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赵国联合攻打魏国。
楚宣王去世,他的儿子威王商(熊商)即位。
周显王三十一年(癸未年,公元前338年)?
秦孝公去世,他的儿子惠文王(嬴驷)即位。公子虔(曾被商鞅处罚)的门徒告发商鞅想造反,惠文王便派官吏去逮捕他。商鞅逃亡到魏国。魏国人不收留他,又把他送回了秦国。商鞅只好与他的门徒逃到封地商於,发兵向北攻打郑国(秦地)。秦军进攻商鞅,杀死了他,并处以车裂之刑示众,同时诛灭了他的全家。
商鞅结局追述(赵良谏商鞅):?当初,商鞅在秦国做国相时,施行法令严酷,曾在渭河边处决犯人,渭水都被鲜血染红了。他担任国相十年,很多人怨恨他。(早前)赵良见到商鞅,商鞅问他:“你看我治理秦国,与五羖大夫(百里奚)相比,谁更贤能?”赵良说:“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士人直言敢谏。我就冒死进谏几句忠言,希望您不要怪罪,可以吗?”商鞅说:“好吧。”赵良说:“五羖大夫百里奚,原是楚国偏远地方的乡下人,秦穆公把他从放牛的地方提拔起来,让他位居百官之上,秦国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他为相六七年,向东讨伐郑国,三次拥立晋国国君(晋惠公、怀公、文公),一次解救楚国的祸患(指阻止楚国伐宋争霸)。他做国相时,劳累不坐车,暑天不撑伞盖。在国中行走,不用随从车辆,不带卫士兵器。五羖大夫去世时,秦国男女老少都痛哭流涕,小孩子不再唱歌谣,舂米的人也停止了喊号子(以示哀悼)。现在您能见到国君,是通过宠臣景监引荐的;您执掌大权后,欺凌压制公室贵族,伤害百姓。公子虔闭门不出已经八年了。您又杀了祝欢,给公孙贾脸上刺字。《诗经》说:‘得人心者兴旺,失人心者灭亡。’您做的这几件事,都不是得人心的做法。您出门的时候,后车载着甲士,让身强力壮、肌肉发达的人做贴身护卫,手持矛戟的武士跟在车旁奔跑。这些护卫缺了一样,您就坚决不出门。《尚书》说:‘依靠仁德的昌盛,依靠暴力的灭亡。’您的所作所为,都不是依靠仁德啊。您的危险如同早晨的露水(形容短暂),您却还贪图商於封地的富庶,独揽秦国的大权,在百姓中积蓄怨恨。秦王一旦去世不再临朝,秦国想收拾您的人难道会少吗?”商鞅没有听从劝告。过了五个月,大祸就临头了。
周显王三十二年(甲申年,公元前337年)?
韩国国相申不害去世。
周显王三十三年(乙酉年,公元前336年)?
宋国太丘(地名)的土地神坛(社)崩塌消失。
孟子见梁惠王(魏惠王迁都大梁后称梁惠王):?邹国人孟轲(孟子)拜见魏惠王。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有什么有利于我国的高见吗?”孟子说:“大王何必谈利呢?重要的是仁义罢了!如果国君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国家?’,大夫说‘怎样才有利于我的封邑?’,士人和百姓说‘怎样才有利于我自己?’,上上下下都互相争夺私利,国家就危险了。没有讲求仁义的人会遗弃他的父母的,也没有讲求道义的人会怠慢他的君主的。”惠王说:“说得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孟子与子思论仁义与利:?当初,孟子拜子思为师,曾经问治理百姓什么最重要。子思说:“先让他们得到利益。”孟子说:“君子教导百姓,只讲仁义就够了,何必谈利?”子思说:“推行仁义正是为了百姓的利益啊!在上位的人不仁,那么百姓就得不到安身之地;在上位的人不义,那么百姓就都喜欢欺诈。这就是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说:‘利益,是道义的和谐体现。’又说:‘利用安身,是为了提高品德。’这些都是最重要的利益啊。”
司马光评论(仁义即大利):?子思和孟子的话,道理是一致的。只有仁德的人才懂得仁义就是最大的利益,不仁德的人是不可能明白的。所以孟子对梁惠王只讲仁义而不谈利,是因为谈话对象不同的缘故啊。
周显王三十四年(丙戌年,公元前335年)?
秦国攻打韩国,攻占了宜阳(韩地名)。
周显王三十五年(丁亥年,公元前334年)?
齐威王和魏惠王(梁惠王)在徐州(地名)会面,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僭越周礼,史称“徐州相王”)。
韩昭侯建高门遭讽:?韩昭侯修建一座高大的宫门。屈宜臼(楚国大夫,其时在韩)说:“您必定不会走出这座门。为什么呢?因为不合时宜。我所说的时宜,不是指具体的时间。人做事本来就有时机合适或时机不合适的时候。过去您曾经有好时机(指治理有成效时),却没有修建高门。去年秦国攻占了我国的宜阳,今年又发生旱灾,您不在这时体恤百姓的急难,反而更加奢侈,这就是所谓的‘在穷困之时却摆阔气’(时诎举赢)。所以说是不合时宜。”
越国灭亡:?越王无疆攻打齐国。齐威王派人游说他,说攻打齐国不如攻打楚国有利。越王于是去攻打楚国。楚军大败越军,乘胜全部占领了原吴国的土地,向东一直到钱塘江(浙江)。越国从此分崩离析,各王族争相自立为王或自立为君,散居在沿海岛屿上,向楚国臣服朝贡。
周显王三十六年(戊子年,公元前333年)?
楚威王攻打齐国,包围了徐州(齐地名)。
韩国高大的宫门建成。韩昭侯就在这一年去世,他的儿子宣惠王即位。
(苏秦合纵与张仪入秦)?
起初,洛阳人苏秦游说秦惠文王(嬴驷)吞并天下的策略,秦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苏秦于是离开秦国,去游说燕文公:“燕国之所以没有遭受别国军队侵犯,是因为南面有赵国作为屏障。况且秦国要攻打燕国,战场远在千里之外;赵国要攻打燕国,战场只在百里之内。不担忧眼前的百里之祸患,却重视千里之外的威胁,没有比这更失策的了。希望大王您与赵国结盟亲善,天下各国联合为一体,那么燕国就一定没有忧患了。”燕文公听从了他的意见,资助苏秦车马,让他去游说赵肃侯。
苏秦说赵肃侯:?苏秦对赵肃侯说:“当今之世,崤山以东建立的国家没有比赵国更强的,秦国最忌惮的也没有比得上赵国的。然而秦国不敢发兵攻打赵国,是害怕韩国、魏国在背后算计它。秦国攻打韩国、魏国,没有大山大河的阻隔,可以逐步蚕食它们的领土,直到逼近它们的国都为止。韩国、魏国抵挡不住秦国,必定会向秦国俯首称臣。秦国没有韩、魏两国的制约(后顾之忧),那么灾祸就会降临到赵国头上了。我拿天下的地图来察看,诸侯各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五倍,估计诸侯各国的兵力是秦国的十倍。如果六国联合为一心,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必定会被攻破。而那些主张连横(事秦)的人,都想割让诸侯的土地来献给秦国,秦国一旦成功,他们自身就能获得富贵荣耀,而他们的国家遭受秦国的祸患却与他们无关,因此这些说客日夜不停地用秦国的威势来恐吓诸侯,以求各国割让土地。所以我希望大王您仔细考虑这件事啊!我私下为大王谋划,不如让韩、魏、齐、楚、燕、赵六国结为合纵联盟来对抗秦国,让各国的将相在洹水(今河南安阳河)边上集会,交换人质,缔结盟约,约定:‘如果秦国攻打其中任何一国,其他五国就各自派出精锐部队,或者袭扰秦军使其受挫,或者直接救援被攻之国。如果有不遵守盟约的国家,其他五国就共同讨伐它!’诸侯结成合纵联盟来排斥秦国,秦国的军队就一定不敢出函谷关来危害崤山以东的各国了。”赵肃侯听了非常高兴,丰厚地款待苏秦,尊崇他,赏赐他财物,让他去联络各国诸侯。
苏秦激张仪入秦:?这时,正好秦国派犀首(公孙衍)攻打魏国,大败魏军四万多人,俘虏了魏将龙贾,夺取了雕阴(魏地名),并且准备继续向东进军。苏秦担心秦军打到赵国来会破坏合纵盟约,想到没有谁能被派去秦国加以利用(来延缓秦国的军事行动),于是激怒张仪,让他进入秦国。
张仪入秦:?张仪,是魏国人,曾与苏秦一起拜鬼谷先生为师,学习合纵连横的策略,苏秦自认为才能不如张仪。张仪游说各国诸侯没有遇到知遇之君,在楚国陷入困境,苏秦便故意召他来加以羞辱。张仪大怒,想到诸侯中只有秦国能让赵国吃苦头,于是就到了秦国。苏秦暗中派他的门客带着金币财物资助张仪,张仪因此得以见到秦惠王。秦惠王很喜欢他,任命他为客卿。苏秦的门客向张仪告辞时说:“苏先生担心秦国攻打赵国会破坏合纵盟约,认为除了您没有谁能掌握秦国的权柄,所以故意激怒您,派我暗中送给您钱财,这一切都是苏先生的计谋啊。”张仪说:“哎呀!这些计谋本来就在我的所学之中而我却没有察觉,我比不上苏先生是明摆着的了!请替我向苏先生致谢,有苏先生在的时候,我张仪哪里敢打赵国的主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秦说韩宣惠王:?于是苏秦去游说韩宣惠王:“韩国领土方圆九百多里,甲兵有几十万,天下的强弓、劲弩、利剑都产自韩国。韩国的士兵举足踏弩就能连射,百发百中。凭着韩国士兵的勇敢,身披坚甲,脚踏强弩,腰佩利剑,一人抵挡百人,也不在话下。大王您侍奉秦国,秦国必定会索取宜阳、成皋。今年献给它,明年它又会要求割地。给它吧,就没有土地可给了;不给吧,就会前功尽弃,遭受后患。况且大王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贪求没有止境,拿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限的贪求,这就是所说的自己购买怨恨和灾祸啊。不用打仗,土地就被割光了!俗谚说:‘宁做鸡口,不做牛后(肛门)。’凭着大王您的贤明,拥有强大的韩国军队,却落个‘牛后’的名声,我私下替大王感到羞耻。”韩宣惠王听从了苏秦的意见。
苏秦说魏襄王:?苏秦游说魏襄王(魏惠王之子,此时应与魏惠王同时或在位,原文称‘魏王’,应为魏惠王或魏嗣君):“大王您的国土方圆千里,名义上虽然不算大,然而田间房舍稠密,连放牧牲畜的地方都没有。人民众多,车马络绎不绝,日夜奔腾轰鸣,声势浩大犹如三军行进。我私下估量大王的国家实力不比楚国差。现在我听说大王的军队,有武士二十万,裹青头巾的士兵二十万,冲锋陷阵的精锐部队二十万,勤杂兵十万;战车六百辆,战马五千匹,却听从群臣的主张,想要臣服侍奉秦国。希望大王仔细考虑。所以敝国赵王派我来献上愚计,奉上盟约,听凭大王您的指示。”魏王听从了苏秦的意见。
苏秦说齐宣王:?苏秦游说齐宣王:“齐国四面都有天险,国土方圆二千多里,甲兵几十万,粮食堆积如山。三军的精良,齐国征兵制度(五家为伍)下的士兵,前进时快如飞箭,作战时猛如雷霆,解散时迅如风雨。即使有战事征召,也从未越过泰山,跨越清河,渡过渤海。临淄城内有七万户人家,我私下估算,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不必等待从边远县邑征调,仅临淄城的士兵本来就有二十一万了。临淄非常富裕殷实,那里的百姓没有不斗鸡、赛狗、下棋、踢球的。临淄的街道上,车轴互相撞击,行人摩肩接踵,连起衣襟可以成帷帐,挥洒汗水如同下雨。韩国、魏国之所以非常畏惧秦国,是因为它们与秦国边境接壤。一旦出兵交战,不到十天时间,胜败存亡的关键就决定了。韩国、魏国如果战胜了秦国,那么自己的兵力也要损失过半,四面的边境就难以防守;如果战败,那么国家随即就面临危亡。所以韩国、魏国非常重视与秦国交战,而轻易地想要向秦国称臣。现在秦国要攻打齐国就不是这样了。秦国要背对着韩国、魏国的国土,经过卫国阳晋的要道,穿越亢父的险关,那里道路狭窄,战车不能并行通过,战马不能并排行走。一百人守住险关,一千人也不敢通过。秦国即使想深入齐国领土也会顾虑重重,担心韩国、魏国在背后暗算它。所以它只能虚张声势、恐吓威胁、傲慢狂妄而不敢真正前进,那么秦国不能危害齐国也是显而易见的了。不深刻考虑到秦国对齐国无可奈何,却想向西侍奉秦国,这是群臣的计策失误啊。现在您既没有臣服秦国的坏名声,又拥有强大的国力,因此我希望大王您稍加留意考虑这个问题。”齐宣王答应了。
苏秦说楚威王:?苏秦于是向西南去游说楚威王:“楚国,是天下强大的国家,领土方圆六千多里,甲兵上百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储备够吃十年,这是建立霸王之业的资本啊。秦国最忌惮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秦国就衰弱,秦国强盛楚国就衰弱,两国势不两立。所以替大王谋划,不如让各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我请求让崤山以东各国奉献四季的贡品,来接受大王您的英明诏令。把国家社稷的命运托付给您,侍奉宗庙的祭祀,训练士兵磨砺兵器,任凭大王您调遣使用。所以结成合纵联盟,那么诸侯就会割让土地来侍奉楚国;推行连横策略(事秦),那么楚国就得割让土地侍奉秦国。这两种策略的结果相差太远了,大王您选择哪一种呢?”楚威王也答应了。于是苏秦成为合纵联盟的盟约长(纵约长),同时担任六国的宰相,他北归回报赵国时,车马随从和物资装备的规模堪比国王。
齐威王去世,他的儿子齐宣王辟疆(田辟疆)即位;他知道成侯邹忌出卖了田忌,便召回田忌恢复了他的官职。(此句时间点稍后于苏秦说齐)
燕文公去世,他的儿子燕易王即位。
卫成侯去世,他的儿子卫平侯(或称嗣君,此处称平侯)即位。
周显王三十七年(己丑年,公元前332年)?
秦惠王派犀首(公孙衍)欺骗齐国和魏国,让它们共同攻打赵国,以此来破坏合纵盟约。赵肃侯责备苏秦,苏秦害怕,请求出使燕国,保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赵国后,合纵盟约便瓦解了。赵国人决开黄河堤坝放水淹灌齐、魏联军,齐、魏联军才撤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魏国把阴晋(今陕西华阴东)献给秦国以求和,秦将其更名为宁秦(实际仍属秦)。
齐王攻打燕国,夺取了十座城池,不久又归还给了燕国。
周显王三十九年(辛卯年,公元前330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盛唐探案录 [犬夜叉] 情迷意乱 开在高中门口的小饭馆 歡迎來到天堂島 惊!白天给我看病的医生晚上居然这样做... 狼窝(nph,强制,性虐,bg) 独占悖论(1V3) 皇帝聊天群 战损生存指南 为了治疗丈夫的勃起障碍,只好和儿子上床的教师美母 11字谜案 宿敌就是妻子 希望之线 一嫁三夫,他们还是死对头! 男频文女主觉醒后 偏离航道 偏离航道(1v1h兄妹骨科bg) 我能看见东西价值,成了富贵花! 沉默的巡游 疾风回旋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