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的译经阁内,檀香袅袅,墨香氤氲。晨光透过雕花木窗,洒在案几上堆叠如山的梵文经卷上,映得那些弯绕繁复的字符泛着淡淡的金光。玄奘身着杏黄色僧袍,盘膝坐在案前,眉头微蹙,指尖捻着一枚念珠,目光紧锁着手中的《瑜伽师地论》残卷。他身旁围坐着十数位高僧,有的伏案疾书,有的低声研讨,笔尖划过竹简的“沙沙”声,与偶尔响起的轻声议论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译经阁内独有的静谧。
“法师,此处‘阿赖耶识’的梵文原意,若直译为‘藏识’,虽贴合字面,却恐未能尽释其‘含藏一切种子’之深意;若译为‘第八识’,又怕凡夫俗子难以理解其与眼、耳、鼻、舌、身、意六识及末那识的关联。”一位白发高僧捧着经卷,语气中满是困惑。
玄奘颔首,指尖在经卷上轻轻摩挲,沉声道:“此言甚是。梵文深邃,一词多义者比比皆是,且佛法精妙,若译经稍有偏差,便可能误导信众,辜负西行取经之初心。”他西行十七载,跨越万水千山,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的不仅是数百卷真经,更是渡化东土众生的希望。如今真经在手,译经之事却比想象中更为艰难——许多梵文古奥晦涩,且蕴含着独特的佛教义理与文化背景,即便他精通梵语、深谙佛法,也时常为某个字词的精准译法辗转难眠。
窗外,春日的阳光愈发和煦,院中的海棠花悄然绽放,落英缤纷。一道纤细的身影踏着晨光,缓步走入大慈恩寺。来人一身鹅黄襦裙,梳着双环髻,发间簪着一支小巧的珍珠钗,眉眼弯弯,笑容清甜,正是龙曦。她收起了圣人巅峰的威压,敛去了三尖二刃枪的锋芒,化作一位灵动活泼的少女,看上去与长安街头的大家闺秀并无二致。
“早就听闻玄奘法师在大慈恩寺译经,今日一来,果然名不虚传。”龙曦站在译经阁外,望着里面专注译经的众人,眼中闪过一丝敬佩。她是龙宇以一半本源所创,自诞生之日起便得兄长庇护,见惯了起源殿的恢弘、虚无海的苍茫,却对这人间的烟火气格外好奇。尤其是听闻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的壮举,更是心生敬意,此番前来,便是想为译经之事略尽绵薄之力。
译经阁的门虚掩着,龙曦轻轻推门而入。檀香与墨香扑面而来,让她精神一振。众人闻声抬头,见是一位陌生的少女,皆是一愣。玄奘放下手中的经卷,起身合十行礼:“阿弥陀佛,不知女施主驾临,有何指教?”
龙曦回礼,笑容愈发清甜:“法师不必多礼,我名龙曦,久仰法师高义,知晓法师正为译经之事操劳,恰好我略通梵文,又对佛法义理略有涉猎,愿在此为法师分忧解难。”
此言一出,译经阁内的高僧们皆是面露疑虑。梵文晦涩难懂,即便是饱学之士,也未必能精通,眼前这少女看上去不过十六七岁的年纪,怎能妄言“略通梵文”?更何况佛法义理博大精深,岂是寻常少女能够涉猎的?
一位年长的高僧沉吟道:“女施主有心了。只是译经之事关乎佛法传承,非同小可,容不得半分差错。不知女施主师从何人,如何习得梵文与佛法?”
龙曦早有准备,浅笑道:“我自幼随师父隐居山中,师父精通梵文与佛法,常为我讲解经义。如今师父仙逝,我下山游历,恰逢法师译经,便想将所学付诸实用,也算不负师父教诲。”她话语诚恳,眼神清澈,让人不忍置疑。
玄奘望着龙曦,见她目光坦荡,不似作伪,心中微动。他西行途中,曾遇过多位隐世高人,知晓世间卧虎藏龙,或许这少女真有过人之处。于是他颔首道:“既然如此,便多谢女施主援手。正好我等此刻正为‘阿赖耶识’的译法所困,不知女施主可有高见?”
龙曦走到案前,目光落在《瑜伽师地论》的残卷上。那些梵文字符在她眼中,如同最熟悉的母语,清晰明了。她沉吟片刻,缓缓说道:“‘阿赖耶识’,梵文原意为‘藏’,有能藏、所藏、执藏三义。能藏者,含藏一切善恶种子;所藏者,为七转识熏习诸法;执藏者,被末那识执着为我。若直译为‘藏识’,虽点明‘藏’之核心,却未能体现其与其他诸识的关联;若译为‘第八识’,又过于抽象,不易理解。”
她顿了顿,继续道:“不如译为‘阿赖耶识’,保留梵文音译,再辅以注释,详解其‘含藏种子、为诸识根本’之意。如此一来,既不失梵文原意,又能让信众通过注释理解其义理,岂不是两全其美?”
话音落下,译经阁内一片寂静。高僧们面面相觑,眼中皆是难以置信。龙曦所言,不仅精准道出了“阿赖耶识”的梵文原意与三重义理,提出的译法更是兼顾了准确性与通俗性,恰好解决了他们纠结许久的难题。
玄奘心中更是震撼不已。他钻研《瑜伽师地论》多日,对“阿赖耶识”的义理早已了然于胸,却未能想出如此精妙的译法。眼前这少女,不仅梵文功底深厚,对佛法义理的理解更是远超常人,绝非寻常隐世高人的弟子所能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女施主高见!”玄奘由衷赞叹,“此法甚好,既保留了经卷原貌,又便于信众理解,多谢女施主指点迷津。”
其他高僧也纷纷颔首称是,看向龙曦的目光中充满了敬佩,先前的疑虑早已烟消云散。
龙曦浅浅一笑:“法师过奖了,我只是略尽绵薄之力。译经之事任重道远,若有其他疑难,我定当尽力相助。”
自此,龙曦便留在了大慈恩寺的译经阁,协助玄奘译经。她的到来,如同为译经工作注入了一股清泉,许多困扰众人许久的难题,在她手中都迎刃而解。
译经阁内的经卷,有不少是残缺不全的,或是字迹模糊,或是语句不通。一日,众人正在翻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其中一卷经卷因年代久远,多处字迹磨损,难以辨认。一位高僧捧着经卷,愁眉不展:“此处字迹模糊,无法辨认,不知原文究竟是‘般若’还是‘波罗蜜’,若是译错,便会谬以千里。”
玄奘接过经卷,仔细端详许久,也是面露难色。这卷经卷是他从那烂陀寺带回的孤本,极为珍贵,若是因字迹磨损而译错,实在可惜。
龙曦走到案前,目光落在磨损的字迹上。她运转本源之力,眼中闪过一丝微光,那些模糊的梵文字符在她眼中逐渐清晰起来。她轻声道:“法师请看,此处原文应为‘般若波罗蜜多’,意为‘到达智慧的彼岸’。方才高僧所疑的‘般若’与‘波罗蜜’,实则是连贯的词组,缺一不可。”
她一边说,一边拿起笔,在空白的竹简上写下对应的梵文,笔画流畅,精准无误。随后,她又详细解释了这个词组的由来与义理,让众人恍然大悟。
“龙曦姑娘不仅梵文精通,竟还能辨认如此模糊的字迹,真是奇才!”一位高僧赞叹道。
龙曦笑道:“不过是略懂一些辨认古文字的技巧罢了。这些经卷承载着佛法的智慧,绝不能因字迹磨损而误译,我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
其实,她能辨认模糊字迹,并非依靠什么“技巧”,而是凭借圣人巅峰的修为与起源本源的加持。她的本源与龙宇同源,蕴含着一切起源的信息,梵文作为古老的文字之一,其根源自然也在其中。只要她运转本源之力,便能洞悉这些文字的本质,即便字迹磨损,也能准确还原其原貌。
除了辨认模糊字迹、解决字词译法的难题,龙曦还常常为众人讲解梵文背后的文化背景与佛教义理。许多梵文词汇,若不了解其文化渊源,便难以精准翻译。例如“菩提”一词,梵文原意为“觉悟”“智慧”,但在佛教文化中,它还与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典故紧密相关。龙曦在翻译这个词时,不仅给出了准确的译文,还详细讲述了这个典故的由来,让众人对“菩提”一词的理解更加深刻。
一日,众人在翻译《楞严经》时,对“圆通”一词的译法产生了分歧。有的高僧认为应译为“圆满通达”,有的则认为应译为“无碍自在”,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玄奘听着众人的争论,并未急于表态,而是看向龙曦:“龙曦姑娘,你对此有何见解?”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们的日常琐事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诡诈师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天生禁区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一则故事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沉迷 不朽:重生镇万界 火炕 诡盗之王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