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70集 灵山驻东土 如来派高僧赴大唐助译经传法(第2页)

第70集 灵山驻东土 如来派高僧赴大唐助译经传法(第2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着佛法在长安的传播,越来越多的人皈依佛门。太宗见状,愈发支持佛法东传,不仅下旨扩建译经院,还下令在长安城外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大慈恩寺,供玄奘、般若尊者、摩诃衍等高僧居住、讲经。

般若尊者与玄奘的译经工作也进展顺利。在般若尊者的协助下,他们先后完成了《心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等短篇经典的翻译,这些经文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很快便在长安及周边州府流传开来。许多文人墨客也纷纷抄写经文,相互传阅,甚至有人将经文融入诗词之中,使得佛法进一步渗透到东土文化之中。

一日,玄奘与般若尊者正在勘校《大般若经》,忽然有一位儒士前来拜访。此人乃是长安着名的学者孔颖达,曾参与编撰《五经正义》,对儒道之学造诣深厚。孔颖达此次前来,并非为了请教佛法,而是对佛法与儒道的关系心存疑虑,想要与高僧论道。

“玄奘法师,般若尊者,”孔颖达落座后,开门见山,“我儒道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现世的道德修养与社会秩序;而佛法讲究‘轮回转世’‘脱离苦海’,似乎更重来世。不知二者是否相悖?”

般若尊者微微一笑,道:“孔先生此言差矣。儒道讲‘修身齐家’,佛法讲‘慈悲为怀’,看似不同,实则同源。儒道教人向善,佛法亦教人向善;儒道注重现世秩序,佛法亦不反对现世安宁。所谓‘轮回转世’,并非否定现世,而是劝人在现世多行善事,既为来世积福,也为现世带来安宁。譬如儒家讲‘仁者爱人’,佛法讲‘众生平等’,皆是劝人善待他人,这便是异曲同工之妙。”

玄奘也补充道:“孔先生,佛法东传,并非要取代儒道,而是要与儒道相辅相成。东土百姓可修儒道,以正人伦、治家国;亦可修佛法,以明心性、避恶向善。二者并行不悖,方能使社会更安定,众生更幸福。”

孔颖达闻言,沉思良久,缓缓点头:“二位高僧所言极是。此前我对佛法多有误解,今日一听,茅塞顿开。佛法奥义精深,果然值得钻研。”

此次论道后,孔颖达不仅对佛法改观,还主动向太宗上书,建议朝廷支持佛法东传,认为佛法有助于教化百姓、稳固统治。太宗见状,愈发坚定了弘法的决心,下旨将译经院翻译好的经文刊印成册,分发至全国各地州府,供百姓传阅。

般若尊者与摩诃衍在长安停留数月后,见译经工作步入正轨,佛法也已在长安站稳脚跟,便决定扩大传法范围。摩诃衍率四位比丘前往洛阳,洛阳作为东都,人口众多,文明昌盛,是传法的绝佳之地。而般若尊者则留在长安,继续协助玄奘译经,同时培养东土本土的译经僧。

摩诃衍抵达洛阳后,效仿长安的做法,先拜见洛阳都督,获其支持后,在洛阳城外搭建法坛,宣讲佛法。洛阳百姓对佛法的接受度极高,短短数月,便有数千人皈依佛门。摩诃衍还在洛阳修建了一座“白马寺”,作为传法、修行之地,与长安的大慈恩寺遥相呼应。

与此同时,般若尊者在长安培养了一批精通梵汉双语的年轻僧人。他不仅传授译经技巧,还讲解佛法奥义,希望这些僧人能成为东土佛法传承的中坚力量。其中有一位名叫窥基的僧人,天资聪颖,悟性极高,深得般若尊者赏识。般若尊者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窥基进步神速,很快便成为玄奘的得力助手,日后成为东土法相宗的创始人。

时光荏苒,转眼一年过去。在般若尊者、摩诃衍及随行比丘的协助下,玄奘已完成数十部经文的翻译,这些经文涵盖经、律、论三藏,内容丰富,语言通俗,在东土广泛流传。佛法的影响也从长安、洛阳扩展到周边各州府,甚至传到了江南、巴蜀等地。

许多百姓因信奉佛法,变得更加善良、宽容,邻里纠纷减少,社会秩序愈发安定。不少地方官员也纷纷上书朝廷,称赞佛法“教化百姓,稳固地方”,请求朝廷进一步支持佛法东传。太宗见状,龙颜大悦,下旨将大慈恩寺、白马寺列为皇家寺庙,赏赐大量土地、财物,还亲自主持了一次大规模的佛法宣讲大会,邀请玄奘、般若尊者、摩诃衍等高僧登台讲经,长安百姓万人空巷,争相前往聆听。

这一日,般若尊者与摩诃衍在大慈恩寺禅房内对坐论道。摩诃衍道:“尊者,如今东土佛法已初具规模,译经工作进展顺利,传法范围也日益扩大,佛祖交给我等的任务,算是初步完成了。”

般若尊者点头道:“是啊。但佛法东传,任重而道远。东土地域广阔,百姓众多,想要让佛法真正深入人心,还需长久努力。我等此次前来,不仅是协助译经、传法,更要为东土培养一批本土的佛法人才,使佛法能在东土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摩诃衍道:“尊者所言极是。我已在洛阳收了一批弟子,般若尊者在长安也培养了不少年轻僧人,假以时日,他们必将成为东土佛法传承的栋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正说话间,玄奘推门而入,手中拿着一卷刚译完的《大般若经》,面带喜色:“二位尊者,《大般若经》终于译完了!这多亏了二位尊者的相助,否则,玄奘不知要耗费多少时日。”

般若尊者接过经文,翻看片刻,赞道:“法师译得极好,字句精准,意境深远,既保留了梵文经典的奥义,又贴合东土语言习惯,堪称译经典范。”

玄奘感慨道:“若无灵山派来的诸位高僧,若无陛下的支持,若无百姓的认同,佛法东传之事断无今日之盛。玄奘在此,替东土众生,谢过灵山佛祖,谢过二位尊者。”

三人相视一笑,心中皆是欣慰。窗外,大慈恩寺的香火袅袅,梵音阵阵,与长安城内的人声、车马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盛世弘法的和谐画卷。

般若尊者望着窗外的景象,心中暗道:“佛祖,弟子已不负所托,东土佛法根基已立。日后,佛法必将在这片土地上发扬光大,引无数众生脱离苦海,得享安宁。”

远处的灵山,如来佛祖远处的灵山,如来佛祖端坐九品莲台,垂目间似已望见东土长安的盛景,嘴角泛起一抹慈悲的笑意。身旁的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轻声道:“佛祖,般若、摩诃衍二位尊者已在东土站稳脚跟,玄奘法师译经有成,佛法渐入人心,此番东传算是功成一半了。”

如来微微颔首,金眸中映照出万里之外的长安烟火:“众生皆有佛性,东土百姓向善之心本就深厚,只需加以引导,便能明悟佛法真谛。不过,弘法之路从无坦途,日后还需提防心魔滋生、邪说干扰。”

话音刚落,殿外一道金光闪过,十八罗汉之一的迦叶尊者缓步而入,躬身禀道:“佛祖,弟子观东土气运,虽佛法昌隆,但江南一带仍有巫蛊邪术盛行,不少百姓被蛊惑,不敬因果,残害生灵,恐会阻碍佛法传播。”

如来沉吟片刻,道:“巫蛊邪术惑乱人心,违背天道,当除之。传我法旨,令地藏王菩萨麾下谛听前往东土,助般若、摩诃衍二位尊者勘破邪术,解救众生。”

“弟子遵旨。”迦叶尊者领命而去。

此时的长安,般若尊者正与玄奘一同校勘刚译好的《楞严经》,忽闻殿外传来一阵奇异的腥风,风中夹杂着隐约的哀嚎,不似人间应有之气。般若尊者眉头微蹙,掐指一算,沉声道:“法师,江南一带恐有邪祟作祟,伤及无辜,我需亲自前往一趟。”

玄奘心中一惊:“尊者此言当真?江南距长安千里之遥,尊者独自前往,恐有风险。”

“无妨。”般若尊者起身整理僧袍,手中菩提子念珠飞速转动,“佛法本就是渡人渡己,岂能因有风险便袖手旁观?长安译经之事已有窥基等人协助,想来无碍。摩诃衍尊者在洛阳传法正盛,我去江南除祟,正好分工协作。”

次日清晨,般若尊者辞别玄奘,独自一人驾祥云前往江南。一路南下,越靠近江南水乡,那股腥风便愈发浓重。行至苏州城外时,只见城外村落一片萧条,田埂上杂草丛生,偶尔能见到几户人家闭门不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血腥气。

般若尊者落地化作游方僧人模样,走进一户半掩着门的人家。屋内昏暗潮湿,一位老妇人正抱着奄奄一息的孩童哭泣,孩童面色青黑,气息微弱,身上竟有隐隐的黑气缠绕。“老夫人,令孙可是得了怪病?”般若尊者轻声问道。

老妇人抬头见是一位面容祥和的高僧,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哭着道:“大师,求您救救我的孙儿!这半个月来,村里好多孩子都得了这种怪病,吃药无效,请了道士来也没用,好多孩子都……都去了!”

般若尊者俯身查看孩童脉象,只觉脉象紊乱,体内有一股阴邪之气盘踞,正是巫蛊之术所致。“老夫人莫哭,令孙尚有救。”他取出随身携带的镇经宝珠,宝珠散发着柔和的金光,缓缓贴近孩童眉心。金光所及之处,孩童身上的黑气滋滋作响,逐渐消散。

半个时辰后,孩童面色渐渐红润,气息也平稳了许多,竟缓缓睁开了眼睛。老妇人喜极而泣,跪地便要磕头:“多谢大师救命之恩!多谢大师!”

般若尊者扶起老妇人,问道:“老夫人可知,村里为何会出现这种怪病?可有什么异常之事发生?”

老妇人回忆道:“约莫一个月前,村里来了个自称‘通天女巫’的女子,说能呼风唤雨、祈福消灾,好多村民都去求她。可自从她来了之后,村里就开始出事,先是牲畜无故死亡,后来孩子们就得了这种怪病。有人说她是邪祟化身,可也没人敢招惹她,她身边还有好多信徒护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诡盗之王  名义:我靠小弟们躺赢了  绝世神医之赘婿逆袭  穿书六零,系统求我拯救反派儿子  诡诈师  古代荒年,喂嫂纳妾  沉迷  邪修也有编制,我在战忽局当邪修  腹黑系统和他的宝贝主人  天生禁区  火炕  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  我们的日常琐事  医妃重生:空间灵泉揽君心  学长!我持灵玉通阴阳  都市重生之北冥医帝  综影视:女配的野心是称帝  漂亮胆小的你被群狼环绕  一则故事  不朽:重生镇万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