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穿越大明,我哥朱标,我爹朱元璋 > 第199章 铁路狂想(第2页)

第199章 铁路狂想(第2页)

众人的目光再次被吸引,好奇、审视、期待兼而有之。墨筹,这位以其惊人才智和往往被视为“异想天开”的构想而闻名朝野的怪才,每次在奉天殿现身,总会带来一些令人瞠目结舌、颠覆认知的新鲜事物。

从改进燧发枪、铸造新式火炮,到提炼雪花盐、制作香皂,他的奇思妙想已为大明带来了诸多实利。

“讲。”朱元璋对于这个屡立奇功,为强军富民做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还是颇为宽容和期待的,尽管有时也觉得此人的想法过于天马行空。

“启奏陛下,”墨筹的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一种源于绝对自信的笃定,“自洪武十八年陛下恩准设立大明格物院,汇聚天下巧思之士以来,臣率院内诸生,联合大明帝国大学格物学院,日夜攻坚,于洪武二十一年,成功将蒸汽机进一步小型化、实用化,并稳定装配于舟船之上。”

殿内响起一阵窃窃私语。蒸汽机并非新鲜事物,早在数年前,格物院就已经弄出了可以用于矿山排水、工坊带动机器的笨重家伙,但用于驱动庞大的舟船?这仍是闻所未闻之事。

墨筹不为所动,继续清晰陈述:“首批十艘蒸汽明轮战船,已于上月通过各项苛刻测试,其航速、载重、逆风逆水而行之能力,远超传统帆船!经陛下御批,其中五艘已正式编入神策水师参军府序列,另外五艘则配属大明东海水师。目前,龙江宝船厂、太仓港造船厂等,正依此新式制样,全力赶造更多蒸汽动力运输船与战船,以应海贸与军需之急。”

这可是个实实在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好消息!能够不依赖风力、自主航行的战船,对于海军战力的提升是颠覆性的,意味着大明水师将真正掌握海洋的主动权。

连龙椅上的朱元璋都忍不住坐直了身体,眼中精光闪烁,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吴王朱栋在班列中微微点头,嘴角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这正是他多年前埋下的种子,引导墨筹及其团队向此方向努力,如今终于开花结果,标志着大明正向蒸汽动力时代迈出坚实一步。

然而,墨筹的话并未结束。他稍微提高了音量,仿佛要刻意引起所有人的注意:“然,陛下,诸位大人,蒸汽之力,澎湃无穷,其用岂止于舟船?臣近日观各地码头货物装卸之繁琐,牛马车辆转运之缓慢耗时,耗费民力国力无数,忽有一念:若以此澎湃不绝之力,牵引特制之坚固车辆,行驶于预先铺设之坚硬‘铁轨’之上,其效如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环视一圈面露茫然与困惑的群臣,清晰地、一字一顿地吐出了他那石破天惊的构想:“臣称之为——‘铁轨马车’!”

“铁轨马车?”

“以铁铺路?这……这何其奢靡!”

“铁轨……马车?此乃何物?墨院长莫非又欲行惊人之举?”

殿内顿时如同炸开了锅,议论纷纷,大部分官员脸上都写满了不可思议、困惑与强烈的怀疑。一些守旧的官员更是直接皱紧了眉头,认为这又是墨筹不切实际的狂想。

墨筹试图用更形象的语言解释:“此非寻常马车。需以精钢锻造两条平行轨道,固定于浸油防腐之坚硬枕木与碎石基座之上,再制造专用之车厢,以小型化之蒸汽机为动力源头,牵引前行。

其载重极大,远超百辆牛车,行驶于固定轨道,极为平稳,不受路面泥泞影响,速度更是远超骡马牵引……”

不等他详细描述完,一位须发皆白、资历极深的老御史已经颤巍巍地出列,手持玉笏,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发颤:“陛下!墨院长此言,实乃……实乃异想天开,劳民伤财之举!以精钢铁轨铺陈于大地,绵延数百上千里?这要耗费多少铁?需征发多少民夫?我大明虽富,钢铁产量因高炉之故逐年递增,然亦非如此靡费之法!昔日隋炀帝开凿大运河,虽利后世,然耗尽民力,终致亡国!此物耗资之巨,恐堪比再修一条运河!且其效用如何,全然未知,若成无用之摆设,岂非徒耗国帑,徒损民力,沦为天下笑柄,有损陛下圣明?”

另一位户部侍郎也立刻出列附和,语气急切:“李御史所言极是,陛下明鉴!国库虽丰,然用钱之处甚多。各地社学推广、官道修缮、水利维护、边境屯田、军器制造,何处不需巨万银钱?更有万千黎民,生活尚需改善。将此巨万资财,投于虚无缥缈、前所未闻之‘铁轨’,臣以为万万不可!此物听起来,不过是奇技淫巧之极致,于国于民,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望陛下慎之!”

嘲讽与质疑之声鹊起,如同冰冷的潮水涌向站在殿中的墨筹。

在这些深受传统农耕文明思想影响、崇尚节俭实用的士大夫眼中,将宝贵的、可用于锻造兵器农具的铁,大量铺设设于地上,只为跑一种听起来古怪的“马车”,这简直是失了心智的疯狂之举!

就连一些原本对格物之学抱有同情或支持态度的官员,此刻也纷纷皱起了眉头,觉得墨筹此举过于激进和冒险,超出了可接受的范畴。

龙椅上的朱元璋也微微蹙起了浓眉。他出身布衣,深知民间疾苦,崇尚实用节俭,对于耗资如此巨大的新奇事物,本能地持谨慎甚至怀疑的态度。

他的目光如炬,扫过殿中,看到了大部分臣子脸上显而易见的反对,也看到了皇太子朱标脸上露出的深思与权衡之色,最后,落在了吴王朱栋的身上。

只见吴王朱栋非但没有露出丝毫诧异或反对的神色,反而嘴角微扬,眼中闪烁着极为明亮、甚至可以说是极度兴奋的光芒,那是一种仿佛看到了未来蓝图正在徐徐展开的炽热。

“吴王,”朱元璋开口,声音平稳,却带着探究,“墨爱卿此议,众卿皆以为耗资过巨,且效用不明。你于格物、军事、经济诸事,素有见地,常有机杼,对此‘铁轨马车’,你有何看法?”

吴王朱栋深吸一口气,仿佛早已等待此刻,他稳步出班,立于御阶之前,身姿如松。他先是对朱元璋深深躬身一礼,然后转向众臣,目光清澈而坚定,声音朗朗,瞬间便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压下了所有的嘈杂议论:

“父皇,诸位大人,墨院长此议,非但不是异想天开,更非劳民伤财,实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壮举!此物,依臣之见,不应再称‘铁轨马车’,其路,当称之为——‘铁路’!其车,则为‘火车’!此乃承载国运,驰向盛世之钢铁脉络!”

“铁路?火车?”这新的称谓,带着一种莫名的、强大的力量感与时代感,让众人为之一愣,不由自主地被吸引。

“正是!”吴王朱栋目光炯炯,如同燃烧的星辰,开始以极具感染力的语言,描绘那幅在他这位穿越者脑海中酝酿已久、无比清晰的宏伟蓝图,“诸位大人只看到铺设铁轨需耗钢铁,却未曾深思,一旦建成,其带来的便利与产生的巨大利益,将百倍、千倍于初始之投入!其战略意义,远超寻常工程!”

他首先直指帝国安全的命脉——军事,手臂在空中用力一挥:“试想,若北疆有警,譬如说,岭北镇总兵府治所和宁府突遭大规模侵袭!以往调兵,步卒强行军,日夜兼程,自应天至和宁,需耗时数月!若骑兵驰援,亦需旬月之久,人马俱疲,抵达时恐战机已失,边境糜烂!然,若有铁路连通!”

他加重了语气,手在空中虚划一条笔直的、贯穿南北的线,仿佛那钢铁轨道已然存在:“精兵万人,辅以全部粮草辎重、洪武大炮、速射炮等重型军械,乘坐火车,沿着固定的铁轨飞驰,不畏风雨,不辨昼夜,无需休整!一日夜间,可行六百里之遥!这意味着,原本需要数月的漫长征程,如今仅需数日!边疆但有烽火,朝廷精锐便可朝发夕至,如天兵突降!此等调兵遣神速,对于巩固万里边防、震慑四方不臣,意义何等重大?《孙子兵法》云‘兵贵胜,不贵久’,又云‘出其不意,攻其无备’,铁路,便是实现此战略意图之神器!可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以铁路之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武将班列中,如左都魏国公督徐达,鄂国公、右都督常遇春等沙场宿将,虽然对“铁路”、“火车”的具体形态尚且模糊,但听到“一日六百里”、“数日可达北疆”、“重型军械随行”这样具体而震撼的描述,眼中顿时爆发出炽热无比的光芒。他们是深谙战争之道的人,太清楚时间和后勤在决定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了。若能如此调兵,帝国的军事威慑力和反应速度将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恐怖高度!

不等文官们完全消化这个军事层面的巨大冲击,吴王朱栋话锋一转,又精准地指向了帝国的经济命脉,语气充满了说服力:

“再论货物运输与民生经济。如今江南鱼米、丝绸、布匹、瓷器、茶叶,输往北地或西北,或北地矿产、皮货、牲畜南运,主要依赖漕运与官道。漕运受季节、天气、河道淤塞影响,速度缓慢,运力有限,官道运输,则成本高昂,损耗巨大,且受制于路面状况。若铁路建成,一列火车,其载货量,堪比数十艘大型漕船,百余辆四轮马车!自太仓港卸下的海外金银矿石、香料珍宝,或自淮南煤矿采出的如山石炭,装上车厢,数日之内便可直达应天、凤阳,乃至更远的北方重镇!这将使物流效率提升何止十倍?成本降低何止数倍?商贸必将因此空前繁荣,物阜民丰,朝廷税收随之水涨船高!此乃流动的、永不枯竭的财富之路!”

户部尚书的眼神彻底变了,之前的疑虑被强烈的兴趣取代。他刚刚汇报了国库的惊人充盈,深知海贸和商税是重要财源。

如果国内物流能像吴王描述的那样高效、低成本,那带来的国内贸易增长和税收潜力,恐怕真是一个难以估量的天文数字。他开始在心里飞快地盘算起来,一条铁路带来的直接收益与间接收益相比,那些铁投入似乎……并非不能接受。

吴王朱栋继续加码,声音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信心,描绘着更广阔的图景:“不仅如此。铁路沿途所经州县,如陛下祖地中都凤阳,如扬州、镇江、常州、苏州、松江等繁华府县,乃至沿途乡村,因其成为交通之枢纽,工商各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员往来便捷,信息传递迅速,物资流转高效,可吸引四方商贾云集,汇聚天下财货!沿途田地、宅邸价值亦将攀升,百姓可获得更多务工、经商之机,摆脱单纯依赖土地之局限!此乃真正的富民强国之坦途,可活一地之经济,旺百里之民生!”

他最后总结道,目光如电,扫过那些最初提出强烈反对的官员,语气斩钉截铁:“故而,陛下,诸位大人,修建铁路,初看投入巨大,实则是一项关乎国防安全、经济命脉、民生福祉、乃至国家未来气运的战略之举!其利,深远而广泛,远非区区钢铁耗费所能衡量!墨院长能于此时提出此等开时代先河之构想,实乃我大明之福,其眼光之长远,胸襟之开阔,当受褒奖,而非质疑!若因固步自封,畏难于眼前投入,而错失此奠定万世基业之良机,我等将来,有何颜面见后世子孙?!”

一番长篇大论,引经据典,数据与愿景结合,逻辑严密,气势磅礴,如黄钟大吕,震耳发聩。吴王朱栋从军事、经济、民生多个维度,层层递进,将铁路的战略意义和巨大价值阐述得淋漓尽致。他不仅有力反驳了保守派的质疑,更是为满朝文武构建了一个令人心潮澎湃、无限向往的未来蓝图。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东北当萨满的那些年  我和雌小鬼妹妹的色情日志  奴籍之下  开局卖家业?反手打造最强军工  混沌幻灵珠:我执斧辟命  重生之逆转商途:从破产到执掌风  责天纪  仙厨系统:我靠做饭卷成宗门顶流  挽渊录  乡野风水师:都市逆袭封神路  醉酒后的我把同居舍友操成肉便器了  穿越到后崩的开大车  异度空间  ISUCA——雷霆的奴隶  命运之契-互换身体后,老婆顶着我壳子撩我  西幻女领主,但开局末世  嫡女重生:霸道王爷心尖宠  总监,你也不想你的秘密别人发现吧  我把游戏里的东西带到现实  开局签到混沌体,仙尊重生杀疯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