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41集 商汤新政 轻徭薄赋选贤任能商朝民生渐富(第1页)

第41集 商汤新政 轻徭薄赋选贤任能商朝民生渐富(第1页)

一、夏墟残烟里的新朝气象

夏朝都城斟鄩的残垣上还沾着未冷的血,商汤站在曾经夏桀享乐的瑶台旧址前,指尖拂过被战火熏黑的玉柱。风卷着沙尘掠过,混着远处百姓的低语——那声音里没有亡国的悲戚,倒有几分藏不住的松动,像压了千年的巨石终于挪开一角。

“大王,斟鄩城内已清点完毕,夏室旧臣愿归降者三十有二,负隅顽抗者皆伏诛。”左相仲虺捧着竹简,声音压得很低,目光却扫过商汤身后的队列——那是随商汤征战多年的“玄甲军”,甲胄上的血痕未擦,却没了战时的肃杀,反倒在帮百姓扶正歪斜的屋梁。

商汤没接竹简,转头望向巷口。一个老妪正牵着孙儿捡拾地上的谷粒,玄甲军的小卒见了,从自己的粮袋里倒出半袋粟米递过去。老妪愣了愣,扑通跪在地上磕头,孙儿也跟着学样,小卒慌得连忙去扶,连声道:“大娘使不得,我等打仗本就是为了让百姓有饭吃。”

这一幕落在商汤眼里,他眼底的凝重散了些,对仲虺道:“夏桀亡,不是亡于我商族的刀兵,是亡于他把百姓当草芥。如今商朝立,若再走老路,不过是换个名号的夏朝罢了。”

仲虺点头,展开竹简:“臣已拟好安民告示,先免斟鄩百姓三年赋税,再派官吏清查各地粮仓,赈济饥民。只是……”他顿了顿,“我军征战多年,粮草本就紧张,若免了赋税,恐难支撑军需。”

商汤抬手打断他,目光望向远方的农田:“你看那田垄,夏时被贵族占去大半,百姓只能在石缝里种粮,哪有收成?如今要做的,不是愁粮草,是把田还给百姓,让他们肯种、敢种。”

话音刚落,身后传来马蹄声,右相伊尹勒住缰绳,手里提着一个布囊,翻身下马时,布囊里的东西哗啦啦响。“大王,臣从夏室粮仓搜出的‘贡赋册’,您瞧瞧。”伊尹将布囊递过去,里面竟是数十片刻满文字的甲骨,“夏桀每年要各地贡粮三十万石,丝帛五万匹,还要征调民夫修瑶台、挖酒池,百姓连种子都留不下,哪有心思种地?”

商汤拿起一片甲骨,指尖划过“征民夫五万修琼宫”的刻痕,指节泛白:“从今日起,商朝的贡赋,只取三成——百姓先吃饱,国家才能有余粮。”

这话让仲虺和伊尹都愣了。三成贡赋,是夏时的十分之一,别说支撑军需,连朝廷官吏的俸禄都未必够。伊尹刚要开口,商汤却先道:“你俩别急,随我去城外看看。”

三人骑马出了斟鄩,行至十里外的洛水岸边。往年这时节,洛水两岸的农田该是荒芜的——夏时民夫都被征去修宫殿,田地早荒了。可今日望去,竟有数十个百姓在田里翻土,有的甚至光着脚,把泥土攥在手里,像是在查验土性。

“那是往年逃到山里的流民,听闻大王破了夏桀,都回来了。”伊尹指着一个扛着锄头的汉子,“他叫石父,原是洛水畔的农户,夏桀征他儿子修瑶台,儿子没回来,他就带着家人躲进了山里,如今竟主动回来种地了。”

商汤翻身下马,快步走到石父身边。石父见是商汤,吓得连忙扔了锄头要跪,商汤一把扶住他:“老乡,怎么不等官府的告示,就先动手种地了?”

石父搓着手,黝黑的脸上满是局促,却也藏着期待:“俺听城里来的人说,新大王不抢粮、不抓人,俺就想,先把地翻好,等开春种上粟,俺娃就能吃上饱饭了。”他指了指不远处的一个土坡,“俺媳妇和娃还在那边拾柴,说等俺翻完这块地,就搭个草屋,再也不逃了。”

商汤望向土坡,果然见一个妇人带着两个孩子,正把枯枝捆成束。风吹过,妇人似是察觉到这边的目光,抬头望过来,见是商汤,连忙拉着孩子躲到树后,却没跑——像是在试探,又像是在期盼。

“听到了吗?”商汤转头对仲虺和伊尹说,“百姓要的不是官府给多少,是给他们一个能安心种地的日子。只要他们肯种,别说三成贡赋,就是两成,将来的收成也能比夏朝时翻三倍。”

当天傍晚,商汤的“轻徭薄赋令”就传遍了斟鄩及周边郡县。令中写明:凡归乡流民,可领无主之地耕种,三年不缴赋税;原有农户,每年贡赋只缴三成,若遇灾年,全免;此外,废除夏时“贵族世袭占地”之制,贵族占有的多余田地,须分给无地百姓,若有违抗者,收回所有封地。

消息传开的当晚,斟鄩城外的山路上就挤满了归乡的流民。他们提着包袱,牵着牛羊,有的甚至背着年迈的父母,朝着有炊烟的方向走。守城的士兵不仅不拦,还提着灯笼指引方向,把官府储备的粟米熬成粥,分给路上的流民。

“俺以为这辈子都回不来了。”一个流民捧着热粥,眼泪掉进碗里,“夏桀那时候,俺们逃到山里,冬天没粮,只能挖草根、吃树皮,俺媳妇就是那时候没的……如今新大王让俺们种地,俺们终于能活下去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商汤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这一幕,对身边的伊尹道:“明日起,你负责派官吏去各地,教百姓改良农具——把夏时的石犁换成木犁,再在犁头包上铜片,翻地能快些;仲虺,你去清查各地的水利,夏时的水渠大多淤塞了,得赶紧疏通,不然开春浇不了地。”

伊尹和仲虺齐声应下。夜色渐深,城门楼的灯火映着商汤的身影,也映着城外渐渐多起来的草屋——那是流民们连夜搭起的家,虽然简陋,却透着活气。

二、朝堂里的“选贤令”:从奴隶到大夫

商朝的朝堂设在斟鄩的旧宫遗址上,商汤没修新的宫殿,只是把夏时的议事殿简单修缮了一下,去掉了殿内的金玉装饰,换成了朴素的木案和草席。

登基后的第三个月,商汤在议事殿召开朝会,文武百官按品级站定,却见殿门外来了一个穿着粗布衣裳的汉子,手里还提着一个工具箱,神色局促地站在门口,引得百官窃窃私语。

“大王,此人是洛水畔的工匠,名叫费昌,据说擅长造车,可他只是个奴隶出身,怎能进议事殿?”礼部官员上前一步,语气里满是不满,“朝堂乃庄重之地,岂能让奴隶随意出入?”

商汤却摆了摆手,对费昌道:“你进来,把你造的车推上来给大家看看。”

费昌连忙应着,转身出去,推着一辆车走进殿内。那车与寻常的马车不同,车轮上裹着一层厚木,木上又钉了铜钉,车轴处还涂了油脂,推起来竟没什么声响。

“这是俺改进的‘安车’,”费昌低着头,小声解释,“寻常马车走在石子路上,车轮容易坏,俺在车轮上裹了厚木,钉了铜钉,能多用半年;车轴涂了兽油,拉起来省力气,要是运粮,比原来能多装两石。”

商汤走到车前,伸手推了推,果然轻便。他转头对百官道:“夏时,工匠都是奴隶,连名字都没有,可他们造的农具、车辆,却是百姓活命的根本。如今商朝要兴,缺的不是贵族子弟,是能做事、会做事的人。费昌能改进车辆,让百姓运粮更省力,为何不能进朝堂?”

百官一时语塞。礼部官员还想争辩,却被伊尹拉住了。伊尹上前一步,对商汤道:“大王所言极是。臣以为,当颁‘选贤令’:无论出身奴隶、农户,还是商人,只要有一技之长——能种田、会造车、懂水利,或是能领兵打仗,都可举荐入朝,量才任用。”

商汤点头,当即命人拟写“选贤令”,并规定:凡举荐贤才者,若所举之人确有能力,举荐者可获赏粟米百石;若举荐之人无能,举荐者须受罚,免去三个月俸禄。

“选贤令”颁下后,各地举荐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涌向斟鄩。有擅长种田的老农,能根据土性判断种什么庄稼收成最好;有懂水利的匠人,能算出水渠的坡度,让水流得又快又匀;还有曾在夏军里当兵的士卒,熟悉兵法,能训练士兵。

商汤对这些人一一召见,亲自考核。对擅长种田的老农,他问:“如何能让一亩地的粟米产量从两石涨到三石?”老农答:“秋收后把秸秆埋进地里当肥料,开春再浇足水,种子选颗粒饱满的,这样苗长得壮,收成自然多。”商汤听了,当即任命老农为“农正”,负责指导各地百姓种田。

对懂水利的匠人,他问:“洛水时有泛滥,如何能防?”匠人答:“在洛水两岸筑堤,堤上种柳树,柳树根能固堤;再在下游挖几个蓄水池,汛期时能存水,旱时又能浇地。”商汤大喜,任命匠人为“水正”,负责疏通水渠、修筑堤坝。

最让人意外的是一个名叫莱朱的商人。莱朱原本在斟鄩做买卖,擅长计算,能算出各地的粮价、物价,还能根据时节判断哪种货物好卖。商汤召见他时,问:“如今商朝初立,各地物资短缺,如何能让百姓有粮吃、有布穿?”

莱朱答道:“大王可设‘市官’,统一管理各地集市,禁止商人哄抬物价;再组织商队,把产粮多的地方的粟米运到缺粮的地方,把产丝帛多的地方的布帛运到缺布的地方,互通有无。这样一来,百姓既能买到需要的东西,商人也能赚到钱,国家还能收些商税,补充军需。”

商汤听了,当即任命莱朱为“司市”,负责管理集市和商队。消息传开,有人不满:“莱朱只是个商人,唯利是图,怎能当官?”商汤却道:“商人能让物资流通,让百姓有东西用,这就是本事。只要他能为百姓做事,不管他是什么出身,都能当官。”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天生禁区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我们的日常琐事  诡盗之王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一则故事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沉迷  火炕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不朽:重生镇万界  诡诈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