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72集 商王太戊 贤相辅政中兴定鼎(第2页)

第72集 商王太戊 贤相辅政中兴定鼎(第2页)

随后,伊陟向太戊上奏,请求征调民力治理圃田泽。太戊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还下旨:“凡参与治理圃田泽的百姓,每日供给两餐,战后可分得开垦出的良田。”

消息传出,百姓们踊跃报名,短短数日便召集了三万民力。伊陟亲自坐镇圃田泽,指挥民力挖渠排水。田伯及其弟子则在一旁指导,教百姓如何根据地形挖渠,如何判断水位高低。夏日的太阳毒辣,伊陟却每天都在工地上巡查,有时还会亲自拿起锄头,和百姓们一起劳作。百姓们见相爷如此亲民,干活也愈发卖力。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圃田泽的积水终于被排干,开辟出了近十万亩良田。伊陟又按照田伯的建议,将这些良田分给参与治理的百姓,并减免他们一年的赋税。百姓们欢天喜地,纷纷种下了粟、麦、稻等作物。

与此同时,《农事录》也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来。农师们走遍商朝各地,教百姓识别节气、改良土壤、防治病虫害。在雍城以西的岐地,原本因土壤贫瘠,粮食产量极低,农师们教当地百姓将草木灰混入土壤中,提高土壤肥力,又根据《农时录》的记载,改种耐旱的粟米。到了秋收时节,岐地的粮食产量比往年翻了一倍还多。

除了农业,伊陟还重视桑蚕业。他派人前往南方的淮水流域,引进优良的桑苗和蚕种,在雍城周边设立“桑蚕坊”,请擅长养蚕缫丝的妇人担任“蚕师”,教导百姓养蚕缫丝。很快,商朝的丝绸产量大幅增加,不仅满足了王室和贵族的需求,还能通过贸易换取周边部族的马匹、牛羊等物资。

秋收时节,伊陟陪同太戊前往各地巡查。只见田地里金黄的粟米压弯了穗,百姓们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集市上,粮食、丝绸、布匹等物资琳琅满目,商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太戊看着这繁荣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先生推行农桑,不过一年时间,我商朝便仓廪充盈,百姓富足,这都是先生的功劳啊!”

伊陟躬身道:“这都是大王信任、百姓努力的结果。如今农桑已兴,我们接下来该整顿边军,抵御外敌了。”

四、整军精武,威震边疆

商朝的边患,主要来自北方的土方和西方的鬼方。这两个部族皆是洪荒时期游牧部族的后裔,民风彪悍,擅长骑射,常年侵扰商朝边境,掠夺粮食和人口。前几任商王也曾派兵征讨,却因边军涣散、将官无能,屡战屡败,反而让土方和鬼方愈发嚣张。

伊陟深知,若不彻底解决边患,商朝的中兴便如同空中楼阁,随时可能被外敌摧毁。他上任后,便开始着手整顿边军。这日,伊陟来到雍城以西的边军大营——这里驻扎着商朝最精锐的三万边军,却因将官克扣军饷、士兵疏于训练,战斗力极低。

边军大将名叫乌获,是前朝老将,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却性情暴躁,不擅治军。听闻伊陟前来,乌获带着几名副将出营迎接,态度傲慢:“相爷不在王宫处理朝政,来我边军大营做什么?莫非是怀疑我治军不力?”

伊陟没有理会他的傲慢,直接走进大营。只见营中士兵有的在闲聊,有的在赌钱,有的甚至躺在地上睡觉,武器随意丢在一旁,盔甲上满是灰尘。伊陟脸色一沉,指着一名正在赌钱的士兵,对乌获道:“乌将军,这就是你训练的士兵?大敌当前,他们却如此懈怠,若土方、鬼方此时来犯,如何抵挡?”

乌获脸色微红,却仍强辩道:“相爷有所不知,边军常年驻守边疆,生活枯燥,偶尔放松一下也是难免的。而且,士兵们的军饷迟迟未发,士气低落,也难怪他们无心训练。”

“军饷未发,是因为朝中贪官克扣,如今吏治已清,军饷很快便会足额发放。”伊陟语气严肃,“但士兵疏于训练,却是你的责任!从今日起,边军大营实行‘晨训晚练’制度,每日清晨卯时起床训练,傍晚酉时结束,任何人不得懈怠。若有违反者,军法处置!”

随后,伊陟宣布了一系列整顿边军的措施:一是改革军饷制度,由朝廷直接将军饷发放到士兵手中,杜绝将官克扣;二是选拔优秀的士兵担任什长、百夫长,取代那些昏庸无能的将官;三是加强武器装备的制造和维护,由朝廷派工匠入驻大营,修复破损的盔甲和武器,同时打造新的戈、矛、弓箭等兵器。

乌获虽心中不满,却也不敢违抗伊陟的命令,只能按照伊陟的要求整顿军纪。伊陟还从王室卫队中挑选了一批精锐,派往边军大营担任教官,教导士兵们阵法和格斗技巧。

为了提高士兵的士气,伊陟还向太戊上奏,请求设立“军功制”:士兵在战场上杀敌越多,功劳越大,战后可获得爵位、土地和赏赐;若士兵战死,其家人可获得朝廷的抚恤。太戊当即批准了这一制度,还亲自前往边军大营,向士兵们宣布了这一消息。

士兵们听闻杀敌可获爵位和土地,士气大振,训练也愈发刻苦。原本松散的边军,在短短三个月内便焕然一新,士兵们个个精神抖擞,盔甲鲜明,武器锋利,战斗力大幅提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年冬天,土方部族的首领土方王率领五万骑兵,再次侵扰商朝边境,包围了边境重镇邢城。邢城守将急忙向雍城求援,太戊召集群臣商议对策。伊陟奏道:“大王,如今边军已整顿完毕,战斗力已非往日可比,臣请命率军出征,一举击溃土方,震慑鬼方,永绝边患!”

太戊沉吟片刻,看向伊陟:“先生虽有谋略,却未曾领兵作战,寡人担忧……”

伊陟尚未开口,一旁的乌获上前一步,拱手道:“大王放心!相爷制定的军纪、阵法已让边军脱胎换骨,末将愿随相爷出征,听候相爷调遣!”乌获虽起初对伊陟不满,却在目睹边军的变化后,对其心生敬佩,此刻愿全力辅佐。

太戊见状,放下心来,当即任命伊陟为帅,乌获为副帅,率领三万边军出征邢城。

大军出发前,伊陟召集众将,制定作战计划:“土方骑兵擅长奔袭,却不善持久战。我们可先派一支轻骑,绕到土方大军后方,切断其粮草补给;主力部队则正面驰援邢城,与邢城守军内外夹击,必能破敌。”

众将领命,依计行事。伊陟与乌获率领两万主力,向邢城疾驰而去;同时,派五千轻骑,由经验丰富的百夫长李信率领,秘密绕到土方大军后方。

三日后,主力部队抵达邢城外围。此时,土方大军已围攻邢城多日,城墙上布满箭痕,守军伤亡惨重,却仍在顽强抵抗。土方王见商朝援军到来,当即下令停止攻城,率领大军列阵迎敌。

“杀!”随着乌获一声令下,商朝边军列成“锋矢阵”,如一把尖刀般冲向土方大军。士兵们手持戈矛,奋勇杀敌,盔甲碰撞声、兵器交击声、喊杀声震天动地。土方骑兵虽勇猛,却没想到商朝边军竟如此强悍,一时被打得节节败退。

就在双方激战正酣时,李信率领的五千轻骑突然出现在土方大军后方,点燃了其粮草大营。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土方士兵见粮草被烧,顿时军心大乱。

伊陟抓住时机,下令全军出击:“乘胜追击!不留一敌!”商朝边军士气大振,如潮水般冲向土方大军。土方王见大势已去,想要率军突围,却被乌获拦住。两人大战数十回合,乌获凭借精湛的武艺,一矛刺穿土方王的胸膛。

土方大军失去主帅,纷纷弃械投降。伊陟下令,赦免投降的土方士兵,让他们返回部族,只将其中顽固抵抗的将领处死。随后,伊陟率军进入邢城,安抚守军和百姓,发放粮食和药品,修复城墙。

邢城之战的胜利,传遍了商朝各地,百姓们欢欣鼓舞,而西方的鬼方部族则闻风丧胆,不敢再轻易侵扰商朝边境。伊陟班师回朝时,太戊亲自率领百官出城迎接,将伊陟封为“商尹”,赏赐良田千亩、金玉无数。

伊陟却婉拒了赏赐:“大王,此战能胜,全靠将士们奋勇杀敌、百姓们支持。若要赏赐,应先赏赐将士和百姓。”太戊闻言,对伊陟更加敬重,当即下旨,赏赐参战将士爵位和土地,减免邢城及周边地区百姓一年的赋税。

此后,伊陟又辅佐太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与周边部族签订盟约,互通有无;加强王室对地方的管控,防止诸侯叛乱;重视文化教育,在雍城设立“学宫”,教导贵族子弟和百姓读书识字……

在伊陟的辅佐下,商朝的国力日益强盛,疆域不断扩大,东到大海,西至渭水,南达淮水,北抵燕山,百姓安居乐业,诸侯臣服,史称“太戊中兴”。

这日,太戊与伊陟一同登上雍城的城楼,望着下方繁华的都城,太戊感慨道:“先生,若没有你,便没有如今的商朝。寡人能得先生辅佐,实乃商族之幸、百姓之幸!”

伊陟望着远方的山川,轻声道:“大王,中兴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当继续励精图治,让商朝的基业代代相传,永保太平。”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雍城的城墙上,也洒在两位君臣的身上,为这段“贤相辅政,中兴定鼎”的佳话,镀上了一层温暖而厚重的光芒。而此时的洪荒大地,虽暂归平静,却无人知晓,一场更大的劫数——封神劫,已在时光的长河中,悄然酝酿。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诡盗之王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火炕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不朽:重生镇万界  一则故事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我们的日常琐事  天生禁区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诡诈师  沉迷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