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槿暗自回想那三次定薪的标准:洪武四年第一次定薪,正一品年俸九百石,从一品七百五十石,往下逐品递减,到了从九品只有五十石。
按当时应天米价一贯钱一石算,正一品年薪约九百贯,从九品仅五十贯。
若参考现代中等城市米价(约2.5元斤,一石米约120斤,折合300元石),正一品年俸相当于现代27万元,从九品仅1.5万元。
要知道,当时应天周边普通农户一家五口,一年省吃俭用需三十石米(约现代9000元)勉强糊口——农户自家种粮不用买,还能靠种菜、养鸡补贴,可从九品官员拿着五十石俸禄(1.5万元),要养活一家老小,还要付房租(当时应天普通宅院月租约2贯,年24贯,相当于现代7200元)、买笔墨(一支好笔需500文,约150元)、应付应酬(一次同僚聚餐约1贯,300元),仔细算下来,日子已够紧巴,相当于现代月入1200多元,刚够温饱。
到了洪武十三年又改一次,正一品涨到一千石,还加三百贯俸钞,看似年入一千三百贯(约现代39万元),可没两年俸钞贬值,一贯钞只能买八斗米,三百贯实际仅抵二百四十石米(约7.2万元),正一品实际年收入缩水到37.2万元;
后来洪武二十五年改按月发禄米,正一品月米八十七石(年一千零四十四石,约现代31.32万元),从九品月米五石(年六十石,约1.8万元)。更糟的是常常用胡椒、苏木抵俸,一斤胡椒抵两石米(约600元),官员家里吃不完拿去变卖,商人压价后一斤仅能换一石半米(450元),实际收入再打七五折,从九品年俸甚至不足1.35万元,相当于现代月入1100多元。
就说那三百贯俸钞,刚发行时一贯能换一石米,可没两年就贬了值,一贯钞只能买八斗米,三百贯算下来,比原定的禄米少了六十石;更别说用胡椒抵俸了,一斤胡椒要抵两石米,可官员家里又吃不了那么多胡椒,拿去变卖时,商人还会压价,最后到手的粮食,连七成也不到。
更要命的是,朱元璋把标准刻在石头上就不管了,没想着日后粮食会涨价、银子会贬值。
就说现在,一石米在应天要卖一贯钱,可十年后说不定就得两贯、三贯,官员手里的禄米没变,能买到的东西却少了,日子自然越过越紧。
像正七品的知县,一年八十七石禄米,看着不少,可他要管一县的事,得雇书吏、衙役,这些人的工钱都要从俸禄里出,再加上自家十几口人的嚼用,到了年底往往只剩个空账本;若是遇上灾年,米价再涨,连自家吃饭都成问题,哪还顾得上廉洁?
朱槿何尝不明白“高薪养廉”的道理?官员手里有足够的俸禄,不用为家用发愁,才不会动贪墨的心思;可若是连自家都快养不活了,就算是再正直的人,也难免会伸手捞好处。
就像朱元璋手下的武将,早年攻城时虽不准抢百姓钱粮,可他们能分到战利品,还能开垦荒地,大多过得富裕;可刘基不一样,他一辈子只靠俸禄过日子,又守着原则不肯占半分便宜,一年二百四十石的伯爵俸禄,要养二十多口人,还要接济远在青田的族人,每年入冬前都要典当旧衣物才能凑够炭火钱,日子能不清贫吗?
朱槿也想过自己私下给刘基送些钱粮,可他太了解老爹的性子了——老爹最忌讳“臣子私下结党”,若是让他知道自己给刘基贴补,免不了又要犯“傲娇”,说不定还会疑心刘基拉拢皇子,到时候不仅帮不了刘基,反而会害了他。
殿内的烛火被夜风晃得摇曳,朱元璋的目光终于从窗外收回,落在朱槿身上。
他沉默了半晌,才缓缓开口,语气里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松动,却依旧没松口:“你倒替他想得周全。俸禄的事……咱再斟酌斟酌。不过你得记着,咱给的,他才能拿;咱没给的,他不能多要,更不能让外头的人觉得,这些是他刘基该得的。”
朱槿听着老爹那句“再斟酌斟酌”,心里原本冒出来的念头又悄悄压了回去——他方才其实盘算着,若是老爹松口给刘基涨薪,便顺着话头提一提官员俸禄的事,说说从九品官员五十石俸禄不够养家、正七品知县雇不起书吏的窘境,再劝老爹看看能不能给底层官员也酌情添些禄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可看着老爹眼底那抹没完全褪去的审慎,再想想如今的境况,他又觉得这想法太急了。
眼下到处都是战乱留下的烂摊子:中原地区的田地荒了一半,得花钱雇人开垦;北方元军残余还没肃清,军队的粮饷每月都得往外运;各地的驿站、城墙要修,受灾的百姓要赈济——国库就像个被掏得差不多的米缸,每一粒米都得算着花。
老爹制定低俸禄,说到底也是没办法,若是这会儿提涨薪,先不说国库能不能支撑,怕是还会让老爹觉得自己不懂朝政艰难,反而落得个“只会体恤官员、不顾天下百姓”的评价。
更何况,他太了解老爹的“小心眼”了——若是自己执意提涨薪,老爹说不定会多想,觉得自己是在拉拢官员、收买人心,到时候不仅没办成事,反而引火烧身。
朱槿暗自摇摇头,算了,这事还是以后再说吧,等田里的收成好了、国库充实些了,或许老爹自己也能察觉到官员俸禄太低的问题。
实在不行,还有大哥呢,大哥是未来太子,日后要接老爹的班,这些朝政琐事,本就该让大哥多头疼头疼,自己还是先顾好刘基这桩事,别瞎掺和太多了。
他垂着手,脸上依旧是恭顺的模样,只顺着老爹的话应道:“儿臣明白,父王考量的是天下大局,儿臣只是心疼刘先生清廉度日不易,才斗胆提了一句。既然父王已有打算,儿臣便不多言了。”
朱元璋抬眼看向躬身立着的朱槿,声音比之前松快了些:“行了,夜深了,你也折腾一天了,回去歇着吧。”
喜欢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请大家收藏:()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毒酒一杯家万里 亲密对手对局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美高,但万人嫌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总裁她爱看雷文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仙逆成神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