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内的碎石不断坠落,太一脚踏钟光,在混乱中寻找裂隙的核心。他发现此处的裂隙并非单一缺口,而是由无数细小的裂纹组成,如同蜂巢般遍布通道壁,每一道裂纹都在不断吞噬着星辰之力。“需先凝后补。”太一祭出东皇钟,钟体骤然膨胀,将整个通道入口笼罩其中。
钟鸣声响彻混沌虚空,第一响震碎了靠近的混沌乱流,第二响凝聚了四散的星辰之力,第三响则将这些星辰之力压缩成液态,顺着裂纹流淌。太一双手结印,引动钟内的日月星辰虚影,与通道外的周天星斗阵产生共鸣。刹那间,无数星光涌入通道,与液态星辰之力交融,化作新的阶梯材料。
东皇钟在通道内不断升降,钟口精准地将混合了混沌之力的星辰材料注入每一道裂纹。太一能清晰感知到,钟体正在与星辰之力产生共鸣——当年他与帝俊创建上古天庭时,便是以周天星斗大阵掌控星辰运转,对星辰之力的运用早已炉火纯青。当最后一道裂纹被填补,钟体发出一声清越的长鸣,通道内的星汉梯重新变得完整,阶梯上流转着混沌与星辰交织的光芒。
“成了!”帝俊在外围高声喊道,他能感觉到混沌乱流已被东皇钟的结界阻挡在外。太一收钟落地,脸色略显苍白——连续修补三处通道,他的神力消耗已近六成。玄冥及时赶到,递过一瓶“凝神丹”:“龙宇道尊有令,此处修补完毕后必须调息三个时辰,再补其余通道。”
太一接过药瓶,仰头吞下几粒丹药,在通道入口坐下调息。玄空趁机记录:“星汉梯以混沌之力合星辰材料修补,钟镇混沌乱流,结界固梯,星域与天界通路复通。”此时的舆图上,已有三处通道被标注为“已修复”,剩下的四道虽裂痕较小,但分布零散,仍需耗费心神。
第五章四道齐修·钟鸣贯界
三个时辰后,太一调息完毕,神力恢复大半。他起身望向剩下的四道通道:连接天界与幽冥的“阴阳道”、贯通修仙界各宗门的“宗门道”、连接地球与星域的“地星道”,以及维系六道内部流转的“轮回道支线”。这四道通道的裂痕虽不致命,但彼此相连,一处不稳便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分而治之,逐个击破。”太一制定策略,先前往阴阳道。此处通道连接着天庭的凌霄宝殿与幽冥的阎罗殿,是仙神与冥官往来的主要路径。裂隙中混杂着天界的清灵之气与幽冥的阴寒之气,二者相互冲撞,导致通道内温度忽冷忽热,空间极不稳定。
太一祭出东皇钟,钟体发出雄浑的钟声,瞬间将两种气流分隔开来。他引动钟内的地水火风之力,在通道中间凝成一道阴阳鱼图案,使清灵之气与阴寒之气各自循环,互不干扰。随后,混沌神光注入裂隙,将其填补,钟口再吐清光,凝成一道阴阳结界,确保气流平衡。
紧接着是宗门道,此处连接着修仙界的各大宗门,裂隙中残留着阐截两教大战时的残余法力。这些法力属性各异,相互排斥,导致通道内灵气紊乱。太一以东皇钟的钟声震散残余法力,再引动混沌之力将其炼化,随后以神光编织成网络,将各大宗门的灵脉连接起来,确保灵气顺畅流转。
地星道连接着地球与星域,是帝俊驯兽殿异兽往返的通道,也是地球吸收星域灵气的重要路径。此处裂隙虽小,但位置隐蔽,位于地球大气层边缘,稍有不慎便可能波及华夏部落。太一将东皇钟化作芥子大小,潜入裂隙深处,以混沌之力修补后,在通道入口设下隐形结界,既能阻挡凶兽入侵,又不影响灵气输送。
最后是轮回道支线,这是六道内部流转的辅助通道,连接着地府的十殿阎罗辖区。裂隙导致亡魂流转受阻,部分亡魂滞留通道中,形成新的怨灵。太一以东皇钟的净化之力驱散怨灵,再以钟体镇压通道法则,确保亡魂有序流转。钟鸣声响彻六道,滞留的亡魂纷纷顺着通道前往各自的轮回之地。
这四道通道的修补耗时十日,太一每日都要催动东皇钟数次,神力消耗巨大,玄黄长袍上的星辰图案都黯淡了几分。但每修补完一处,他都会仔细检查结界的稳固性,确保万无一失。帝俊与玄冥轮流为他输送神力,玄空则全程记录,舆图上的红圈越来越多,最终只剩下最后一道核验标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六章结界核验·法则归位
七处通道全部修补完毕后,太一并未立刻返回起源殿,而是带着帝俊、玄空等人逐一核验。忘川道的混沌结界已开始自行吸收幽冥的纯净阴气,表面的铭文愈发清晰;昆仑道的周天星斗阵与修仙界的灵脉相连,灵气输送恢复如初,华夏部落的河床已注满清水;星汉梯的阶梯闪烁着星辰之光,混沌乱流被稳稳挡在外面。
“还需引天道之力加固。”太一站在混沌广场中央,祭出东皇钟。此次他全力催动神器,钟体膨胀至百丈高,表面的日月星辰、地水火风图案飞速旋转,内部隐现的洪荒万族虚影发出齐声呐喊。钟声穿透七处通道,直达三界六道的各个角落,引动天地间的法则之力汇聚而来。
这些法则之力如同溪流汇入大海,顺着东皇钟的神光注入七处通道的结界中。原本玄黄色的结界渐渐染上七彩霞光,与当年女娲补天的灵光有异曲同工之妙。太一眉心的天道皇纹与钟体共鸣,口中诵念最后的稳固咒语,钟体发出第七声鸣响,这一声钟声悠远绵长,如同大道的低语,宣告着修补大业的完成。
钟鸣消散后,七处通道的结界同时亮起,形成一道无形的网络,将三界六道紧密连接在一起。鸿蒙盘的虚影在广场上空浮现,盘面的三界脉络已恢复清晰,光点稳定明亮,再无丝毫紊乱。龙宇与玄冥缓步走来,龙宇望着完好的通道,眼中露出赞许之色:“以一己之力补全七道,东皇钟之威,名不虚传。”
“非我一人之功。”太一收钟落地,语气谦和了几分,“兄长护持外围,玄冥赠丹相助,玄空绘图指引,缺一不可。”帝俊笑道:“还是太一神通广大,换作他人,纵有至宝也未必能如此精准修补。”玄空则捧着记录册上前:“此次修补全过程已详细记录,可编入《起源殿典录》,为后世留鉴。”
龙宇接过记录册,翻至最后一页,上面赫然写着:“封神劫后三十七日,东皇太一以东皇钟补三界六道通道七处,钟鸣二十七响,混沌之力定法则,神光结界固虚空,界力不外泄,灵脉复流通。”他提笔在旁边批注:“太一护界之功,三界共记。”
此时的三界已恢复秩序:天界清灵之气充盈,星宿运转如常;修仙界灵脉复苏,宗门弟子开始正常修炼;幽冥浊气尽除,亡魂有序轮回;地球华夏部落的先民们重新开始耕种,孩童在清泉边嬉戏。东皇钟修补的不仅是通道的裂痕,更是三界六道初立的根基。
第七章钟归原处·界稳天长
回到起源殿后,太一将东皇钟置于殿外的祭台上。钟体玄黄依旧,表面的铭文流转着淡淡的神光,经历了七日七夜的修补大战,这件先天至宝不仅未有损耗,反而因引动了天地法则而更显神圣。龙宇走上前,指尖轻抚钟体:“此钟镇压过鸿蒙,扭转过时空,如今又补全三界通道,功绩彪炳。”
“神器当为护界所用,而非束之高阁。”太一望着殿外的混沌虚空,“若日后再有裂隙,东皇钟仍可再战。”帝俊笑道:“有此钟在,三界便多了一道保障。我已命御兽殿每日巡查通道,一旦有异动,即刻传讯。”
玄冥取出新炼的固界丹,分赠众人:“通道虽补,但仍需定期养护。这些丹药可滋养结界,延缓老化。”玄空则将记录册存入藏经阁,与《封神劫全史》放在一起:“日后修士查阅典籍,便知今日补通道之艰辛,更懂守护三界之重要。”
三日后,起源殿收到来自三界的谢礼:天庭送来瑶池仙酿,修仙界献上千年灵材,幽冥递上轮回玉璧,地球华夏部落的先民则托玄空带来了亲手耕种的谷物。太一望着这些礼物,眉心的皇纹柔和了几分:“众生安康,便是对此次修补最好的回报。”
龙宇立于殿顶,望着三界六道的方向,鸿蒙盘在他掌心流转。七处通道的结界如同七颗明珠,在混沌虚空中闪耀,将三界六道紧密相连。“太一补通道,不仅是修补了空间的裂痕,更是稳固了三界共存的根基。”他转身对众人道,“从此刻起,三界六道方能真正算得上‘秩序初定’。”
太一走到龙宇身边,与他一同望向华夏部落的方向。那里炊烟袅袅,先民们正在田地里劳作,孩童的笑声顺着灵脉通道传了上来。东皇钟在祭台上发出轻微的鸣响,仿佛在回应着这人间的生机。“当年巫妖大战,我以钟护天庭;如今三界初立,我以钟补通道。”太一轻声道,“此钟之责,便是护佑这天地生灵。”
帝俊与玄冥走上前来,四人并肩而立,望着这劫后重生的三界。玄空在一旁提笔记录,将这一幕写入《三界初稳记》:“东皇钟镇于起源殿外,七道结界护于三界之中,众生安乐,界域稳固,此乃封神劫后第一桩盛事。”
此后万年间,三界六道虽偶有波澜,但七处通道始终稳固如初。东皇钟的玄黄神光成为三界生灵最安心的守护,而太一补通道的故事,则随着《起源殿典录》的流传,被后世仙、神、人、妖代代传颂——那是关于责任、守护与天地共生的不朽传奇。
喜欢源道龙宇洪荒劫纪请大家收藏:()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一则故事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诡诈师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天生禁区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不朽:重生镇万界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诡盗之王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我们的日常琐事 沉迷 火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