我了?  首富悍妻有空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