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11集 夏朝建祭台 仿鸿蒙宗礼制祭天地祈国运(第1页)

第11集 夏朝建祭台 仿鸿蒙宗礼制祭天地祈国运(第1页)

启端坐于斟鄩宫正殿的玄纁宝椅上,指尖无意识摩挲着椅扶上饕餮纹的棱角。殿外传来的风啸声裹着秋雨的湿意,透过雕花窗棂钻进来,落在金砖地面上,晕开一小片暗痕。他刚遣散了奏请“定郊祀之礼”的老臣,案头还摊着那卷用夏篆书写的奏章,墨迹未干的“祈国运绵长”四字,像一块沉甸甸的铅,压在他心头。

自禹父鲧治水失败被诛,禹承父志疏九河、定九州,凭滔天功德凝聚人族气运,才换来夏朝的根基。可如今禹归天未满三载,他虽以世袭制承继大统,却总觉这天下像艘漂在洪水里的船——东方夷族时有异动,西北共工氏后裔仍念旧怨,就连国中老臣,看向他的眼神里也藏着几分“观其行”的审慎。昨夜他梦见禹立于龙门之上,浑浊的河水从父亲袖中倾泻而下,淹没了成片的农田,父亲转身时,只留下一句“失天和,则失天下”,惊得他冷汗浸透了寝衣。

“陛下,鸿蒙宗玄空大长老的弟子到了。”内侍轻手轻脚进来禀报,声音压得极低,生怕惊扰了这位正陷在沉思里的帝王。

启猛地抬头,眼中的迷茫瞬间被亮色取代。他忘了自己是如何起身的,只记得脚步踉跄地穿过殿廊,连鞋履沾了雨水都未察觉。玄空是道尊龙宇座下首徒,掌鸿蒙宗藏经阁,更曾随道尊亲历巫妖量劫,见多识广。此前他派使者赴昆仑虚求见,本没指望能请到鸿蒙宗的人,如今竟有弟子前来,莫不是道尊也察觉了夏朝的困境?

宫门外,一袭青布道袍的青年正立在雨幕中。他束发用的木簪毫无纹饰,衣摆沾了泥点,却难掩周身清透的灵气——那是常年浸润在鸿蒙宗道韵中才有的气质,与凡间修士的烟火气截然不同。见启走来,青年拱手行礼,声音平稳如玉石相击:“弟子清玄,奉玄空大长老之命,来赴陛下‘问礼’之请。”

“快,入殿详谈!”启一把扶住清玄的手臂,指尖触到对方道袍时,竟觉一股温和的道力顺着手臂游走,瞬间驱散了他连日来的焦躁。进殿落座后,他不及寒暄,便将心中忧虑和盘托出:“先生可知,朕继位以来,总觉天运飘忽。想仿上古圣王祭天地,却不知该依何礼制,怕失了规制,反惹天怒。”

清玄闻言,从怀中取出一卷兽皮卷,缓缓展开。只见上面用朱砂绘着一座三层高台,台基刻着山川纹路,中层绘着日月星辰,顶层则是一个圆形祭台,旁边标注着“鸿蒙宗祭天台形制”。“陛下勿忧,大长老早知陛下有此问。此乃鸿蒙宗祭天台的简化形制,源自道尊龙宇观天地运转所创,既可沟通天地灵气,又能凝聚人族气运,正适合夏朝当前之需。”

启俯身细看,目光落在兽皮卷上“取九州之土筑台”的字样上,眉头微蹙:“九州之土?如今九州初定,若要从各州运土来斟鄩,怕是要耗不少民力。”他虽为帝王,却也记得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告诫,不愿因祭祀之事劳民伤财。

清玄轻轻摇头,指尖点在兽皮卷上的台基纹路处:“大长老早有嘱咐,不必运土入京。可令各州牧取本地之土,掺以州内特产——青州掺海盐,徐州掺玉石粉,冀州掺黑铁砂,其余各州亦各有对应。再将这些‘州土’送往斟鄩,层层夯实筑台,如此既显九州归一之心,又能减少民力损耗。”

启眼中一亮,拍案道:“此计甚妙!既合‘九州共祭’之意,又不伤民生,先生果然有大智慧。”他再看兽皮卷,又发现一处疑问:“祭台上的‘配位’,为何只设‘神农’‘黄帝’二圣,却不提伏羲氏与女娲娘娘?”

清玄抬眸,目光望向殿外的雨帘,似在追忆鸿蒙宗藏经阁中记载的上古旧事:“陛下有所不知,伏羲氏演八卦定人伦,女娲娘娘抟土造人补苍天,皆对人族有大功德。然此次祭祀以‘祈国运’为要,神农氏教民耕种,使人生存;黄帝败蚩尤定九州,使人聚居,此二圣之功,最贴近‘立国之本’。待祭台建成后,可在台下设偏殿,供奉伏羲、女娲及其他上古圣王,以示人族不忘本源。”

启闻言颔首,心中的疑虑渐渐消散。他当即传旨,令内侍省拟诏,发往九州:各州牧需在一月内集齐“州土”与对应特产,送往斟鄩;同时征调城中工匠,由清玄亲自指导,开始筑台。

接下来的一个月,斟鄩城外一片繁忙。清玄每日清晨便到工地,手持木尺丈量台基,指导工匠按照兽皮卷上的纹路刻制浮雕。他对细节的要求近乎严苛——台基的山川纹路必须与九州地理相合,中层的星辰位置要依夏历的星象排列,就连顶层祭台的圆径,都要精确到“九尺九寸”,取“九九归一”之意。

工匠中有位老石匠,曾参与过禹陵的修建,见清玄如此较真,忍不住问道:“先生,不过是座祭台,何必这般讲究?”清玄正在检查一块刻有“黄河”纹路的青石,闻言停下手中的活,指着青石上的纹路说:“老丈请看,这黄河纹路若差一分,便不能与九州之土中的‘冀州土’相呼应,祭天时便难引黄河灵气入台。道尊曾说,‘礼者,天地之序也’,每一处细节,都是对天地的敬畏,也是对人族气运的守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石匠似懂非懂,却也不敢再怠慢,此后每刻一块石头,都要反复比对图纸,生怕出半分差错。

一月后,九州之土尽数送到斟鄩。清玄亲自查验:青州的土带着海腥味,掺着细小的盐粒;徐州的土泛着莹白,玉石粉让土块透着微光;冀州的土呈深黑色,黑铁砂在阳光下闪着点点银光。他指挥工匠将这些土按“九州方位”分层铺好,再用鸿蒙宗特制的“凝土符”镇压——那符咒是玄空大长老亲绘,符力催动时,只见层层土块自动收紧,竟比夯实的铜墙还要坚固。

祭台建成那日,天朗气清,万里无云。这座高三丈三尺、周长九九八十一丈的祭台,矗立在斟鄩城南的高地上,台基的山川纹路在阳光下清晰可见,中层的星辰浮雕似在流转,顶层的圆形祭台则像一颗镶嵌在大地上的玉璧。启带着文武百官来到台下,抬头仰望时,竟觉一股无形的气场从祭台上升起,与天空中的云气相连,让人心生敬畏。

“祭典的流程,陛下可还记得?”清玄站在启身边,轻声提醒。此前他已将祭典的步骤教给启:祭前需沐浴斋戒三日,祭时由帝王登台,先献“九州贡物”,再诵“祈天祝文”,最后以“人血为引”,沟通天地。

启点头,目光扫过台下排列整齐的贡物——青州的海盐、徐州的玉璧、冀州的铁器……皆是各州最珍贵的物产。他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上祭台。台阶是用青石铺成的,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脚下传来的温润道力,仿佛有无数双无形的手,在托着他向上。

登上顶层祭台时,启眼前突然一亮。只见祭台中央的凹槽中,竟自动汇聚了一汪清水,水面倒映着天空的流云,细看时,流云又化作九州的山川地图。他按照清玄的嘱咐,将各州贡物依次放入凹槽周围的九个小孔中,每放入一件,小孔便亮起一道光,与凹槽中的水面呼应。

待最后一件贡物——冀州的黑铁剑放入后,九道光芒同时汇聚到水面上,化作一道光柱,直冲云霄。启手持早已准备好的祝文,声音洪亮如钟:“夏王启,谨以九州之土、四海之珍,祭于天地!愿天地护佑人族,使五谷丰登、百姓安乐,愿夏朝国运绵长,代代不绝!”

祝文诵毕,启咬破指尖,将一滴鲜血滴入凹槽的清水中。鲜血入水后,并未散开,反而化作一条小红龙,绕着水面上的九州地图游走。就在此时,天空中的云气突然凝聚,化作一双巨大的眼睛,俯瞰着祭台。启心中一震,他知道,这是天地意志降临了。

台下的文武百官见状,纷纷跪拜在地,高呼“天佑大夏”。清玄站在台边,眼中闪过一丝欣慰——玄空大长老果然没说错,夏朝虽初立,却有禹留下的功德庇佑,再加上这仿鸿蒙宗形制的祭台,定能引天地灵气,稳固国运。

就在小红龙即将游完九州地图时,天空中的云眼突然眨了一下,一道金光从云眼中落下,注入祭台。启只觉一股暖流从祭台传入体内,瞬间传遍四肢百骸,他仿佛听到了天地的回应:“夏承天运,当守仁政,若失民心,则天运亦失。”

金光消散后,祭台顶层的凹槽中,清水渐渐干涸,只留下一块刻着九州地图的玉璧。启将玉璧取出,入手温润,隐隐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天地灵气。他走下祭台,将玉璧递给清玄:“先生,此乃天地所赐‘镇国玉璧’,朕欲将其供奉在宫中,以作警示。”

清玄接过玉璧,点头道:“陛下英明。此玉璧不仅是天地的恩赐,更是对夏朝的告诫。只要陛下谨记‘守仁政、重民生’,夏朝的国运定能如祭台一般,稳固绵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沉迷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我们的日常琐事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火炕  不朽:重生镇万界  一则故事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诡诈师  诡盗之王  天生禁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