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看书网

630看书网>大明:朱标的双胞胎弟弟 > 第312章 三寸金莲(第1页)

第312章 三寸金莲(第1页)

朱镜静听见二哥的话,眼睛瞬间亮得像浸了晨露的星子,原本攥着衣角的小手猛地收紧,小脸上的怯懦被雀跃冲得一干二净,连呼吸都快了几分。

可这份欢喜只撑了眨眼的功夫,她像是突然想起什么,脚步顿了顿,小心翼翼地转头看向马秀英,小碎步挪到跟前时,裙摆还轻轻扫过地面的青砖。

她双手背在身后,手指不安地绞着裙摆的刺绣纹样,声音软得像刚蒸好的棉花糕,带着几分试探:“母后……那、那我能去学堂读书吗?”

马秀英垂眸看着女儿,见她仰着小脸,睫毛像小扇子似的忽闪,眼底满是亮晶晶的期盼,心口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蛰了一下,泛起一阵酸涩。

她虽被朱槿的话打动,也暗自盘算着找机会跟朱元璋提开办女学馆的事,可眼下朱元璋尚未点头,这事儿终究没有定论,她身为未登基的“主母”,哪敢擅自应下?

只能伸出温热的手,轻轻摸了摸朱镜静的头顶,指腹蹭过她柔软的发髻,温声安抚:“静儿乖,此事还要等你父王定夺,母后先把你的心愿记在心里,好不好?”

朱镜静闻言,眼底的光像是被风吹灭的烛火,瞬间暗了下去。她抿了抿下唇,原本微微上扬的嘴角垮了下来,小脑袋轻轻点了点,委屈地低下头,声音细若蚊蚋:“哦……好。”

垂落的发丝遮住了她的眉眼,只能看见她肩膀微微耷拉着,模样看得人心里发疼。

朱槿站在一旁,将这一幕看在眼里,心里更不是滋味。

他上前一步,微微躬身,语气比先前更恳切了几分,对马秀英说:“娘,您看静儿这模样,就知道她多盼着能读书。可如今这天下,像静儿这个年纪的女童,十有八九连识字的机会都没有啊。

您想想,底层农户家的女儿,打小就要跟着娘下田插秧、在家纺线织布,太阳没出来就起身,月亮挂上了还没歇着,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连账本上的数字都认不全;商户家的女儿就算运气好些,能跟着账房先生识几个字,也只能闷在家里帮着记流水账,连去集市上看看都要被说‘抛头露面’,哪有出门见世面的权利?”

他顿了顿,声音里添了几分沉重,目光望向殿外,像是能透过青砖灰瓦,看到天下无数被困在内宅的女子:“就算是勋贵家的女儿,看似穿绫罗绸缎、吃山珍海味,可除了每天对着绣绷学女红、跟着嬷嬷学礼仪,再无其他出路。她们一辈子都困在深宅大院里,婚前靠父亲,婚后靠丈夫,丈夫没了靠儿子,连自己的命运都做不了主。她们不懂道理,不是因为愚笨,而是因为从出生起就没机会拿起书本;她们只能顺从,不是因为甘愿,而是因为没有学识、没有能力,连为自己说句话的底气都没有啊。”

说着,朱槿上前一步,双手轻轻握住马秀英的手。

马秀英的手还带着茶盏的余温,指腹有些薄茧,那是常年操持内宅、缝补衣物留下的痕迹。

朱槿眼神坚定,语气里满是期盼:“娘,将来您要母仪天下,是天下所有女子的表率啊。儿知道,想彻底改变这世道的规矩很难,大势或许真的不可为,可咱们总能为天下女子谋取一点恩惠,为她们推开一条小缝吧?

让她们能进学堂读书,识些字、懂些道理,将来嫁了人,在夫家能看懂账本、能教孩子读书,便能多些话语权,不再一味地忍气吞声;让她们知道,女子并非只能困于内宅,并非只能围着灶台转,也能靠自己的本事活得体面、活得有尊严。”

马秀英听着朱槿的话,过往的记忆像翻涌的潮水般涌来。

她想起幼时,父亲马公不顾街坊四邻的非议,执意请了先生教自己读书识字,那时总有人在背后嚼舌根,说“女子读书没用”,可父亲却说“多读书,将来才能明事理”;

想起跟着朱元璋征战四方时,她靠着读过的史书,帮朱元璋分析局势,帮着安抚将士家眷,那些学识让她在乱世里站稳了脚跟;

想起这些年见过的无数女子,有的在贫困里挣扎,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有的在礼教的束缚下,连哭都不敢大声哭……

她放在膝上的手缓缓握紧,指节微微泛白,像是做出了天大的决定,眼中闪过一丝从未有过的决绝,声音虽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好!咱就做主了!”

她抬眼看向殿外,清了清嗓子,高声唤道:“金桔!”

殿外的宫女金桔听见传唤,连忙快步进来,裙摆随着脚步轻轻摆动。她走到殿中,双膝微微弯曲,躬身行礼,声音恭敬:“奴婢在。”

马秀英缓缓坐直身子,原本温和的神色多了几分庄重,她目光扫过殿内,一字一句地吩咐,每个字都清晰有力:“你即刻去书房拟一道旨意,以我的名义昭告天下。

其一,在应天城内选一处宽敞宅院,设立‘淑贤女学馆’,皇家宗室女子、应天府各级官员家中女眷,不论年岁,皆可入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二,令各地勋泽庄主事,同步在庄内兴建女学馆,庄内女童无论出身农户还是商户,均可免费入学,学费由庄内统筹;

其三,在旨意中申明,吾自幼年起便为天足,多年来辅佐君王、打理内宅,从未因双足不便误事,此后宗室、官员家中女子,不得强制缠足,若有违背,由礼部约谈其家主;

其四,凡民间女子,若不缠足且贤良持家、孝顺公婆,经邻里举荐、地方官核查属实后,可上报朝廷,朝廷将为其颁发‘贤淑匾额’,并赏赐绸缎二匹,以示嘉奖。”

金桔听得心头一震,她抬起头,眼中满是惊讶,却不敢多问,连忙应声:“奴婢遵旨!这就去书房拟写,定不会出错!”

说罢,她再次躬身行礼,才转身快步离去,裙摆扫过地面,留下一阵轻微的声响。

马秀英看着金桔离去的背影,缓缓吐出一口气,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些。

她知道,这道旨意传出去,定然会引来不少非议,那些守旧的官员、士绅或许会说她“逾矩”“违背礼教”,可她更清楚,这是为天下女子走出的第一步。

或许这道旨意暂时无法改变所有女子的命运,或许缠足的陋习还要许多年才能慢慢去除,但至少,她为她们推开了一扇窗,让她们能透过这扇窗,看到书本里的世界,看到不一样的未来。

而这,也正是她作为未来的皇后,能为天下女子做的,最实在的一件事。

朱槿听闻马秀英决意传旨兴女学、倡天足,当下便双目一亮,连忙上前一步,对着马秀英深深作揖,腰弯得极恭,语气里满是敬佩:“娘此举,真是心怀天下女子!儿打心底里佩服您的魄力!”

他直起身时,眼中仍难掩激动,心中更是感慨万千:果然还得是自己娘亲,比我那老爹强多了!

老爹虽有雄才大略,却总受限于时代观念,对这些关乎女子的陋习鲜少关注,可娘亲竟能看透缠足的危害,还敢主动提出去除这一恶习,这份远见与勇气,实在难得。

朱槿早已知晓缠足的渊源,此刻过往了解的史料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据《墨庄漫录》《道山新闻》记载,南唐后主李煜令宫嫔窅娘用布帛缠足,使其足形纤小弯曲如新月,再让她于高六尺的金莲台上起舞,舞姿轻盈似凌云,这便是缠足习俗的开端。

那时缠足还只局限于宫廷,不过是供帝王观赏的特殊技艺,尚未流传到民间。

可到了宋代,缠足之风渐渐兴盛,文人墨客对小脚多加夸赞,甚至有人写下“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的词句,将畸形的小脚奉为美感,一步步推动了以小脚为美的扭曲审美。

就像那首在士绅间流传甚广的《咏金莲》:“莲瓣纤纤三寸盈,轻移莲步若风生。谁家有女能如此,定是豪门贵府卿。”字里行间满是对小脚的推崇,却全然不顾这背后女子所受的苦楚。

到了明清时期,缠足更是进入鼎盛阶段,“三寸”成了对小脚极致小巧的追求,“三寸金莲”也彻底固定为缠足小脚的专属称谓,还衍生出以脚的大小区分“金莲”“银莲”“铁莲”的说法——脚长三寸为金莲,四寸为银莲,五寸及以上便为铁莲,这般细致的划分,进一步固化了这一陋习的审美标准。

朱槿心中清楚,后期的缠足早已脱离了早期“宫廷娱乐”的属性,彻底沦为封建父权制下的阶级标识、畸形审美与女性禁锢工具,本质就是通过摧残女性身体来实现“身份区隔”与“秩序维护”。

在上层社会,缠足成了“特权符号”,女子缠足便意味着“无需劳作、家境优渥”,与底层女性“天足劳作”形成鲜明对比。就连联姻时,“三寸金莲”都成了衡量女性“出身尊贵、教养良好”的重要标准,未缠足的女子几乎难以嫁入高门。

这种择偶导向倒逼无数家庭主动为女儿缠足,形成“不缠足则无好姻缘”的恶性循环,进一步巩固了阶级固化。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双腿被废?她带动全球修仙复苏!  魂穿兽世成恶雌他们超爱超温柔  亲密对手对局  穿书后反派将我视若珍宝  风流贱仙,我有一根玄铁棒  斗罗:开局万魂幡,终成洪荒地府  封神台下跪何人?女娲宫小妖祭  方一凡重回十八岁,爆宠我的英子  穿越异世界,魔法咒语竟是中文  仙逆成神  家族修仙,从青竹山开始  总裁她爱看雷文  我在逃生游戏里修佛  读档三次后,我屠了仙门  开局求助国家:我的系统玩不转  傻书生的庶子男妻穿越  美高,但万人嫌  毒酒一杯家万里  混沌之瞳:我的快穿摆烂人生  刚重生成首富阔少,就被送去当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