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对马克沁重机枪的改良,核心是“轻量化、高效化”:
1.轻量化设计:将铸铁枪架改为铝合金枪架,重量减轻至35公斤,仅需2名士兵即可抬运;简化枪身结构,去除不必要的零件,进一步减轻重量。
2.优化散热系统:在枪管外侧增加散热鳍片,同时设计可快速更换的枪管,连续射击100发后,可在30秒内更换枪管,避免过热卡壳。
3.调节射速:增加射速调节装置,可根据战场需求,将射速调节为300发分钟(节省弹药)或600发分钟(火力压制),提升弹药使用效率。
4.适配标准化弹药:与改良后的汉阳造步枪使用同一规格的弹药,方便后勤统一补给。
改良后的马克沁重机枪,命名为“民26式重机枪”。在测试中,该枪重量减轻,机动性大幅提升,可快速部署到山地、水田等复杂地形;散热系统优化后,连续射击300发无故障;射速调节功能让弹药消耗更合理,深受部队欢迎。
“以前这大家伙,搬着费劲,打一会儿就发烫,现在轻便多了,还能调射速,真是太实用了!”机枪连班长李铁柱说道,他带领士兵用改良后的重机枪,在模拟战场中成功压制了“敌军”的进攻。
除了汉阳造与马克沁,陈雪梅还对部队装备的其他武器进行了改良:将缴获的北洋军75mm山炮改良为“民26式75mm山炮”,重量减轻20%,射程提升至6公里;将手榴弹改良为“卵形手榴弹”,爆炸威力提升30%,投掷距离增加10米。
这些改良武器,针对性地解决了中国战场的实际问题,比欧洲采购的武器更适配第17军的作战需求,深受士兵们的喜爱。马小丑在视察兵工厂时,亲手试射了改良后的汉阳造步枪与马克沁重机枪,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陈总工程师,有了这些好武器,我们的士兵再也不会因装备落后而吃亏了!”
四、仿制突破:捷克式与迫击炮的量产
如果说武器改良是“锦上添花”,那么成功仿制先进武器,就是“雪中送炭”。陈雪梅的目标,不仅是改良旧武器,更是要仿制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轻机枪与迫击炮,让第17军的火力实现质的飞跃。
仿制的首选,是捷克式ZB-26轻机枪。这款轻机枪是20世纪20年代最优秀的轻机枪之一,重量轻(9.6公斤)、射速快(每分钟500发)、精度高、可靠性强,非常适合班组火力支援,是北伐军急需的武器。之前陈明率团从欧洲采购了300挺,但数量有限,无法满足全军需求,因此仿制捷克式,成为兵工厂的重中之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仿制捷克式的过程,充满了挑战。首先是材料问题:捷克式的枪管需要优质合金钢,当时中国无法生产,只能依赖从欧洲采购的钢材与武器备件拆解。陈雪梅精打细算,将每一块钢材都用到极致,同时让秦雨薇通过情报网,从上海、天津的洋行秘密采购优质钢材,解决了原料短缺的问题。
其次是零件精度问题:捷克式的零件结构复杂,尤其是枪机与弹匣,精度要求极高,差之毫厘便无法正常运转。陈雪梅带领研发团队,将采购的捷克式轻机枪拆解,逐一测量每个零件的尺寸,绘制出精准的图纸,然后用精密机床进行加工。为了保证精度,她要求工人每加工一个零件,都用千分尺反复测量,误差超过0.05毫米的,一律报废。
最后是弹药适配问题:捷克式原本使用7.92mm毛瑟弹,陈雪梅将其改为与改良后的汉阳造步枪通用的7.92mm标准化弹药,实现了弹药通用,减轻了后勤压力。
经过两个月的反复试验与调整,第一挺仿制的捷克式轻机枪成功下线。在测试中,该枪连续射击500发无故障,射程800米,精度与原装捷克式不相上下,重量仅增加0.2公斤,完全满足实战需求。陈雪梅将其命名为“冀造1926式轻机枪”。
“成功了!我们终于造出自己的轻机枪了!”研发团队与工人相拥而泣,他们付出的日夜辛劳,终于有了回报。
冀造1926式轻机枪投产后,月产量迅速提升至50挺,三个月后达到100挺。第17军每个步兵班都配备了一挺,班组火力得到了质的提升。在一次与北洋军的遭遇战中,一个步兵班凭借两挺冀造轻机枪,成功压制了北洋军一个排的进攻,击毙敌军30余人,自身仅伤亡2人。
除了捷克式轻机枪,陈雪梅还量产了改良后的60mm迫击炮——“冀造1926式迫击炮”。这款迫击炮在之前武汉前线改良样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采用优质钢材制作炮管,提升射程至900米;优化炮架设计,提升山地稳定性;标准化弹药,提升爆炸威力。
冀造1926式迫击炮的量产,彻底解决了第17军缺乏便携火炮的问题。该炮重量仅20公斤,两名士兵即可携带,拆解后可装入背包,适合山地、水田等复杂地形作战;月产量达到150门,每个步兵连配备3门,形成了有效的火力支援体系。
在攻打贺胜桥的战斗中,第17军的迫击炮手用冀造1926式迫击炮,精准打击北洋军的碉堡与战壕,仅用两小时便摧毁了北洋军的12座碉堡,为步兵冲锋扫清了障碍。战后,士兵们纷纷称赞:“这迫击炮太给力了,指哪打哪,比欧洲的炮还好用!”
五、产能爆发:装备焕新与战力跃升
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推行、先进工艺的引入、武器改良与仿制的成功,冀南兵工厂的产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投产半年后,兵工厂的月产量达到:
-汉造1926式步枪:1000支
-冀造1926式轻机枪:100挺
-民26式重机枪:30挺
-冀造1926式迫击炮:150门
-各类炮弹:发
-各类子弹:50万发
这个产能,在当时的中国地方部队中,堪称奇迹。之前的安阳简易兵工厂,月产步枪仅300支、炮弹2000发,而冀南兵工厂的产能,是其3-5倍,足以满足第17军的扩编与补给需求。
马小丑抓住机会,对第17军进行了全面的装备焕新:
-步兵师:每个步兵连配备3门迫击炮、6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每个士兵配备1支汉造1926式步枪、200发子弹、2枚手榴弹。
-锐锋特种团:配备冀造1926式轻机枪200挺、迫击炮50门、冲锋枪(少量欧洲采购)100支,成为一支火力强悍的特种部队。
-炮兵团:在原有75mm山炮、105mm榴弹炮的基础上,补充了50门冀造1926式迫击炮,形成了“重炮压制、迫击炮支援”的火力体系。
装备焕新后,第17军的战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在随后的武汉攻坚战中,第17军凭借精良的装备,所向披靡:
-汉造1926式步枪的精准射击,压制了北洋军的步兵冲锋;
-冀造1926式轻机枪的密集火力,封锁了北洋军的撤退路线;
-冀造1926式迫击炮的精准打击,摧毁了北洋军的核心防御工事;
-民26式重机枪的持续火力,阻止了北洋军的援军反扑。
武汉攻坚战中,第17军以伤亡5000人的代价,歼灭北洋军2万余人,缴获武器无数,成功攻克武汉城,成为北伐军中路军的主力部队。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视察第17军时,看到士兵们装备的改良武器与仿制轻机枪,惊讶地说道:“马军长,贵部的装备,比黄埔嫡系部队还要精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不仅如此,冀南兵工厂的成功,还吸引了周边北伐军部队的羡慕与求助。不少北伐军将领纷纷向马小丑请求支援武器,马小丑在不影响自身补给的前提下,适量出售部分武器,既获得了财政收入,又提升了第17军的影响力。
冀南兵工厂的崛起,也让陈雪梅的名声传遍了北伐军乃至全国。人们都知道,第17军有一位留德归来的女工程师,能造好枪好炮,让部队战力大增。之前对女性搞军工的质疑,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敬佩。
马小丑对陈雪梅的才华愈发欣赏,更对她的坚韧与担当深感动容。他不仅兑现了每月五百银元的薪资,还为她配备了独立的研发团队、宽敞的办公室与舒适的住所,全力支持她的研发工作。而陈雪梅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兵工厂的建设与武器研发中,为第17军的崛起,为北伐战争的胜利,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夕阳下,冀南兵工厂的烟囱冒着袅袅青烟,机器的轰鸣声与工人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激昂的军工赞歌。这座建立在冀南平原上的现代化兵工厂,不仅解决了第17军的装备短缺问题,更开启了中国地方部队自主军工的新篇章。而马小丑与他的第17军,凭借着精良的装备与高昂的士气,在北伐战争的洪流中,正一步步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朝着“统一中国、保境安民”的目标,奋勇前进。
喜欢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请大家收藏:()军阀崛起:八美同堂定民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永宁事记(nph) 争霸:开局召唤天庭反骨仔 误闯阴阳界 精灵:开局绑定神级系统 戒毒人员的蜕变人生 新纪元前夜 不是说建国以后不能成精吗 我打他一巴掌,他说没有上次香 穿越大胤:我用数据颠覆皇权 开局召唤素还真,我打造万古第一 钢铁雄心1935:红警逆袭 灵古:虚空纪元 我在异世修儒道 快穿,我做配角那些年 大爷的外室 妖精姐姐们是病娇?溺爱修罗场! 岭南花林诡事录 第一个超能力者 山河鉴:隋鼎 开局买复活戒,亿万兽宠无限进化