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白话文讲资治通鉴 > 第57章 汉纪四十九(第1页)

第57章 汉纪四十九(第1页)

(起自壬子年,止于庚申年,共九年。)

汉孝灵皇帝熹平元年(壬子年,公元172年)

春天,正月:汉灵帝(刘宏)的车驾前往原陵(光武帝刘秀陵墓)祭拜。司徒掾(司徒属官)陈留人蔡邕评论说:“我听说古代不在墓前祭祀。朝廷有上陵祭拜的礼仪,起初我认为可以减省;如今亲眼看到这威严的仪式,体察它的本意,才知道孝明皇帝(汉明帝刘庄)的孝心极为恳切,实在难以废除。礼仪中有些看似繁琐却不可省去的,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三月,壬戌(初八):太傅胡广去世,享年八十二岁。胡广在太尉、司徒、司空、太傅这“四公”职位上周转任职三十多年,先后侍奉过六位皇帝(安、顺、冲、质、桓、灵),受到的礼遇极为优厚,每次被罢免后不满一年,就又会升官复职。他所征召的幕僚多是天下名士,他和旧部陈蕃、李咸都曾位列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他熟悉朝廷典章制度,通晓政事,所以京城有谚语说:“万事不理,问伯始(胡广字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但他性情温柔谨慎,常常言语谦逊、态度恭敬以讨好时人,缺乏忠诚正直的风骨,天下人因此轻视他。

五月,己巳(十六日):大赦天下,改年号为熹平。

长乐太仆侯览因专权跋扈、生活骄奢被指控,皇帝下令收缴他的印信绶带,侯览自杀。

六月:京城洛阳发生大水灾。

窦太后(汉桓帝皇后)的母亲在比景(今越南境内)去世。窦太后因忧伤思念而得病,于癸巳(六月无癸巳,疑误或指七月)在南宫云台去世。宦官们对窦氏家族积怨已久,竟用运衣服的车子装载窦太后的尸体,放在洛阳城南的集市客舍里。几天后,中常侍曹节、王甫想用贵人的礼仪来安葬她。汉灵帝说:“窦太后亲自拥立朕为皇帝,继承大统,怎么能用贵人的礼仪送终呢!”于是按太后礼仪发丧。曹节等人又想将窦太后另葬别处,而把冯贵人的灵位与桓帝配享(合葬)。皇帝下诏,命公卿大臣在朝堂上集会商议,令中常侍赵忠主持监督会议。当时太尉李咸正卧病在家,闻讯后挣扎着乘车带病入朝,随身带着毒药(花椒,一说为毒药),对妻子说:“如果皇太后的灵位不能配享桓帝,我绝不活着回家!”会议开始,在座的有数百人,大家观望了很久,没人肯先发言。赵忠催促说:“议案应当马上确定!”廷尉陈球说:“皇太后出身名门,品德高尚,以母仪治理天下,理应配享先帝(桓帝),这是毫无疑问的。”赵忠笑着说:“那就请陈廷尉赶快执笔起草议案吧。”陈球立即写下议案:“皇太后在宫中时,就有聪慧明达的母仪之德;遭遇时局艰难之际,拥立圣明的陛下继承大统,功勋卓着。先帝(桓帝)去世后,太后不幸因(窦武案)牵连,被迁居南宫,不幸早逝。窦家虽获罪,但事情与太后本人无关。如今若将她另葬别处,实在让天下人失望。况且冯贵人的坟墓曾被盗掘过,骸骨暴露在外,与贼人尸骨混杂,灵魂受到玷污。而且她对国家无功,怎能配享至尊的皇帝!”赵忠看到陈球的议案,脸色骤变,浑身不自在,讥笑陈球说:“陈廷尉这个议案写得可真强硬啊!”陈球回应说:“陈蕃、窦武既已蒙冤,皇太后又无故被幽禁,我常常为此痛心!天下人也都愤慨叹息!今天我说出这些,即使事后因此获罪,也是我长久以来的心愿!”李咸紧接着说:“我本来就认为应当这样,陈球的意见正与我的心意相合。”于是公卿以下的官员都附议陈球的意见。曹节、王甫仍争辩,认为:“梁皇后(梁冀妹)家族犯下大逆之罪,另葬懿陵;汉武帝废黜卫皇后,而以李夫人配享。如今窦家的罪孽深重,怎么能和先帝合葬呢!”李咸再次上书说:“臣查考历史:章德窦皇后(汉章帝皇后)迫害恭怀梁皇后(和帝母),安思阎皇后(安帝皇后)家族犯下大逆之罪,但和帝并无将生母另葬的动议,顺帝朝也没有贬降阎后的记载。至于卫后,是孝武皇帝(汉武帝)亲自废黜的,不能拿来作比。如今长乐太后(窦妙)享有皇太后的尊号,曾亲自临朝听政,而且拥立了圣明的陛下,使皇家基业光大兴隆。太后把陛下当作儿子,陛下怎能不把太后当作母亲?儿子不能废黜母亲,臣子不能贬斥君主。应将太后合葬宣陵(桓帝陵),一切遵照旧制。”汉灵帝看了奏章,采纳了李咸的意见。

秋天,七月,甲寅(疑为初二):将桓思窦皇后(窦妙)安葬在宣陵(汉桓帝陵)。

有人在朱雀门阙(皇宫南门)上书写文字:“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禁杀害太后,公卿大臣都尸位素餐,没有敢说忠言的人。”皇帝下诏命司隶校尉刘猛负责追查搜捕,要求每十天汇报一次。刘猛认为所写内容直率有理,不肯加紧搜捕。过了一个多月,还没有查出主犯。刘猛因此被贬为谏议大夫,由御史中丞段颎接任司隶校尉。段颎于是四处搜捕,牵连下狱的太学生等有一千多人。曹节等人又指使段颎以其他事由弹劾刘猛,刘猛被判罪,罚往左校营服苦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初,司隶校尉王寓倚仗宦官势力,向太常张奂求取举荐,张奂拒绝了他。王寓便诬陷张奂结党,导致张奂被禁锢(剥夺政治权利)。张奂曾与段颎在征讨羌人时意见不合,互有嫌隙。段颎当了司隶校尉后,想把张奂驱逐回敦煌老家并加害于他。张奂写信向段颎苦苦哀求,才得以幸免。

当初,魏郡人李暠任司隶校尉时,因旧怨杀害了扶风人苏谦。苏谦的儿子苏不韦将父亲草草掩埋而不正式下葬,改名换姓,结交宾客,立志报仇。后来李暠升任大司农,苏不韦躲藏在李暠府库的草料堆中,挖地道直通李暠的卧室,杀死了他的小妾和幼子。李暠极度恐惧,睡觉时用木板垫在身下,一夜之间变换九次地点。苏不韦又掘开李暠父亲的坟墓,砍下人头,悬挂在集市上示众。李暠悬赏捉拿苏不韦未果,愤恨交加,吐血而死。后来苏不韦遇到大赦才回家,正式安葬父亲并行丧礼。张奂一向与苏家交好,而段颎与李暠关系密切。段颎征召苏不韦为司隶从事,苏不韦害怕,称病不去。段颎大怒,派从事张贤去苏家杀他,并事先给了张贤父亲毒酒,说:“如果张贤杀不了苏不韦,你就喝了这毒酒!”张贤于是逮捕苏不韦,连同他一家六十余口人,全部杀死。

渤海王刘悝当初被贬为瘿陶王时,曾通过中常侍王甫活动想恢复渤海王爵位,许诺事成后酬谢五千万钱。后来汉桓帝遗诏恢复了刘悝的渤海王爵位,刘悝知道这不是王甫的功劳,不肯付谢钱。中常侍郑飒、中黄门董腾多次与刘悝来往。王甫秘密派人监视,将情况报告了段颎。冬天,十月:王甫派人逮捕郑飒,关进北寺监狱。又指使尚书令廉忠诬告说:“郑飒等人阴谋迎立刘悝为帝,大逆不道。”于是灵帝下诏,命冀州刺史逮捕刘悝审问核实,严加拷问,逼迫刘悝自杀。刘悝的妃妾十一人、子女七十人、歌女舞女二十四人,全都死在狱中,渤海国的太傅、国相以下官员也都被处死。王甫等十二人因“功”都被封为列侯。

十一月:会稽郡妖贼许生在句章(今浙江宁波附近)起兵,自称“阳明皇帝”,部众达万人。朝廷派扬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寅率兵讨伐。

十二月:司徒许栩被罢免,任命大鸿胪袁隗为司徒。

鲜卑侵犯并州。

这一年:南匈奴单于栾提车儿去世,他的儿子栾提屠特若尸逐就继位为单于。

汉孝灵皇帝熹平二年(癸丑年,公元173年)

春天,正月:发生大瘟疫。

丁丑(疑为正月二十七日):司空宗俱去世。

二月,壬午(疑为初三):大赦天下。

任命光禄勋杨赐为司空。

三月:太尉李咸被免职。

夏天,五月:任命司隶校尉段颎为太尉。

六月:北海国(今山东潍坊一带)发生地震。

秋天,七月:司空杨赐被免职;任命太常、颍川人唐珍为司空。唐珍是唐衡的弟弟。

冬天,十二月:太尉段颎被罢免。

鲜卑侵犯幽州、并州。

癸酉晦(十二月三十日):发生日食。

汉孝灵皇帝熹平三年(甲寅年,公元174年)

春天,二月,己巳(疑为二十八日):大赦天下。

任命太常、东海郡人陈耽为太尉。

三月:中山穆王刘畅去世,没有儿子,封国被撤销。

夏天,六月:封河间王刘利的儿子刘康为济南王,奉祀其父孝仁皇(刘苌,灵帝生父)的祠庙。

吴郡司马、富春人孙坚招募精锐勇士,得到一千多人,协助州郡讨伐许生。冬天,十一月:臧旻、陈寅在会稽大败许生,斩杀了他。任城王刘博去世,没有儿子,封国断绝。

十二月:鲜卑入侵北地郡(今宁夏、甘肃一带),太守夏育率领屠各部落(匈奴别部)骑兵追击,将其击败。朝廷升任夏育为护乌桓校尉。鲜卑又侵犯并州。

司空唐珍被罢免,任命永乐少府许训为司空。

汉孝灵皇帝熹平四年(乙卯年,公元175年)

春天,三月:灵帝下诏,命儒家学者校正《五经》文字,命议郎蔡邕用古文、篆书、隶书三种字体书写,刻在石碑上,竖立在太学门外,让后来的儒生学者都以之为标准。石碑刚竖立时,前来观看和摹写的人乘坐的车子每天多达一千多辆,堵塞了街巷。

当初,朝廷因州郡之间互相结党,人情关系盘根错节(比周),于是规定:有婚姻关系的家庭,以及两州人士之间,不得互相担任对方所在地的长官(对相监临)。到此时又制定了“三互法”,规定更加严密,禁忌增多,选用地方官员非常困难,幽州、冀州的刺史职位空缺很久也补不上人。蔡邕上书说:“臣见幽州、冀州故土,本是铠甲、战马的产地,连年遭受战乱饥荒,逐渐耗损空虚。如今职位空缺已久,官吏百姓都翘首以盼,而三公府(太尉、司徒、司空府)推举人选,拖延数月不能决定。臣奇怪地询问原因,回答说是要回避‘三互法’。十一州的禁令,只涉及幽、冀二州而已。再者,二州人士的选用,有的又被时间限制所阻碍,长期拖延,致使两州长官位置长期空缺,万里萧条,无人治理。臣认为‘三互法’的禁令,只是最轻微的防范。如今只要申明朝廷威令,严明法规,即使选派本地人担任本地长官,尚且因畏惧而不敢营私舞弊;更何况是‘三互法’,哪里值得顾忌!从前韩安国从囚徒中被起用,朱买臣出身卑微,都因才能适宜,被派回本郡本乡任职,难道还要顾及‘三互法’,受这种细枝末节制度的束缚吗?臣希望陛下效法先帝(指光武帝等),废除近年的禁令,对各州刺史中才干可用的人,不必拘泥于时间、‘三互法’的规定,以求合乎中正之道。”朝廷没有采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司马光评论说:叔向(春秋晋国大夫)说过:“国家将要灭亡时,法令必然繁多。”圣明君主的政事,在于谨慎选择忠臣贤才加以任用。无论朝廷内外官员,有功则赏,有罪则罚,无所偏私,法令不繁琐而天下大治。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抓住了根本。等到国家衰败时,百官任用不能选贤任能,禁令却越来越多,防范越来越严密。有功者因条文限制得不到奖赏,作恶者玩弄法令得以逃脱惩罚,上下劳碌扰攘而天下大乱。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舍本逐末。汉灵帝时,刺史、郡守(二千石)贪婪如豺狼虎豹,残害百姓,而朝廷却死守着‘三互法’的禁令。用这个禁令来看当时的现实,岂不恰恰成为笑柄,更应深以为戒吗!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盛唐探案录  11字谜案  [犬夜叉] 情迷意乱  沉默的巡游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疾风回旋曲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歡迎來到天堂島  希望之线  宿敌就是妻子  偏离航道  独占悖论(1V3)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战损生存指南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皇帝聊天群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