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见民之困,决意寻材
三界初定,地球华夏先民已历“华夏初历”十二载,农耕渐兴,部落日盛。然玄空自历山归起源殿复命时,对龙曦言及一事:“华夏先民虽知农时,却苦无利器——石斧多崩口,砍木如割肉;骨耜易折损,翻地似挠痒;陶罐经火则裂,存粮常受潮。无趁手工具,纵有良田沃土,亦难尽得其利。”
龙曦闻之,心有戚戚。彼时她刚自地球黄河畔归来,亲眼见部落青年“石壮”持石斧劈木,三斧下去,斧刃崩缺一角,石壮手背被碎石划伤,鲜血直流;又见巫祝“陶母”将粟米装入陶罐,未及半日,罐底便渗出水珠,粟米渐潮发霉。龙曦抚过石壮手中的粗制石斧,触感糙砺,刃口参差,竟是未经细磨的打制石器——此等工具,洪荒初开时便已存在,而今华夏欲兴,岂能受制于器物之陋?
归起源殿后,龙曦见龙宇正以鸿蒙盘观地球衍化,遂上前请命:“先民耕猎无利具,如雄鹰无锐爪。吾愿入地球深山,寻洪荒遗落之灵材,助其改进工具,免其劳作之苦。”龙宇颔首:“洪荒碎时,有灵材坠于地球深山,隐于云雾之间。汝携‘辨灵玉’前往,切记‘只赠材、不代劳’,留先民以实践悟造物之智。”
次日黎明,龙曦化一身青布衣裙,束发佩剑,携辨灵玉离起源殿,踏云直赴地球华夏部落周边的“万崇山”。此山连绵万里,峰峦入云,古木参天,正是洪荒碎块坠落后形成的灵脉汇聚之地——龙曦此行,便要于此间寻得能助先民进阶工具的四大灵材。
第一章:万崇山麓,初遇“石枯”
龙曦降于万崇山麓,辨灵玉即刻发出微弱的青光,指引方向。山路崎岖,腐叶没膝,偶有凶兽嘶吼从林间传来,却因她身上的洪荒气息而不敢近前。行至正午,忽闻前方有“叮叮当当”之声,夹杂着叹息。
循声而去,见一中年男子正蹲在溪边,以石块敲击手中的石斧。男子衣衫褴褛,手上布满老茧与伤口,正是昨日龙曦所见的部落青年石壮的父亲“石枯”——部落中最善制石器者,却因材料不佳,制出的工具总是不堪用。
“这般顽石,敲之易崩,磨之难利,如何能助族人砍木盖屋?”石枯见石斧又崩了刃,重重将其摔在地上,眼中满是沮丧。他转头见龙曦立在旁,先是一惊,随即拱手:“姑娘是何方人士?怎敢孤身入此深山?”
龙曦拾起石斧,指其材质:“此乃普通砂岩,质地疏松,不堪为器。山中自有坚石,如黑曜石、燧石,虽非灵材,亦比砂岩耐用十倍。”石枯摇头苦笑:“吾知燧石坚硬,可寻遍山前山后,仅得几块小料,不够制斧;黑曜石更是只闻其名,未见其形。”
龙曦取出辨灵玉,青光骤盛,指向西北方向:“随我来,三日之内,必让你得偿所愿。”石枯虽半信半疑,但见她言语笃定,又想起族人劳作之苦,便收拾行囊,随龙曦向深山走去。
当晚宿于山洞,石枯向龙曦讲起部落的困境:“自玄空先生传历法,族人知春种秋收,可翻地无好耜,一日仅能翻半亩地;收割无好刀,粟穗常散落田间;就连烧陶的黏土都差,烧十罐裂九罐。若能有好材料……”话未说完,便已哽咽。龙曦轻抚辨灵玉,暗下决心:此番寻材,不仅要寻制器之石,更要寻制耜之骨、制陶之土、制刃之矿。
第二章:寒潭秘境,取“玄铁石”
次日清晨,龙曦依辨灵玉指引,带石枯向万崇山深处的“寒潭谷”进发。行至谷口,便觉寒气逼人,谷中云雾缭绕,隐约可见一汪碧潭,潭边岩石泛着墨色光泽。辨灵玉青光直射潭边岩石,龙曦笑道:“找到了,此乃‘玄铁石’,是洪荒玄铁矿脉所化,质地坚而不脆,磨之能出锐刃,比燧石更胜百倍。”
石枯快步上前,抚过潭边岩石,触感冰凉细腻,比寻常石头重了数倍。他取出随身携带的石锤敲击,岩石仅留下浅浅白痕,毫无崩裂之象,当即跪地叩拜:“此等神石,真是天助我族!”
然玄铁石嵌于潭边岩壁,石枯的石锤根本无法撼动。龙曦抽出腰间佩剑,剑刃泛着淡淡金光——此乃她以三尖两刃枪边角料所铸的“青锋剑”。她挥剑轻劈,岩壁应声而裂,数块脸盆大小的玄铁石滚落潭边。“不可多取,”龙曦收剑,“此石坚硬,需慢慢打磨,先取三块,够用便好。”
石枯抱着玄铁石,如获至宝,却又面露难色:“此石虽好,却不知如何打磨成斧。”龙曦指向潭边的细沙:“寒潭之沙经千年水流冲刷,细如粉末。先以粗石打制雏形,再以细沙打磨刃口,三日可得一斧。”她边说边拾起一块玄铁石,以剑刃划出斧形:“按此形状打制,刃宽三寸,柄长一尺,最利砍木。”
当晚,石枯便在谷中搭起临时石灶,以龙曦所教之法打磨玄铁石。龙曦则倚在古树下,听他讲部落制石的历史:“先祖以打制石器为生,传了不知多少代。去年玄空先生来,说可磨制石器,可我们找不到好石头,磨出来的还是不经用。”龙曦道:“工具随文明而进,今日得玄铁石,明日或可得更好材料,华夏工具之兴,才刚起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三日后,石枯终于磨成一把玄铁石斧。斧刃寒光闪闪,挥之如风,砍向旁边的碗口粗小树,一击便断。石枯举斧欢呼,眼中热泪盈眶。龙曦将一块玄铁石碎料递给他:“此料可制石刀,用于收割粟穗。我还要入山寻其他灵材,你先带石斧回部落,教族人打磨之法。”石枯再三叩谢,背着玄铁石与新制石斧,兴冲冲地向部落方向而去。
第三章:古林深处,觅“灵犀骨”
送别石枯,龙曦依辨灵玉指引,向万崇山腹地的“古林”进发。此林树木皆有千年树龄,树干需数人合抱,枝叶遮天蔽日,地面布满厚厚的腐殖土。辨灵玉的青光愈发明亮,隐约带着一丝温润之气——龙曦知,此处必有适合制耜的灵材。
行至黄昏,忽见前方有一片空地支着数顶草棚,棚外晾晒着兽皮,正是部落猎人的临时营地。营地中,几个猎人正围坐叹息,地上躺着数把折断的骨耜——此乃以普通兽骨制成,翻地时一受力便断。
“再找不到好骨头,明日春耕就误了!”猎人首领“虎牙”捶着地面,他手中的骨耜断口参差不齐,正是今早翻地时折的。龙曦上前问道:“何为好骨头?”虎牙抬头见是她,忙起身:“姑娘可是助石枯寻得神石的恩人?我们要找坚而有韧的兽骨,可猎到的野猪、鹿子的骨头,都太脆了。”
龙曦取出辨灵玉,青光指向林深处的一处山涧:“那里有‘灵犀兽’的遗骨,此兽乃洪荒瑞兽,骨中含灵韵,坚韧不易折,最适制耜。”虎牙面露难色:“那山涧有巨蟒守护,我们去了三次,都没能靠近。”
龙曦一笑:“随我来,巨蟒不伤善人。”她率猎人向山涧走去,行至涧边,果然见一条水桶粗的巨蟒盘在岩石上,吐着信子。巨蟒见龙曦,眼中闪过惧色,竟缓缓退入水中——它曾是洪荒凶兽,认得龙曦身上的龙族气息。
山涧岩石上,果然散落着数具灵犀兽遗骨,骨骼粗壮,呈乳白色,触感温润。虎牙拾起一根腿骨,以石刀敲击,骨身仅微微震动,毫无碎裂之象。“这骨头!”虎牙激动得声音发颤,“能制十把骨耜!”
龙曦教猎人处理灵犀骨:“先以沸水浸泡三日,去其腥味;再以细沙打磨两端,一端削成尖状,用于翻地;一端钻孔,用于装柄。”她取过一根灵犀骨,以指甲划出刻度:“尖长五寸,柄孔直径一寸,这样受力最匀,不易折断。”
猎人当即在山涧边搭起营地,处理灵犀骨。龙曦见他们分工有序,有的烧沸水,有的捡细沙,便留下辨灵玉的一片碎料:“此玉可辨骨中灵韵,若遇普通兽骨,便会变暗。”虎牙率众猎人跪地叩拜:“恩人相助,我族春耕无忧矣!”
龙曦辞别猎人时,夜色已深。古林中风声飒飒,她望着部落方向的微光,嘴角含笑——玄铁石可制斧刀,灵犀骨可制骨耜,先民的农耕之困,已解其半。
第四章:火山余脉,采“赤陶土”
离开古林,辨灵玉的青光转向万崇山南麓的“火山余脉”。此处地势平缓,地面泛着红褐色,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硫磺味——正是洪荒火山喷发后留下的土地,藏有制陶的绝佳材料。
龙曦行至山麓,见一片空地上搭着数十个土窑,窑边堆满了碎裂的陶罐,几个妇人正垂头丧气地收拾陶片。其中一人正是部落中善制陶的陶母,她见龙曦走来,忙上前哭诉:“姑娘,你看这陶土,烧十罐裂九罐,粟米都没法存了!”
龙曦拾起一块陶片,触感粗糙,一捏便碎——此乃普通黄土,黏性不足,遇火易裂。她取出辨灵玉,青光直射不远处的一座红土坡:“那里的‘赤陶土’,是火山岩浆凝结而成,黏性如胶,含石英细砂,烧出的陶罐坚如磐石,滴水不漏。”
陶母将信将疑,随龙曦来到红土坡。此处的土呈深红色,用手一攥,便成紧实的泥团,松手后也不散开。“这土!”陶母惊喜地叫出声,“比我们平时用的黄土好多了!”
龙曦教陶母辨认赤陶土的成色:“色如丹砂,捏之成团,抛之不散,便是好土。采回后需过筛,去除石块草根,再加水揉匀,醒泥三日,这样制出的陶罐才不易裂。”她随手取过一块赤陶土,揉成陶罐形状:“罐壁要匀,厚约半寸,罐底要圆,这样烧制时受热均匀。”
陶母当即召来妇人,取工具采挖赤陶土。龙曦见她们采土时用的是普通木铲,效率极低,便指向坡边的一块玄铁石碎料:“可将此石磨成铲形,采土更快。”陶母依言,让随行的男子打磨铁铲,自己则带着妇人筛选陶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诡盗之王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一则故事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火炕 不朽:重生镇万界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沉迷 诡诈师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我们的日常琐事 天生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