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时救护点:靠前布局,快速响应
临时救护点的布局更加灵活,主要设置在前线阵地后方、游击队活动区域、交通要道附近,共建立了二十座。这些救护点规模较小,以急救为主,配备医护人员五至十人,携带急救药品、绷带、担架等物资,能够在伤员受伤后第一时间进行止血、清创、包扎、骨折固定等紧急处理,为后续转运到大型战地医院争取时间。
临时救护点的医护人员大多是年轻力壮、反应迅速的年轻人,他们熟悉地形,能够快速应对突发情况。为了避免被日军发现,救护点多设置在山洞、废弃的房屋、密林深处等隐蔽地点,门口设有暗号,由游击队队员负责警戒和联络。
一次,日军对冀南游击队的根据地发动突袭,多名队员受伤。附近的临时救护点医护人员接到消息后,冒着枪林弹雨赶到现场,迅速为伤员止血、包扎,然后在游击队的掩护下,将伤员转运到附近的大型战地医院。“如果没有临时救护点的紧急处理,很多伤员根本撑不到战地医院!”游击队队长感慨道。
(三)应对轰炸:隐蔽防护,快速恢复
日军得知白若曦在华北建立战地医院后,多次发动轰炸,企图摧毁医疗设施,切断伤员救治通道。白若曦早有准备,在医院建设时便修建了坚固的防空洞和隐蔽的疏散通道,同时制定了“预警—疏散—恢复”的应急方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秦雨薇的情报网与游击队的警戒哨密切配合,一旦发现日军飞机来袭,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医护人员迅速将伤员转移到防空洞,将药品、医疗器械等贵重物资妥善保管;轰炸结束后,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检查医院设施,修复受损的房屋和设备,尽快恢复救治工作。
1932年1月,日军对太行山战地医院发动了两次轰炸,医院的部分房屋被炸毁,药品和医疗器械受到一定损失。轰炸结束后,白若曦立即组织医护人员和百姓清理废墟、修复设施,仅用一天时间便恢复了医院的正常运营。“日军想通过轰炸阻止我们救治伤员,他们错了!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救死扶伤的工作就不会停止!”白若曦坚定地说。
三、前线救治:医者仁心,生死与共
战地医院和临时救护点建成后,白若曦亲自坐镇太行山核心战地医院,同时经常往返于各个医院和救护点之间,指导救治工作。她以身作则,日夜操劳,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挽救了无数将士和百姓的生命。
(一)救治将士:全力以赴,守护战力
前线将士的伤情多为枪伤、炸伤、骨折,伤势严重,且常常伴随感染。白若曦带领医护人员,不分昼夜地投入救治工作。手术室里,她亲自操刀,为重伤将士进行手术,常常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累得直不起腰;病房里,她亲自为伤员换药、包扎,安慰伤员的情绪,鼓励他们早日康复,重返战场。
1932年2月,锦州战役后,一批重伤将士被转运到太行山战地医院。其中一名叫赵刚的士兵,腹部被炮弹碎片击中,伤势严重,失血过多,生命垂危。白若曦立即组织抢救,为他进行手术。手术持续了三个小时,白若曦始终全神贯注,精准地切除坏死组织、止血、缝合。手术结束后,她又守在赵刚的病床前,密切观察他的病情,每隔一小时就为他检查一次体温、脉搏。在白若曦和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赵刚终于脱离了危险。
“白部长,您就是我的再生父母!”赵刚康复后,含泪向白若曦敬礼,“我一定会尽快重返战场,多杀日寇,报答您的救命之恩!”白若曦笑着说:“你是国家的英雄,救治你是我的责任。希望你早日康复,继续为抗日救国贡献力量!”
在白若曦的带领下,战地医院的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截至1932年5月,十座战地医院和二十座临时救护点共救治远征军将士两万余人、游击队队员五千余人,其中近八成的伤员康复后重返战场,为抗战保留了宝贵的有生力量。
(二)救助百姓:一视同仁,守护安宁
白若曦始终坚持“军民平等”的救治原则,不仅救治将士,也为受伤的百姓提供免费医疗服务。日军的“扫荡”导致大量百姓受伤,他们有的被日军的枪炮击中,有的被燃烧弹烧伤,有的因躲避轰炸而摔伤、骨折,还有的因缺乏食物和药品而感染疾病。
在冀南临时救护点,一位名叫王大娘的百姓,在日军“扫荡”时被燃烧弹烧伤了手臂,伤口严重感染,高烧不退。医护人员为她清理伤口时,她疼得直发抖。白若曦得知后,亲自前来为她治疗,用中草药调制的药膏为她涂抹伤口,缓解疼痛和感染。经过半个月的精心照料,王大娘的伤口逐渐愈合。“白部长,您真是活菩萨!没有您,我这条胳膊就保不住了!”王大娘感动地说。
对于流离失所的难民,白若曦还在战地医院附近设立了难民收容点,为他们提供食宿、医疗和救助。她组织医护人员为难民进行体检,接种疫苗,预防传染病的传播;为生病的难民免费诊治,发放药品;同时协调游击队和百姓,为难民提供粮食和衣物,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截至1932年5月,战地医疗团队共救助受伤百姓三万余人,为十万余名难民提供了医疗服务,有效遏制了传染病的传播,守护了华北百姓的生命健康。
(三)舍身忘死:坚守一线,无私奉献
前线的救治工作充满了危险,日军的轰炸、战场的炮火、感染的风险,时刻威胁着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但白若曦和她的医疗团队毫无畏惧,始终坚守在救治一线,用生命践行着“救死扶伤”的誓言。
1932年3月,日军对冀东临时救护点发动突袭,当时医护人员正在为几名伤员进行手术。听到预警信号后,白若曦沉着冷静地组织医护人员将伤员转移到防空洞,自己则留在手术室,收拾贵重的医疗器械和药品。就在她准备撤离时,一枚炮弹落在了救护点附近,爆炸的冲击波将她推倒在地,腿部被碎片划伤,鲜血直流。她不顾伤痛,继续收拾物资,直到将所有伤员和物资安全转移到防空洞,才接受治疗。
医护人员李娟,在一次转运伤员的过程中,遭遇日军的巡逻队。为了保护伤员,她主动引开日军,不幸被日军击中,牺牲时年仅二十岁。临终前,她还紧紧抱着为伤员准备的药品,嘴里念叨着:“一定要把药品送到伤员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白若曦和她的医疗团队舍身忘死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前线的将士和百姓。将士们说:“有白部长和医护人员在,我们打仗更有底气了!”百姓们说:“白部长是真正为我们百姓着想的白衣天使,我们愿意为她赴汤蹈火!”
四、破解困境:草药济世,自给自足
前线战事胶着,日军对华北地区实行严密的封锁,西药、医疗器械等物资的运输越来越困难,药品短缺成为制约救治工作的最大瓶颈。尤其是抗生素、止痛药等药品,库存逐渐耗尽,很多伤员因伤口感染、疼痛难忍而面临生命危险。
白若曦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想起招募的民间郎中手中有许多治疗外伤、感染、止痛的中草药秘方,于是决定组织民间郎中,利用华北当地的中草药资源,研制药品替代品,破解药品短缺的困境。
(一)普查草药:摸清资源,建立基地
为了摸清华北地区的中草药资源,白若曦组织民间郎中组成“草药普查队”,深入太行山、冀南山区等区域,普查可用于治疗外伤、感染、止痛、止血的中草药。郎中们凭借丰富的经验,识别出蒲公英、金银花、马齿苋、艾草、当归、红花等数十种中草药,详细记录了它们的生长地点、采摘时间、药用功效。
在普查的基础上,白若曦在各个战地医院附近建立了“草药种植基地”,组织医护人员和百姓种植易于生长、药用价值高的中草药。百姓们纷纷响应,有的捐献自家的土地,有的主动参与种植和采摘。在太行山战地医院的草药种植基地,蒲公英、金银花等中草药长势喜人,成为药品的重要来源。
“华北的山区就是一座天然的药库,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就能破解药品短缺的难题!”白若曦看着长势喜人的中草药,欣慰地说。
(二)研制药品:中西结合,功效显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山河鉴:隋鼎 开局买复活戒,亿万兽宠无限进化 大爷的外室 我打他一巴掌,他说没有上次香 我在异世修儒道 灵古:虚空纪元 开局召唤素还真,我打造万古第一 争霸:开局召唤天庭反骨仔 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 误闯阴阳界 快穿,我做配角那些年 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 永宁事记(nph) 新纪元前夜 岭南花林诡事录 第一个超能力者 妖精姐姐们是病娇?溺爱修罗场! 精灵:开局绑定神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