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06章 午门外的熟人(第1页)

第306章 午门外的熟人(第1页)

应天府的上午,晨雾尚未完全散尽,淡青色的雾气萦绕在新筑的皇城墙脚,朝阳从东方升起,斜斜地洒在青砖城墙上,让原本暗沉的砖面泛着一层浅淡的暖光。

两辆马车一前一后,沿着御道街缓缓行驶,渐渐靠近那座刚刚落成不久的皇城。

朱槿掀开车帘一角,晨间微凉的风裹着泥土与木料的气息扑面而来,他的目光落在前方渐渐清晰的门楼之上——那便是午门了。

青灰色的城台高高矗立,虽未覆琉璃瓦,却在晨光中透着一股庄重威严,城台中央开着三个门洞,两侧还各有一个掖门,呈“凹”字形向外延展,像一双张开的臂膀,稳稳守护着身后的宫城。

他在心里暗自思忖:这就是午门了吧,进入皇宫的第一道正门,俗称“午朝门”,因“居中向阳,位当子午”而得名。

视线越过午门,朱槿能隐约望见远处紫金山富贵山的轮廓,晨雾中,山峦起伏如巨龙盘踞,而皇城正稳稳倚靠着这“龙脉之龙头”;向南望去,秦淮河的水波在晨光下泛着细碎的银光,静静流淌过皇城脚下。

他忽然想起,当初刘基奉老爹之命选址时,便是一眼看中了“钟山之阳,旧城东白下门之外二里许”这块地——既要背靠龙脉聚气,又要面水纳财,就是为了让皇宫契合“背山面水”的风水要义,这般“钟阜龙蟠、帝王之宅”的格局,难怪被视作建都的绝佳之地。

待马车稳稳停定,朱槿走下车,脚踩在微凉的青石板上,站在午门前的空地上,仔细打量着四周的建筑。

皇城的城墙是用新烧的青砖砌成,部分墙面还能看到工匠未完全抹平的灰缝,午门的城楼尚未加装繁复的斗拱与彩绘,只有简单的木构框架支撑着屋顶,显得朴素却规整。

他不禁想起后世在现代看到的北京故宫午门——同样的“凹”字形布局,同样的中轴对称,连门洞的数量与规制都如出一辙,可眼前这座午门,没有北京故宫午门那般覆着金灿灿的琉璃瓦,也没有檐角精致的浮雕彩绘,处处透着“简陋”。

这“简陋”背后,藏着的不只是工期未竟的仓促,更是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心意。

朱槿记得自己老爹不止一次跟大臣们强调,宫城设计要“不求奢华、注重实用”。如今明初刚定天下,百姓刚从战乱中安定下来,国库比脸还干净,既要拨银安抚流民、兴修水利,又要筹备军饷防备北元残余,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

这宫城能满足礼制规格与日常使用便好,哪里还能追求多余的装饰?想到这儿,朱槿又忍不住多看了午门两眼——这朴素的城台,倒比后世那些金碧辉煌的宫殿,更透着几分开国的务实劲儿。

“见过指挥使大人!”

一声沉厚恭敬的问候陡然打断了朱槿的思绪。他循声抬眼,只见午门前原本严阵以待的守卫们已悄然收了戒备,为首那名士兵正迈着沉稳的步伐上前,单膝跪地时甲片碰撞发出轻响,动作利落又庄重。

晨间的阳光斜斜洒在他身上,勾勒出宽肩窄腰的挺拔身形——朱槿只扫了一眼,便认出这是吴十二。

赣州城外初遇时,吴十二就已是副壮实模样,如今过了这几年,那股子结实更显厚重:青色布面甲紧紧裹着他的身躯,肩颈处的甲片被肌肉撑得微微凸起,连腰间束带都绷得紧实。

与从前不同的是,他周身多了股沉凝的肃杀之气——额角那道浅疤斜划过眉骨,是刀光剑影里留下的印记;眼神不再是当年的憨直,而是锐利如鹰,哪怕跪着,脊背也挺得像杆标枪,一看便知是在战场上实打实磨砺过的老兵。

“吴十二啊,都百户了,今日是你当值?”朱槿走上前,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指尖先触到布面甲的粗糙质感,再往下是硬实的肌肉,隔着甲胄都能感受到那份沉稳的力量。

明初军中升职全凭军功,没有半分虚头。吴十二能从标翊卫的普通士卒做到百户,想来这些年在战场上没少提着刀冲锋,斩下的敌首数都数不清。

吴十二闻言猛地抬头,眼中瞬间涌满感激,连声音都比平日亮了几分:“回禀指挥使大人,正是末将!”

他没想到时隔这么久,朱槿还能一眼叫出自己的名字,语气里满是藏不住的敬重,“若不是大人当年在赣州城拉末将一把,让末将加入标翊卫,别说凭军功挣这百户官职,恐怕早在某次守城战里,就成了城楼下的枯骨了。大人的恩情,末将这辈子都不敢忘!”

朱槿笑着伸手将他扶起,指尖微微用力,带着几分熟人间的亲近:“这话就见外了。军功是你自己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跟我可没多大关系。”

话锋轻轻一转,他语气里多了丝试探,“如今调你们从战场撤下来,替羽林卫守皇城,日日做些站岗巡查的活计,心里头有没有觉得憋屈?”

“末将不敢!”吴十二猛地挺直脊背,声音掷地有声,“大人让我们守皇城,我们就把每一寸城墙都盯紧;大人若哪天要再带我们上战场,末将照样敢提着刀冲在最前面,绝无半分含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有这股劲就错不了。”朱槿满意地点点头,眼神里多了几分期许,“好好值守,别觉得守皇城就不用练武艺——平日多流几身汗,真到了战场上才能少流血。放心,日后有你们再上战场杀贼的时候。”

吴十二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那光亮像是淬了火的刀刃,带着对战场的渴望。他重重叩首,额头磕在青石板上发出轻响:“末将遵令!定不负大人所托!”

朱槿看着他这副模样,又想起方才吴十二站姿如松、应答利落的样子,暗自点头:看来卞元亨平日训练得是真严,就算换了值守任务,标翊卫的兵也没丢了战场上的锐气,军纪士气都没半点松懈。

这时,身后传来姑父李贞轻微的咳嗽声,朱槿才猛然想起身后的人。

他转头望向午门内侧——从这里到马秀英的寝殿,得穿过奉天门,沿着文华殿东侧的回廊走,再绕过御花园边缘的石子路,算下来约莫有两里多地。按宫城的规矩,马车最多只能停在午门外,门内是禁闱之地,车马严禁擅入,只能靠步行。姑父年纪不小了,哪经得起这么远的路折腾?

“吴十二,你去寻一顶辇轿来。”朱槿对刚起身的吴十二吩咐道,语气里多了几分细致,“要稳当些的,不行就去把我爹常用的那顶抬来——我姑父年岁大了,经不起颠簸。”

“末将这就去!”吴十二没有半分迟疑,应声后转身便大步流星地离去。阳光落在他挺拔的背影上,甲片反射着细碎的光,动作干脆利落,显然早已习惯了对朱槿的命令绝对服从。

没等片刻,远处御道街的方向便传来一阵整齐划一的脚步声,节奏沉稳,不疾不徐。

朱槿抬眼望去,只见吴十二双手按在腰间佩刀上,大步走在最前面。

他身后跟着四名太监,皆是一身深蓝宫服,领口、袖口绣着浅灰色云纹,腰间束着黑色绸带,四人两两一组,分别抬着辇轿的前后轿杆,步伐精准得如同用尺子量过一般,稳稳托着一顶辇轿朝这边而来。

那是朱元璋平日在宫城内部出行所用的御辇,一眼望去便透着皇权的威严。

轿身通体用深红色漆木打造,漆层光滑莹润,想来是每日都有人精心擦拭,在晨间阳光下泛着温润的红光;轿身的四角、边缘处都镶着厚重的黄铜饰件,雕成简洁的云头纹样,既防磕碰,又添了几分贵气;轿帘是明黄色的上等绸缎,质地细密柔滑,上面用银白色的丝线绣着层层叠叠的云纹,每一朵云的纹路都细腻工整,仿佛一吹就能飘起来,帘幕边缘垂着两指宽的浅褐色流苏,风轻轻拂过,流苏便悠悠晃动,带着几分灵动。

再看那轿杆,是碗口粗的硬木,外面裹着深蓝色的厚棉布,棉布上还缝着细密的针脚,想来是为了防滑,也能让抬轿的人少受些磨伤。

四名太监抬轿时腰背挺直,手臂平稳,连轿身都几乎没怎么晃动。

朱槿的目光从御辇上一一扫过,从深红漆木到明黄轿帘,再到黄铜饰件,心里暗自思忖:果然是老爹用的东西,哪怕只是日常出行的辇轿,没有龙袍那般张扬,却也处处透着股不怒自威的庄重,连细节处都透着皇权的讲究。

就在这时,身后传来轻轻的脚步声,朱槿回头,见李贞正牵着李景隆的手慢慢走上前。

李景隆大眼睛好奇地盯着那顶御辇,而李贞一看到轿帘那抹明黄色,脸色顿时变了,连忙摆着手往后退了两步,连带着李景隆都被他拉得一个趔趄。

“槿儿,这可使不得!使不得啊!”他的声音都比平时高了些,带着明显的拘谨,“我们走过去就行了,哪能坐上位的御辇?这要是传出去,可是大罪过!”

李贞一辈子在乡下种地,见惯了的是田埂、庄稼,最是敬畏皇家的规矩,此刻见了属于皇帝的御辇,只觉得那明黄色都带着威压,连脚步都不敢往前挪了,双手下意识地在衣角上蹭了蹭,像是怕自己沾了泥土的手碰脏了御用品。

朱槿正目光扫过午门的守卫队伍,忽然瞥见人群里一个眼熟的面孔。

他忍不住轻笑一声,收回目光,转头看向满脸局促的李贞,语气里带了几分玩笑的意味:“姑父,您这就太见外了。这御辇放在宫里也是闲着,今儿正好用得上。您要是不坐,回头我就跟我娘说,您身子骨弱,得在皇宫里好好养着,让她留您住下,天天陪着她说话、赏花,省得您总惦记着回家种庄稼。”

“哎!这可不行!绝对不行!”李贞一听“住皇宫”“不回家”,顿时急了,连忙摆着手,声音都有些发颤,“我那地里还有几畦青菜等着施肥呢,再不浇肥就要蔫了!哪能在皇宫里常住?槿儿,你可不能跟你娘这么说!”

他这辈子就围着那几亩地转,地里的庄稼比什么都重要,一想到自己的庄稼没人照料,就坐不住了,脸上满是焦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毒酒一杯家万里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亲密对手对局  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美高,但万人嫌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总裁她爱看雷文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  仙逆成神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