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11集 夏朝建祭台 仿鸿蒙宗礼制祭天地祈国运(第2页)

第11集 夏朝建祭台 仿鸿蒙宗礼制祭天地祈国运(第2页)

此后,夏朝的祭台便成了斟鄩的标志性建筑。每年春秋两季,启都会率百官登台祭祀,而那座祭台,也确实如清玄所说,不断凝聚天地灵气与人族气运,让夏朝的国力日渐强盛。东方夷族不再异动,西北共工氏后裔也归降入朝,就连国中老臣,看向启的眼神里,也多了几分信服。

一日,启再次登上祭台,望着远处的农田和城郭,心中感慨万千。他想起禹临终前的嘱托,想起清玄的指点,更想起道尊龙宇的存在——那位居于起源殿、观诸天量劫的无上存在,虽未亲自降临,却通过鸿蒙宗,为夏朝指引了方向。

“道尊之恩,朕不敢忘。”启对着天空拱手行礼,阳光洒在他身上,也洒在祭台的山川星辰纹路上,让整座祭台都透着一股祥和的道韵。他知道,夏朝的路才刚刚开始,而这座仿鸿蒙宗礼制建成的祭台,将永远守护着人族的希望,见证着华夏文明的开篇。

启的指尖摩挲着镇国玉璧上的九州纹路,玉璧温润的触感里似还残留着那日天地金光的暖意。祭典过后三月,斟鄩城的气象已大不相同——城外农田里的麦穗比往年饱满三分,城中市集上的商旅多了数倍,就连此前偶有摩擦的东方夷族,也派使者带着海盐与兽皮来朝,言“见夏祭天得天地垂青,愿修邻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日清晨,启刚处理完各州奏报,内侍便来禀报:“陛下,清玄先生求见,说有鸿蒙宗传来的消息。”启心中一动,连忙起身迎至殿外。只见清玄今日身着的道袍上,多了一道淡金色的纹路,那是鸿蒙宗弟子传递重要讯息时才会有的标识。

“先生可是从昆仑虚回来了?”启引着清玄入殿,刚落座便急切问道。自祭台建成后,清玄便奉命返回鸿蒙宗复命,如今突然归来,想必是玄空大长老有要事嘱托。

清玄点头,从怀中取出一封用玄色绸布包裹的信函,双手递上:“大长老见夏朝国运渐稳,甚是欣慰。此信中除了对祭台后续维护的嘱咐,还有一事关乎夏朝根基——大长老说,洪荒之中仍有残存的劫气,恐日后扰动人族气运,特传‘聚灵阵’图谱,可刻于祭台四周,助祭台更好地汇聚天地灵气,抵御劫气。”

启接过信函,展开一看,只见信上除了玄空苍劲的字迹,还附着一张泛黄的兽皮图谱。图谱上绘着八个方位的阵眼,每个阵眼旁都标注着对应的灵材——东方需植“青梧”,取木灵之气;西方需置“白石”,聚金灵之力;南方需引“温泉”,纳火灵之暖;北方需埋“玄冰”,藏水灵之润;其余四隅,则需分别嵌入“土晶”“风珠”“雷纹石”“云玉”,以凑齐八卦灵韵。

“这‘聚灵阵’需用的灵材,是否难寻?”启看着图谱上的“雷纹石”,眉头微蹙。他曾听宫中老臣说,雷纹石生于雷暴频发的山谷,开采时需冒天雷之险,寻常工匠不敢靠近。

清玄似早料到他的顾虑,轻声道:“陛下放心,大长老已命鸿蒙宗弟子代为寻得部分灵材。其中青梧、白石、土晶已送至城外,唯有雷纹石与云玉,需陛下派心腹之人前往冀州的‘雷泽’与徐州的‘云台山’采集。大长老还说,这两处灵材所在地,恰是当年黄帝战蚩尤、神农尝百草的故地,让陛下派人前往,也是为了让夏朝子弟铭记上古圣王之功。”

启闻言,当即传旨:命大将军孟涂率三百精兵,携工匠前往雷泽采雷纹石;命太史令终古带二十名学士,赴云台山寻云玉。临行前,启特意召来二人,嘱咐道:“此行不仅是采灵材,更是去寻上古圣王的遗迹。若见有百姓受困,需出手相助;若见有异兽作乱,需妥为处置,切不可因寻材而扰民生。”

孟涂与终古领命而去,启则每日与清玄一道,在祭台周边勘测阵眼位置。清玄手持罗盘,沿着祭台四周缓步而行,每走五十步便驻足片刻,待罗盘指针稳定后,便在地面上用朱砂画一个圈:“陛下看,此处便是东方阵眼,青梧需植于圈中三尺深处,根系要朝向祭台,方能引木灵之气入阵。”

启蹲下身,看着朱砂圈旁的土地,忽然问道:“先生,这聚灵阵建成后,除了抵御劫气,还能护佑百姓吗?”清玄抬头,眼中带着笑意:“大长老说,聚灵阵不仅能助祭台聚气,还能让阵内的土地更肥沃,周边百姓种的庄稼会更茁壮,就连寻常人居住在阵内,也能少受病痛之扰。”

启心中大喜,当即下令:“传令下去,祭台周边五里内的土地,皆划归为‘灵田’,租给无地的百姓耕种,免三年赋税。”此令一出,斟鄩百姓无不欢呼雀跃,每日都有百姓自发前往祭台周边,帮着工匠清理杂草、平整土地,原本需一月完成的阵眼开挖,二十日便已完工。

半月后,孟涂与终古先后归来。孟涂带回了三块磨盘大的雷纹石,石身上的雷纹在阳光下泛着淡紫色的光晕,虽历经颠簸,却完好无损;终古则不仅寻得二十块云玉,还带回了一卷《云台山记》,上面记载着神农当年在云台山尝百草时,如何教当地百姓辨识五谷、治疗疫病的旧事。

“陛下,雷泽之地确有天雷,不过鸿蒙宗弟子暗中相助,派了会引雷之术的修士护持,我们采石时竟未伤一人。”孟涂躬身禀报,语气中满是惊叹,“那修士还说,若日后夏朝有难,可派人持祭台玉璧前往昆仑虚求援,鸿蒙宗定会相助。”

启接过《云台山记》,翻看几页,眼中满是感慨:“上古圣王为护人族,不惜以身犯险,朕定要将这些旧事刻于祭台偏殿,让后世子孙永记。”

次日清晨,聚灵阵启动仪式如期举行。清玄亲自坐镇祭台中央,指挥工匠将灵材一一归位:东方青梧植入土中,刚埋好根系,便有青芽从枝头冒出;西方白石安放妥当,石身瞬间泛起淡淡的金光;南方温泉引入阵眼,水汽蒸腾间竟凝成朵朵祥云;北方玄冰埋下后,地面虽微凉,却不冻农作物;其余四隅的灵材嵌入后,八卦阵眼同时亮起,八道彩色的灵气光柱冲天而起,与祭台本身的气场交织在一起,在斟鄩城上空形成了一道半透明的护罩。

启站在祭台下,看着这壮观的景象,忽然听到身边传来孩童的笑声。他转头一看,只见几个百姓家的孩子正伸手去触碰护罩边缘,那护罩不仅不伤人,还散发出温暖的气息,让孩子们笑得格外开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聚灵阵已成。”清玄走到启身边,拱手道,“此阵可保夏朝百年内不受劫气侵扰,若日后灵气衰减,只需更换阵眼灵材便可。大长老还说,待陛下百年之后,可将镇国玉璧传于后世君主,玉璧在,祭台的灵气便不会散,夏朝的国运也能代代相传。”

启望着祭台上空的灵气护罩,又看了看城中安居乐业的百姓,忽然想起禹当年治水时说的话:“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他深吸一口气,对着昆仑虚的方向拱手行礼:“玄空大长老之恩,道尊龙宇之恩,夏朝君臣百姓,永世不忘。”

此后数百年,夏朝的祭台始终矗立在斟鄩城南。每逢春秋祭祀,君主率百官登台,祭天地、敬圣王;寻常百姓则在祭台周边的灵田中耕种,受灵气滋养,日子过得富足安稳。即便后来夏朝末年出现昏君,祭台的灵气护罩仍在默默护佑着人族,直到商朝取代夏朝,新的君主依旧沿用祭台礼制,只是将供奉的圣王名单中,添上了夏朝历代贤君的名字。

而那座刻着鸿蒙宗印记的祭台,也成了洪荒大地上人族文明的象征——它见证了夏朝的兴衰,承载着上古圣王的功德,更连接着鸿蒙宗与人间的羁绊,在后来的巫妖劫、封神劫中,虽历经风雨,却始终未倒,直到洪荒碎裂成三界六道,那祭台的残痕,仍留在后世地球的华夏大地之下,默默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文明火种。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火炕  一则故事  我们的日常琐事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天生禁区  诡诈师  不朽:重生镇万界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诡盗之王  沉迷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