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孝文皇帝中五年(丙寅年,公元前175年)?
春天,二月:?发生地震。
(货币政策):?当初,秦朝使用半两钱(重半两,即十二铢)。汉高祖嫌钱太重,使用不便,便另行铸造重量轻小的荚钱(形如榆荚)。于是物价飞涨,一石米涨到一万钱。?夏天,四月:?文帝下令重新铸造四铢钱(钱文仍为“半两”,但实际重量改为四铢),并废除禁止民间私自铸钱的禁令,允许百姓自行铸钱。
贾谊关于货币政策的谏言:?
贾谊劝谏文帝说:“法律规定允许天下百姓自行雇佣劳力开采铜、锡熔铸钱币,胆敢掺杂铅、铁等杂质弄虚作假的,处以黥刑(脸上刺字)。然而铸钱的实情是:如果不掺杂作假,就无利可图;而掺杂一点杂质就能获取暴利。这种事情会招致祸患,而法律本身也可能引发奸邪行为。现在让普通百姓掌握铸造货币的权力,(由于利益驱使)他们各自躲在隐蔽处私自铸造,即使官府想禁止他们获取暴利和暗中作伪,就算每天都有犯黥刑的人上报,这种趋势也无法遏止。最近,一个县里因私自铸钱被判罪的多达上百人,而被官吏怀疑、拷打、四处奔走避祸的人更多。用法律来引诱百姓陷入陷阱,还有比这更严重的吗?此外,民间流通的钱币,各郡各县标准不一:有的地方使用轻钱(分量不足的钱),一百钱还要另外加若干钱才算足额;有的地方使用重钱(分量足的钱),拒绝接受按标准分量称量支付的钱。国家法定的标准钱币(法钱)无法确立,官府能急于强制统一吗?那样做会极其繁琐严苛,力量也难以胜任;如果放任不管呢?那么市场上使用的钱币混乱不堪,钱币的规格完全乱了套;(官府)如果找不到恰当的办法,还能怎么办呢?如今农业生产被荒废,而采铜的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放下农具,去挖矿、冶炼、烧炭;劣质钱币(奸钱)日益增多,而粮食却不见增产。善良的人因诱惑而走上邪路,安分守己的百姓可能触犯法律遭受刑罚;这样的刑罚杀戮将极其不妥当,怎能忽视呢!国家认识到这个隐患,官员们商议必定说‘禁止私铸’。但如果禁止的方法不当,造成的损害必然巨大。如果下令禁止民间铸钱,那么钱币必然变得贵重(物以稀为贵);钱币贵重则铸币利润更加丰厚,盗铸的人就会如云般蜂拥而起,即使用死刑(弃市)也禁绝不了。奸邪层出不穷,法律禁令屡屡失败,这都是铜矿(掌握在民间)造成的。铜矿散布于天下,祸患极大,所以不如收归国有。”贾山也上书劝谏,认为:“钱币本身是无用的器物,却能换取富贵。富贵是皇帝掌握的权力;让百姓自行铸钱,就是与皇帝共同掌握权力,这种情况不可助长。”文帝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与此同时:?
当时,太中大夫邓通正受文帝宠幸。文帝想让他富有,就把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他,允许他铸钱。
吴王刘濞拥有豫章的铜山,招揽天下逃亡之人来为他铸钱;又在东方煮海水制盐;因此,他不用向百姓征收赋税,吴国的财政收入就非常充足。于是,吴王和邓通所铸的钱币流通遍布全国。
分封情况:?
当初,文帝把代国分成两个封国,立皇子刘武为代王,刘参为太原王。
这一年(文帝五年):?改封代王刘武为淮阳王;任命太原王刘参为代王,占据了代国原有的全部土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宗孝文皇帝中六年(丁卯年,公元前174年)?
冬天,十月:?桃树、李树开花(异常现象)。
淮南王刘长谋反案:?
淮南王刘长在自己的封国内擅自制定法令,驱逐朝廷任命的官员,请求朝廷允许他自己任命丞相和二千石(郡守级)官员;文帝勉强迁就了他。他又擅自处死无罪之人,并擅自封人爵位直至关内侯;多次上书言辞傲慢不恭。文帝深感忧虑,亲自严厉责备他,并命令薄昭写信给他,婉转地规劝开导他,援引管叔、蔡叔(因叛乱被周公诛杀)以及代顷王刘喜(刘邦兄,弃国逃亡被贬)、济北王刘兴居(文帝侄,谋反被杀)的教训作为警示。
淮南王很不高兴,命令大夫但、士伍(无爵位的成年男子)开章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的太子柴奇策划,准备用四十辆辇车在谷口(地名)发动叛乱;并派人联络闽越、匈奴。事情被发觉,有关部门立案追查。文帝派使者召淮南王进京。
淮南王到达长安后,丞相张苍、代理御史大夫(典客冯敬兼任)与宗正(掌管皇族事务)、廷尉联名上奏:“刘长罪行应处死(弃市)。”文帝下诏说:“赦免刘长死罪,废黜其王位,不再为王;流放安置到蜀郡严道邛邮(邮亭名)。”参与谋反的人全部处死。
刘长被用有帷盖的辎车载着,命令沿途各县按顺序押送。
袁盎劝谏说:“陛下向来骄纵淮南王,没有给他安排严厉的师傅和辅相,所以导致今天这个地步。淮南王性情刚烈,如今突然遭受如此严重的打击,臣担心他万一在途中遇到风雨寒暑(雾露)病死,陛下就会背上杀害弟弟的名声,该如何是好?”文帝说:“我只是让他吃点苦头罢了,很快就会让他回来的。”(文帝后悔了)
淮南王果然愤恨绝食而死。当他被押送到雍县(今陕西凤翔)时,雍县县令打开车厢封门,发现刘长已死,便上报朝廷。文帝得知后哭得非常悲伤,对袁盎说:“我没听你的话,最终失去了淮南王!现在该怎么办?”袁盎说:“只有处死丞相和御史大夫(指负责押送和沿途接待的官员)来向天下人谢罪才行。”文帝立即命令丞相张苍、代理御史大夫冯敬逮捕并审讯沿途各县那些没有打开封门(给刘长食物)和侍奉的官员,全部处以弃市之刑;然后按照列侯的规格在雍县安葬了刘长,并安排了三十户人家守护坟墓。
匈奴事务:?
匈奴单于给汉朝送来书信说:“前些时候,皇帝您提到和亲的事,与书信中表达的心意相符,双方都很高兴。但汉朝边境官吏侵侮我右贤王;右贤王未经向我请示,就听从了后义卢侯难支等人的计策,与汉朝官吏对抗。这破坏了两位君主之间的盟约,离间了兄弟之情,所以我惩罚了右贤王,派他西进攻打月氏。托上天的福分,将士精良,战马强壮,现已消灭了月氏,将他们斩杀、降服、平定;楼兰、乌孙、呼揭以及其周边的二十六个国家,都已归属匈奴。所有拉弓射箭的游牧民族都合并为一家,北方已经平定。希望停止战争,让士兵休息,饲养马匹,消除过去的不愉快,恢复原来的和约,以安定边境百姓。皇帝如果不想让匈奴靠近边塞,那么就请命令官吏百姓远离边塞居住吧。”文帝回信说:“单于希望消除前嫌,恢复旧约,朕非常赞赏。这是古代圣明君主的心愿啊。汉朝与匈奴结为兄弟之国,因此赠予单于的礼物非常丰厚;违背盟约、离间兄弟亲情的,常常是匈奴一方。不过,右贤王那件事发生在(我们)大赦之前(意指不必深究),单于就不必过分责备了吧!单于如果真能按书信中所说去做,明确告知贵国官吏,让他们不再违背和约,讲究信用,那么朕将恭敬地如单于书信所言行事。”
不久之后:?冒顿单于去世,他的儿子稽粥继位,称为老上单于。老上单于刚登位,文帝又选派宗室之女翁主(宗室女)去做单于的阏氏(王后),并派宦官燕国人中行说作为陪同师傅(傅)一起去。中行说不愿意去,汉朝强迫他去。中行说(怨恨地)说:“如果一定要我去,我必将成为汉朝的祸患!”中行说到了匈奴后,就投降了单于,单于非常亲近宠信他。
(中行说影响匈奴政策):?
起初,匈奴人喜爱汉朝的丝绸棉絮和食物。中行说劝道:“匈奴的人口总数抵不上汉朝的一个郡,然而之所以强大,是因为衣食自给自足,不依赖汉朝。如今单于改变习俗,喜爱汉朝的东西;汉朝的东西只要占匈奴用度的十分之二,那么匈奴就会完全归属于汉朝了。”于是,匈奴得到汉朝的丝绸棉絮,就让它们在路上荆棘丛中拖曳,衣服裤子都被撕裂磨破,以此显示不如毡裘的结实耐用;得到汉朝的食物,都扔掉,以此显示不如奶酪的方便美味。
接着,中行说教导单于身边的人学习统计核算(疏记),用以计算管理他们的人口和牲畜数量。(后来)匈奴送给汉朝的文书简牍和印章封泥,都要求把规格做得又长又大,文辞极其傲慢,自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汉朝使者中有人嘲笑匈奴习俗不讲礼义,中行说就反过来诘问责难汉使说:“匈奴的约束简单,容易实行;君臣关系简明,可以长久;一国的政务,如同一个人支配身体各部分那样自如。所以匈奴即使内部有乱,也必定会拥立本宗族的子孙。现在你们汉朝人虽说有礼义,但到亲属关系疏远时就互相残杀掠夺,甚至改朝换代,都是由于这类原因(指礼义繁琐导致离心离德)造成的。唉!你们这些住在土房子里的人(指汉人),别再啰啰嗦嗦了(喋喋占占)!只要汉朝送给匈奴的丝绸棉絮、粮食酒曲(米糵),保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就行了,还废话什么!况且你们送来的东西,如果齐全完好,那就算了;如果不齐全或质量差,那么等到秋天庄稼成熟时,我们的骑兵就会去践踏你们的庄稼了!”
贾谊上《治安策》(节选):?
梁怀王的太傅贾谊上书文帝说:“臣私下思量当前的局势,认为有值得为之痛哭的一点,值得为之流泪的两点,值得为之深深叹息的六点;至于其他违背情理、伤害道义的事情,很难一一列举。那些向陛下进言的人都说‘天下已经安定太平了’,臣却认为没有达到。说安定太平的人,不是愚蠢就是阿谀奉承,都不是真正了解治乱根本的人。这就像把火种放在堆积的木柴之下,自己却睡在木柴上面,大火还没有烧起来,就说平安无事;当前的局势,与这有什么不同!陛下何不让臣在您面前详细陈述(危机),并顺势提出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对策,供陛下仔细选择呢!如果(实行我的方法)治理国家,需要劳心费神,身体辛苦,减少钟鼓娱乐,那陛下不做也可以。然而,如果娱乐享受与现在相同,却能实现诸侯遵守法度,不发生战事,匈奴归顺臣服,百姓纯朴善良,陛下生前成为英明的皇帝,死后成为圣明的神灵,美好的声誉永垂不朽,使陛下的顾成庙(文帝为自己预建的宗庙)能够尊称为太宗庙(开国君主称太祖),上配太祖刘邦,与汉朝永存,建立纲常法纪,成为万世尊奉的准则。即使后世有愚笨不成器的子孙,也能承继太平基业而安享太平。以陛下的明察睿智,再让稍微懂得治国之道的人在下面辅佐,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困难。”
“(分封的)诸侯王国势力强大,必然会形成与朝廷互相猜疑的局面。地方诸侯屡次遭受祸殃(指朝廷镇压),朝廷也屡次为此忧心忡忡,这实在不是安定朝廷、保全地方的办法。如今陛下的亲弟弟(指淮南王刘长)曾图谋在东方称帝,亲哥哥的儿子(指济北王刘兴居)也曾向西进攻(指反叛),现在吴王刘濞又被告发有逆谋了。陛下正当壮年,行事合乎道义没有过失,对诸侯的恩德还在增加,他们尚且如此;何况那些最大的诸侯王国,权力比他们还大十倍的呢!”
“然而,天下现在暂时安定,为什么呢?是因为大的诸侯王年纪还小尚未成年,朝廷给他们安排的傅、相正掌握着权力。几年之后,诸侯王们大都到了成年(二十岁行冠礼),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朝廷任命的傅、相则会被他们称病罢免,他们会在王国从丞、尉(中低级官员)以上的职位全部安插自己的亲信。到那时,他们和淮南王、济北王的行为还有什么不同吗?到了那时再想治理安定,即使是尧、舜再世也无能为力了。”
“黄帝说过:‘太阳当顶时必须抓紧晾晒,拿着刀子必须及时切割!’(?日中必彗(晒),操刀必割!?)现在如果遵循这个道理(指削弱诸侯),保全国家安定非常容易;如果不肯早点去做,等到将来骨肉至亲(指诸侯王)之间发生冲突而必须砍头诛杀时,那和秦朝末年(指二世诛杀宗室)有什么两样呢!那些异姓王依仗强大而反叛的,汉朝侥幸战胜了他们,却没有改变导致叛乱的制度;同姓王们正沿着这条老路蠢蠢欲动,已有征兆了,(诸侯坐大的)形势重演,灾祸变乱,难以预料会如何发展。英明的皇帝(指文帝您)面对这种局面尚且难以安宁,后代又该怎么办呢!”
“臣私下考察往事,大致是实力强的诸侯王先反叛。长沙王只有二万五千户,功劳小却最完整保存下来(指没被削除),关系疏远却最忠诚,这并非他天性特别,而是所处形势使然。假使当初让樊哙、郦商、周勃、灌婴占据几十座城称王,到今天即使他们败亡了也有可能;假使让韩信、彭越这些人只封为彻侯(列侯)留居京城,到现在还可能活着。那么治理天下的根本大计就可以明白了:要想让诸侯王们都忠心归附,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像长沙王那样(国小力弱);要想臣子不被剁成肉酱(?菹醢?,酷刑),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像樊哙、郦商那样(封侯留京);要想天下长治久安,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分封诸侯而削弱他们的力量(?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量小就容易用道义来驱使,国土小就不会有邪心。让天下的局势,像身体指挥手臂,手臂指挥手指,没有不服从控制的(?莫不制从?),这样诸侯王就不敢有异心,像车辐条聚向车轴一样(?辐凑?),共同归顺天子。割分土地,制定制度,让齐国、赵国、楚国等各分成若干小国,使齐悼惠王、赵幽王、楚元王的子孙们都能按次序各自继承祖宗的一份封地,直到土地分完为止;对那些封地多而子孙少的诸侯国,也先建立小国空置起来,等他们子孙出生后再派去当君主;这样,天子一寸土地、一个百姓都不要(?亡所利焉?),目的确实只是为了安定太平而已。这样做了,即使让一个婴儿坐在天子的位置上天下也会太平,(即使)立遗腹子(未出生父已死的皇帝),放上先帝的衣冠(?朝委裘?)让臣子朝拜,天下也不会动乱;当代实现大治,后世称颂圣明。陛下顾虑什么而迟迟不做这件事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独占悖论(1V3) 宿敌就是妻子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疾风回旋曲 战损生存指南 希望之线 11字谜案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盛唐探案录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偏离航道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沉默的巡游 歡迎來到天堂島 皇帝聊天群 [犬夜叉] 情迷意乱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